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媒体聚焦甘肃县乡人大工作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5-12-04 12:38:40
2015年11月24日至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局组织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7家中央新闻媒体,赴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康县、两当县,平凉市泾川县、崆峒区及5县区所属的12个乡镇,就县乡人大工作进行采访报道。
这是继2013年9月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局组织10家中央新闻媒体集体采访甘肃省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之后的又一次集中采访报道。
近年来,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和甘肃省委的要求,省人大常委会把加强基层人大工作作为重点来抓,突出问题导向,形成了以“自身建设标准化、履职行为规范化、代表活动经常化”为主要内容的“平凉经验”,并在全省进行推广,切实解决了全省乡镇人大工作中存在的自身建设薄弱、职能虚置弱化等突出问题,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2015年3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对我省加强乡镇人大工作的做法和经验给予了充分肯定。
2015年9月15日,在北京举行的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座谈会上,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罗笑虎就加强乡镇人大工作进行了交流发言。
目前,2528个“人大代表之家”、2358个“人大代表工作站”遍布全省,代表履职平台普遍建成。
采访期间,我省县乡人大工作的生动实践,引起了中央媒体记者的高度关注,他们一路采访一路报道,一路同人大代表和人大工作者交流,并与本报记者谈采访感想。
乡镇人大是深入到基层土壤中的毛须根系,能够为国家民主政治汲取旺盛的生命力
这次采访甘肃乡镇人大工作之行,最深切的感受就是民主政治的建设应该脚踏实地,首先就是要把现有制度下人大代表该有的作用发挥出来。人民日报记者张璁说,在基层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把乡镇工作做好了,中国的事情就解决了一半。”可见,基层民主政治对完善基层治理之必要。
张璁说,乡镇人大是我国最基层的国家权力机关,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最直接,承担着代表人民管理地方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障人民群众实现民主权利的重任。乡镇人大工作在我国政权建设中具有独特的基础性作用,乡镇人大工作做好了,大量萌生于基层的社会矛盾就会就地化解了;乡镇人大工作做扎实了,基层政权就更加巩固。
张璁认为,对基层政权而言,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时代背景下,人大工作高度重视合法性、程序性的特点,恰恰是其扭转当前基层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尚显薄弱的有力支撑。对于普通群众而言,人大代表依法具有联系选民的职能,特别是直选产生的乡镇一级人大代表,他们直接来自当地群众,既熟悉当地社情民意,又在群众中享有较高的威望,一旦组织起来、扎实履职,就能充分代表民意、反映民情、维护民权,对我国政治生活的民主化产生积极的影响。
张璁说,乡镇人大是深入到基层土壤中的毛须根系,能够为国家民主政治汲取旺盛的生命力。近年来,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各种经济利益的冲突与平衡调整也日益突出,民主政治的要求也愈强烈。这就要求,进一步强化乡镇人大作用,以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党委将领导、重视、支持贯穿于县乡人大工作的始终,致力于解决基层人大权责“虚置”和地位“弱化”的突出问题
经历在甘肃为期一周的县乡人大工作采访,一路走进“人大代表之家”,走进述职评议现场,面对面地聆听老百姓和基层人大工作者的声音,新华社记者荣启涵感受到了基层民主推进中真实、活跃的一面。
荣启涵说,采访期间,我们观察到许多地区的乡镇人大在现有经验的基础上,正在实践新的探索和尝试,让占到全省76%的基层人大代表真正发挥出“主动性”和“作用力”。
