
许海代表:提升农村金融服务加大金融扶持"三农"力度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2015-01-20 16:31:13
针对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相对滞后,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较为薄弱的现状,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商银行甘肃省分行行长许海提出,国家应该从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以及新型农村金融组织
四个方面加
大对"三农"的金融扶持力度。
目前,政策性金融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许海代表建议,还要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村改革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拓展农业发展银行支农领域,大力开展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政策性信贷业务。
据记者了解,当前农业发展银行以完善运行机制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改革已基本完成,开办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中长期贷款业务时机已经成熟。许海代表说,这项业务需要适时推进,加大开办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中长期贷款,为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政策目标服务。同时完善"银政"合作平台,广泛开展省、市、县各级政府部门与政策性金融机构间的"银政"合作,确保各类重点项目建设的资金供求平衡。尤其是要突出对农业科技的政策性金融支农。增加农业产量和促进农民收入的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因此,政策性金融的业务重点应是大量实用科技的投入,如种子工程、良种工程及各种机械设备的购买等。一是拓宽信贷支持的农业产业链。
在加大商业性金融支农力度方面,许海代表建议,各类商业银行应强化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市场意识,实行必要的内部政策倾斜,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及服务的开发,努力增加"三农"信贷投入,为"三农"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各级商业银行应积极创造宽松的金融支农政策环境,把更多的信贷资金、更多的金融产品投向"三农"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形成农村资金回流的机制。还要发挥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市场的传统优势,积极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使邮政储蓄银行成为一支重要的支农力量。
许海代表认为还要加大合作性金融的支农力度。按照现代金融企业的管理要求,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优化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培育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使农村信用社有更多的可用资金用于发放农村贷款,真正成为农村金融市场的主体。
为了满足"三农"的金融需求,其他合作性金融组织要拓宽业务经营范围,比如加大对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的信贷投入,加大对订单农业的支持力度,支持外向型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对带动面广、发展前景可观的外向型农业企业,开办交通工具、机器设备等动产抵押贷款等。要加强农村信用社与其他合作性金融组织之间的互利合作,做好资源的优化配置,共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更大的效能。
对于加大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在严格监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在坚持产权关系清晰、组织形式多样化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吸引社会资本和外资,积极兴办直接为"三农"服务的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更加贴近农民和农村需要、由自然人或企业发起的小额信贷组织。同时大力开展与国际国内扶贫组织在金融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加快落实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实行多种抵押担保形式的政策,完善动产抵押、仓单质押、权益质押等多种担保形式,切实解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积极探索农户联户担保贷款,创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机制。规范和引导民间借贷,严格区分民间互惠互利的借贷行为和高利贷、地下钱庄等非法经营活动,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规范、引导民间借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