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大新闻 > 正文

周多明率调研组在陇南调研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情况时强调 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5-10-27 09:00:13

  10月15日至21日,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多明率调研组赴陇南市各县区,调研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建设情况。
 
  省人大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省绿化委员会、省水土保持局相关负责人参加调研。
 
  我省地处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原区和东部季风区三大自然区交汇处,自然类型复杂多样,生态环境脆弱,承担着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种生态功能,是西北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2013年12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甘肃省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部署建设甘肃省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重大生态工程。2015年9月,甘肃省委省政府印发了《甘肃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实施议案指出,推进我省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压力,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2012年开始,省人大常委会计划对甘肃省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建设情况,每年选取一个生态保护建设重点区域进行调研。根据调研安排,2012年调研了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进展情况;2013年调研了甘肃省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建设情况;2014年调研了陇东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建设情况。2015年计划对天水、陇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建设情况开展调研。继9月7日至12日天水调研之后,陇南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建设情况成为这次调研的重点内容。
 
  7天的调研日程排得满满当当。调研组了解到,两当县利用荒山造林加强了景区生态建设,投入多,力度大,森林覆盖率和林木绿化率分别达到74%和82.5%,均名列全省第一、全国前列;有“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县”美誉的徽县正在力争今年底苗木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将徽县打造成真正的“中国苗木之乡”;成县大路沟核桃科技示范园成为全县依托退耕还林工程发展核桃产业改善生态环境的典型,目前,当地政府正在将其打造成为双联干部的实训园,核桃嫁接换优的采穗园和核桃丰产增收的示范园;康县通过建设、管理和经营美丽乡村,破解了制约农村发展的一些难题,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有效增加了群众收入,提振了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形成了独有的“康县模式”;文县的茶叶种植已初具规模,成为当地百姓退耕还林并结合当地实际发展特色产业的有效途径;1998年,在国际橄榄油理事会绘制的《世界油橄榄分布图》上,第一次标上了中国的名字,陇南市武都区以其独特的气候条件,被划分为一级适生区。目前,武都区的油橄榄保存面积约占全国的60%,橄榄油产量占全国的93%,油橄榄鲜果产量占全国的91%,是全国最大的初榨橄榄油生产基地。
 
  在21日上午召开的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建设情况陇南汇报会上,调研组听取了陇南市政府负责人的情况汇报。汇报称,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把陇南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和全国扶贫开发示范区的战略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433”发展战略的重点任务之一,按照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相结合,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路子,健全机制,细化方案,全面推进水土保持和暴洪泥石流综合治理,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生态保护难度大,贫困程度深,基础条件差,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建设依然面临严峻形势。基于面临的形势,陇南市向调研组提出了相关意见建议。
 
  调研组指出,陇南是长江上游最重要的生态保障区,保护建设生态安全屏障的任务十分艰巨。从省委规划到市上专项规划再到项目和资金的落实,陇南贯彻上级要求的工作思路清晰,把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旅游产业紧密结合,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华夏文明创新区建设紧密结合,走出了一条“大地增绿、百姓增收、改善生态、产业发展”的路子。但在人口较多的县区,生态大环境建设治理恢复的问题依然显著,生态屏障保护建设的投入力度明显不足,需要认真探讨研究解决。调研组将根据调研情况撰写专题调研报告,提交常委会会议审议,形成审议意见交省政府办理落实。
 
  周多明在汇报会上说,生态安全就是要让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保持在健康和可持续的状态,是国家安全、区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在陇南的调研让我们精神一振、耳目一新。陇南在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建设方面已走在了全省前列,生态优势不断显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特色产业势头强劲,扶贫攻坚形势喜人,发展后劲显著增强,发展模式特色突出。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主观上增长经济,客观上保障生态,两不误,两促进,开创了独具特色的“陇南模式”。
 
  周多明强调,要统一思想认识,发展生态经济。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实现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离不开生态经济发展,必须将产业发展、群众致富和生态文明建设很好地结合起来。要发展生态产业,推动绿色崛起。要坚持产业发展生态化和生态建设产业化道路不动摇,重新认识市情,确定奋斗目标,坚持“陇南模式”不动摇,实施若干重大工程。要坚持严格执法,规范生态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要通过法律依法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只有依靠法律才会有碧水蓝天,只有依靠法律才有生态文明,只有依靠法律才能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今后,设区的市将被正式赋予地方立法权,陇南市要抓住这一机遇,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法规制度,规范和保障陇南市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建设。(记者 薛文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