荣启涵说,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甘肃省正面临扶贫攻坚的机遇和挑战,加强以县乡人大工作为抓手的基层民主建设,推动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成为乡镇治理面临的一项历史课题。乡镇人大作为最基层的国家权力机关,乡镇人大代表与群众联系最紧密、扎得最深,有力地监督和支持政府工作,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进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甘肃采访期间,我们不仅看到了人大代表活动的经常化,也看到了履职行为的规范化。荣启涵说,尤其是党委将领导、重视、支持贯穿于县乡人大工作的始终,致力于解决基层人大权责“虚置”和地位“弱化”的突出问题,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人大主席任职年轻化、交流常态化趋势显现,带来了焕然一新的工作状态
一段时间里,由于人大干部普遍交流缓慢,既影响了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又制约了人大工作本身的创新。荣启涵说,但平凉、陇南的乡镇人大主席任职却年轻化、交流常态化趋势显现,带来了焕然一新的工作状态。
就人大主席的年轻化和交流常态化,中央电视台记者安文剑说,以往,乡镇人大主席一般都是安置到岁数要退休的老干部,很多人觉得到了人大就是“车到码头船靠岸”,就是退居二线了。因此,对于人大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工作积极性也不高。
如今,陇南市武都区乡镇人大主席平均年龄从48岁降到了38岁,年龄结构不断优化。安文剑说,让年轻干部担任乡镇人大主席,作为乡镇党政主要领导人任职的必要经历,这让基层人大工作充满了活力,也让这些干部有了充足的干劲。担任人大主席时,对于法律的学习和掌握,更是为这些干部走上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岗位后,依法施政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撑。
在这次采访中,安文剑发现了一个细节:一些乡镇改变了过去的做法,将乡镇人大的牌子挂在了政府牌子的前面。安文剑说,这个细节,反映出的是甘肃人大不断创新机制,使基层人大工作的作用不断加强的现实。
安文剑说,这次采访,无论是选民直接评议人大代表,给基层人大代表带来的动力和责任感,还是不断改善的“人大代表之家”建设,给基层人大代表的工作带来的方便和促进,都让我看到了乡镇人大工作的活力,但最触动我的,还是人大系统用人机制上的创新。
官员有过基层人大的工作经验后,在其他部门工作时,更具有民主和法治意识
这次采访县乡人大工作,东方早报·澎湃新闻记者邢丙银又来到甘肃陇南,走进熟悉的康县王坝镇大水沟村。2013年5月,邢丙银曾来过陇南回访“汶川5·12地震”五周年,那时的大水沟村还在灾后重建,如今已变得道路通畅、屋舍整洁、基础设施齐全,还“冒出”几家村民自办的农家乐,成为休闲游乐的好去处。
邢丙银说,近几年发生变化的不止大水沟村,在采访陇南、平凉两市的乡镇人大工作时,我注意到,自2012年以来,工作出色、年轻有为的乡镇人大主席被选任到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和县直部门正职岗位,正逐渐成为一种常态。这改变了以往乡镇人大主席都是50多岁、工作“最后一站”的做法。
就这一变化的意义,邢丙银采访了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浦兴祖。浦兴祖表示,这种机制带动了乡镇人大主席工作的积极性,促使乡镇人大主席认真对待工作,人大工作做好了,民众对人大的印象也会有所改观。这不仅有利于人大建设,而且从整个体制的运作上看,官员有过基层人大的工作经验后,在其他部门工作时,会更具有民主和法治意识。
浦兴祖在接受采访时说,乡镇人大由来自各方面的代表组成,了解民意、尊重民意是乡镇人大工作的特点。同时,人大强调依法履职,其工作就是监督政府工作是否违法,而在政府机关工作的官员忙于行政事务,没有机会像人大干部那样广泛听取民意,也不可能超脱于政府利益去考虑政府行为是否违法。所以,从事过人大工作的官员,会有更强的民主和法治观念。
扎实开展活动,让乡镇人大代表成为基层工作的“助推器”
途经川、甘、陕、宁四个省区,行程约2000公里……这些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刘会民和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法制日报、北京青年报、东方早报·澎湃新闻等媒体的记者同行一起,历时整整一个星期,到陇南和平凉采访基层人大工作。
此前,在刘会民的印象中,乡镇人大只是一个抽象化的概念,对其具体是什么形式、有哪些作用都缺乏了解。刘会民说,这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对人大工作接触的比较少,另一方面多地的乡镇人大工作在现实中“撂荒”也是客观事实。但甘肃之行让我了解了基层人大,尤其是当地的一些先进经验更使我感受颇多。
