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大新闻 > 正文

在发展中让人大工作更优质——甘肃代表团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综述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5-03-13 08:40:25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四个全面”这一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又为早日实现中国梦勾画出清晰路线图。站在关键节点,面对历史重任,3月8日,张德江委员长在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指出,今年,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对法律实施情况和“一府两院”的监督,深化拓展代表工作,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报告引起了代表们的热烈反响。3月9日、10日,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甘肃代表团代表在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一致认为,这是一个饱含法治精神、创新意识和为民情怀的好报告,并围绕“四个全面”,就人大如何坚持党的领导,服务大局,做好立法、监督、代表等方面工作直陈己见、出谋献策。
  坚持党的领导,围绕“四个全面”,为中心工作保驾护航
  报告说:“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制度自信,在坚持中完善,在实践中发展,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今年,新形势和新任务对人大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对此,全国人大代表、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说,要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要按照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张德江委员长报告提出的要求,加强对“一府两院”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监督,着力推动人大制度和各项工作不断创新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坚信,通过坚持不懈地抓好报告落实,必将有力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保障全面深化改革有序推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嘉木样·洛桑久美·图丹却吉尼玛则明确建议,人大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地方各级人大也要自觉接受当地党委的领导。
  立法步入提质化、精细化时代,引领改革向前推进
  当前,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攻坚的难度前所未有。在这个关键时期,立法的引领和保障作用突显。过去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共审议20件法律草案、修改法律10件、制定法律2件、作出8个法律解释。
  这份成绩单让许多代表不约而同地感到,立法引领改革向前挺进。“
  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更深入地科学立法、更广泛地民主立法,抓住了时代发展的脉搏,点中了社会需求的穴位。”全国人大代表、嘉峪关市委书记郑亚军说。
  提高立法质量永无止境。就此,许多代表认为,要把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作为提高立法质量的根本途径,把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落实到立法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如何提高立法质量?
  “一定要降低立法的起点,做到精细化立法。尽可能把行政规章、地方和行业管理条规写入法律,用法律关系调整日常生活工作言行,做到大事小事都依法办事。”全国人大代表、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连辑这样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罗笑虎建议,要进一步加强立法的调研论证,在立法项目的选择上要进一步精细、精确;立法切口要小、聚焦集中,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
  全国人大代表、张掖市委书记毛生武建议,要将人大立法的专业研究咨询机构、专业研究咨询队伍以及智库建设提上议事日程。
  报告提出:“要发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中核兰州铀浓缩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朱纪建议,人大应当进一步确立立法主导权,特别要强调立法计划的人大主导,政府立法计划应当与人大立法计划相一致。
  全国人大代表、省林业工作站管理局高级工程师何丽霞建议,要尽快对过度包装、垃圾分类、农村垃圾治理、失踪儿童等问题进行立法调研,适时启动立法程序。她说,这是对精细化立法的最好体现。
  人大监督要坚持问题导向,抓铁有痕、直面难题
  专题调研、听取专项工作报告、专题询问……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频频出手,围绕推动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和保证法律正确有效实施,抓住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重要问题、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依法行使监督职权。一年来,共听取审议“一府两院”13个工作报告,检查4部法律实施情况,开展3次专题询问、4项专题调研。  回看报告中这一件件做实人大监督的举措,代表们倍感振奋。他们表示,去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权,加大监督力度,着力增强监督实效,直面问题、敢于碰硬、注重整改、一抓到底。例如,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气环境污染严重问题,常委会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督促政府打好了大气污染攻坚战。
  “全国人大常委会监督的,恰恰是我们代表和百姓都最关心的。”全国人大代表、岷县禾驮乡石门村党支部书记石寿芳说。
  刚性监督在彰显人大权威的同时,也让代表们对全国人大常委会2015年的监督工作充满了期待。
  全国人大代表、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路志强认为,对法律的监督不能没有“牙齿”。他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法律监督工作做好顶层设计,把检察机关作为自己实施法律监督的重要力量,统一指挥协调,分工协作,加大法律的监督力度。
  在医疗卫生界工作多年的全国人大代表、省卫计委副主任郭玉芬,希望人大监督提高有效性和针对性,在药品价格管理等涉及重大民生事项方面,对政府进行有效监督。
  来自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一线、一直对祁连山水源涵养地保护问题持续关注的全国人大代表王镇环则希望全国人大常委会尽快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进行执法检查,制止核心区内的采矿探矿行为,确保下游群众的饮水安全。

  加大代表意见建议办理力度,进一步凸显代表主体作用
  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建议大多是联系群众的成果,体现了民之所愿、民之所盼、民之所需。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最关键的环节在于代表意见建议办理工作。
  为此,报告指出:“要改进代表建议办理机制,推动承办单位加强与代表的直接沟通和联系,注重改进工作、完善政策、解决问题,积极稳妥推进代表建议和办理结果公开。”
  “2014年,代表提出的8576件建议、批评和意见,现已全部办理完毕,并由承办单位答复代表,建议所提问题得到解决或者计划逐步解决的占建议总数的79.8%。我为这样的力度和成绩点赞。”看着报告中醒目的数字,全国人大代表、现为民族地区中学教师的马雪花这样说。
  “但是,有些政府部门对办理代表意见建议重视不够,对办理工作一拖再拖,缺乏力度。他们不在如何落实代表意见建议上下功夫,而是在如何答复代表的程序上做表面文章,存在轻办理、重形式的问题。建议各级人大常委会在提高代表意见建议办结率的同时,重点加强对代表意见建议办理质量的督查”。全国人大代表、临夏回族自治州委书记周强和全国人大代表、酒泉市委书记马光明等代表强烈表达了对代表意见建议办理工作的新期待。
  全国人大代表、省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天水市政协副主席马百龄建议,要加强对办理质量的满意度测评,确保办理效果。代表对办理情况评判的结果,应像报告中指出的那样,应当及时、公开向代表反馈。
  以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加强法律宣传、弘扬宪法精神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精神,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以立法形式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规定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成为代表们热议的话题。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崇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加强宪法宣传教育、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义重大。
  对此,连辑代表建议,要加大对宪法这个根本大法的宣传力度,牢固树立全民宪法意识,真正让宪法在执政、行政过程中,成为行为准则、衡量标准和日常生活必须遵循的仪规;要制定详细的宣传规划和纲目,凝练出一些耳熟能详、能写好记的精神,使宪法宣传渗入到每一次普法教育之中,渐入人心。
  全国人大代表、古浪县委副书记、县长杨东,全国人大代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大河乡大滩村牧民常海霞代表建议,全国人大应尽快制定出台宣传和普及宪法的实施意见,推动法律宣传责任、经费等落到实处,做实宪法宣传工作。
  法律的意义与权威在于实施,政府应该作为践行法律的先驱。要实现依法治国,政府依法行政是关键一环。对此,朱纪代表认为,各级人大常委会、政府应当带头树立法律意识,各项任务规划的安排布置一定要有法可依。(张燕 樊帆 王仲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