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建设产业化 产业发展生态化 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关于天水市陇南市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5-12-04 12:25:20
11月27日,甘肃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了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关于天水市陇南市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据了解,2015年,省人大常委会以“天水陇南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建设”为调研主题,成立了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多明任组长,省人大环资委、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调研组。9月至10月,调研组分赴天水市和陇南市各县区,实地调研了优质干鲜果示范基地、蔬菜科技示范园区、土地治理项目、流域综合治理、森林公园开发及林场建设、公路绿化、纪念馆背景绿化、荒山造林、苗木基地、退耕还林工程示范点、天然林保护工程、农业生态示范园、生态旅游示范村、生态工业园建设、小城镇建设、易地搬迁项目、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美丽乡村建设等情况;现场听取了市、区、县、乡、村有关人员的情况介绍,查阅了相关资料;召开座谈汇报会,专门听取了两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关于保护建设生态安全屏障情况的汇报。11月4日,调研组专门召开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建设汇报会,听取了省政府相关部门的专题汇报,进一步了解了政府相关部门在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建设方面,特别是对天水、陇南两市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收集了各部门关于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建设方面的意见建议。
调研报告指出,天水、陇南两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工作部署,积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使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实现了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显著增加,走出了一条生态良好、产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经济之路。两市充分利用生态资源大环境的优势,通过绿化美化,培育发展旅游产业,打造了一批资源特色鲜明、核心产品突出、服务功能完备、引领辐射力强的文化生态旅游大景区。两市以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把区域生态综合治理与城乡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着力加强环境综合整治;依托生态资源优势,结合农村精准脱贫、精准致富项目实施,正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美丽乡村建设。
报告指出,国家批复的一些重点生态建设规划缺乏资金支持,生态环境脆弱、保护难度大,特色林果产业总体规模小,重点林业工程投资标准低,成为目前制约两市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建设的主要因素。
审议中,常委会组成人员一致认为,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赴天水陇南两市关于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建设情况的调研工作深入细致,报告内容全面翔实。天水陇南两市位于长江流域,自然生态条件优越,在全省生态建设方面相对基础较好,两市能够结合当地地理环境发挥优势,让生态环境建设与产业发展高度融合,在发展特色林果产业的同时,很好地保护了当地环境,走出了一条生态良好、产业发展、经济社会良性运行的道路。这样的经验值得肯定和推广。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青林说,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关于天水市陇南市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很有深度,全面分析了两市生态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同时,根据两市实际,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办法,很有针对性、可操作性。我省把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建设作为三大平台之一,十八届五中全会也把生态保护作为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建议加大生态保护规划涉及项目资金的争取力度。生态保护受益的不仅仅是甘肃的老百姓,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应积极争取中央的支持。另外,要建立完善生态保护机制,充分调动林区群众保护生态的积极性。
谢凝委员认为,甘肃的扶贫攻坚、生态建设都是大事。紧扣生态建设这个主题进行调研,充分体现了省人大常委会在贯彻省委部署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建议,对于生态建设,我省可以在产权制度改革上再做一点文章,借鉴其他省区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积极引入社会和个人力量从事生态环境建设。薛文阅
据了解,2015年,省人大常委会以“天水陇南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建设”为调研主题,成立了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多明任组长,省人大环资委、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调研组。9月至10月,调研组分赴天水市和陇南市各县区,实地调研了优质干鲜果示范基地、蔬菜科技示范园区、土地治理项目、流域综合治理、森林公园开发及林场建设、公路绿化、纪念馆背景绿化、荒山造林、苗木基地、退耕还林工程示范点、天然林保护工程、农业生态示范园、生态旅游示范村、生态工业园建设、小城镇建设、易地搬迁项目、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美丽乡村建设等情况;现场听取了市、区、县、乡、村有关人员的情况介绍,查阅了相关资料;召开座谈汇报会,专门听取了两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关于保护建设生态安全屏障情况的汇报。11月4日,调研组专门召开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建设汇报会,听取了省政府相关部门的专题汇报,进一步了解了政府相关部门在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建设方面,特别是对天水、陇南两市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收集了各部门关于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建设方面的意见建议。
调研报告指出,天水、陇南两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工作部署,积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使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实现了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显著增加,走出了一条生态良好、产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经济之路。两市充分利用生态资源大环境的优势,通过绿化美化,培育发展旅游产业,打造了一批资源特色鲜明、核心产品突出、服务功能完备、引领辐射力强的文化生态旅游大景区。两市以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把区域生态综合治理与城乡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着力加强环境综合整治;依托生态资源优势,结合农村精准脱贫、精准致富项目实施,正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美丽乡村建设。
报告指出,国家批复的一些重点生态建设规划缺乏资金支持,生态环境脆弱、保护难度大,特色林果产业总体规模小,重点林业工程投资标准低,成为目前制约两市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建设的主要因素。
审议中,常委会组成人员一致认为,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赴天水陇南两市关于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建设情况的调研工作深入细致,报告内容全面翔实。天水陇南两市位于长江流域,自然生态条件优越,在全省生态建设方面相对基础较好,两市能够结合当地地理环境发挥优势,让生态环境建设与产业发展高度融合,在发展特色林果产业的同时,很好地保护了当地环境,走出了一条生态良好、产业发展、经济社会良性运行的道路。这样的经验值得肯定和推广。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青林说,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关于天水市陇南市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很有深度,全面分析了两市生态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同时,根据两市实际,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办法,很有针对性、可操作性。我省把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建设作为三大平台之一,十八届五中全会也把生态保护作为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建议加大生态保护规划涉及项目资金的争取力度。生态保护受益的不仅仅是甘肃的老百姓,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应积极争取中央的支持。另外,要建立完善生态保护机制,充分调动林区群众保护生态的积极性。
谢凝委员认为,甘肃的扶贫攻坚、生态建设都是大事。紧扣生态建设这个主题进行调研,充分体现了省人大常委会在贯彻省委部署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建议,对于生态建设,我省可以在产权制度改革上再做一点文章,借鉴其他省区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积极引入社会和个人力量从事生态环境建设。薛文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