要“唱戏”,必须“搭台子”。刘会民发现,为了让人大代表更好地发挥在闭会期间的作用,甘肃各地乡镇都建设了“人大代表之家”,并配置电脑、档案柜、办公桌椅等硬件设施;建立了人大代表联系群众、人大代表守则等各项规章制度,使人大代表活动实现经常化、制度化。尤其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一些人大代表履职方式也结合了基层的现实情况,非常“接地气”。比如,人大代表通常在当地集市日值班,方便群众反映问题。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乡镇人大工作能否做好,乡镇人大主席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刘会民说,乡镇人大主席的年轻化、干部交流的制度化,也是甘肃乡镇人大工作的一个突出特点。采访中,很多地方的乡镇人大主席都只有30多岁,不少人经过岗位锻炼后被调任其他岗位,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种做法提高了乡镇人大主席的工作积极性,体现了各地党委对乡镇人大工作的重视。人大工作也培养了干部的群众观念和法治意识,成为锻炼干部的重要途径。
乡镇人大代表能否真正发挥作用,最终还要看实效。采访中,刘会民了解到,因为人大代表活动的经常化和规范化,选民可以通过评议等方式对人大代表进行“督促”,让基层人大代表的作用切实发挥了出来。基层民众通过人大代表反映的饮水、修路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也进一步增强了民众对人大代表的信任。他说,在甘肃,通过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人大代表在引领村民脱贫致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基层工作中的很多问题,也通过人大代表得到了有效化解。以平凉为例,近年来,当地信访量持续快速下降,人大代表在其中“功不可没”。
当然,甘肃基层人大工作的先进经验远不止这些。刘会民说,短短几天的采访,也无法使我了解到基层人大工作的全貌。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经验为其他地区的人大工作建设提供了宝贵借鉴,也让民众充分意识到基层人大代表,尤其是乡镇人大代表在基层大有可为。期待在未来几年的扶贫攻坚战和推进基层民主法治进程中,人大代表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
搭建政府与选民之间的桥梁,让人大代表成功地成为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纽带
作为北京的都市媒体,这是北京青年报记者邹春霞第一次系统地接触县乡人大工作。为期一周的采访中,她通过对陇南市、平凉市几个乡镇的走访,真切地感受到甘肃省从上到下对人大工作,尤其是基层人大工作的支持重视。
邹春霞说,甘肃省基层人大工作打破了此前外界的一个看法,即不富裕地区不适宜搞大范围民主。从甘肃省基层人大工作的经验看,这样的说法并不妥当。甘肃省虽然是不富裕的西部省份,但各级党委、政府对基层人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却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在充足的资金支持下,各个乡镇的“人大代表之家”都建设得规范、有序。在“人大代表之家”,不仅人大代表可以专心履职,选民也能便捷地找到人大代表反映问题。
邹春霞说,基础设施的全覆盖为甘肃省基层人大工作的切实推进发挥了很大作用。有了专门办公室的乡镇人大主席很快“有兵有权”,不再兼职做政府工作,而是甩开膀子踏实干人大工作,真正发挥了人大在基层的作用,不少干部因人大工作干得好被提拔到更重要的岗位。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与人大干部交流,我们也了解到,甘肃省的各级人大干部对基层人大作用的认识非常务实、准确,不求基层人大对大政策提供有建设性的建议,而是更多地创造机会让基层人大代表发挥了解基层、沟通民众的本色优势,成功化解基层矛盾。比如,通过代表与选民沟通、反馈选民问题,将问题从源头解决,避免群众诉诸上访等非正常途径,借此搭建政府与选民之间的信任桥梁,让人大代表成功地成为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信任纽带。
但甘肃省却未止步于此。邹春霞说,我们在采访中提出的一些疑问,比如人大工作的基础设施有了,基本的制度框架有了,人大如何更务实地发挥作用?对这一点,交流中,甘肃省各级人大工作者没有回避,他们反馈的信息显示,甘肃省正在从基础设施建设、形式制度搭建走向更深的一步,正在探索如何让基层人大发挥更有效的作用。王仲毅
这是继2013年9月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局组织10家中央新闻媒体集体采访甘肃省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之后的又一次集中采访报道。
近年来,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和甘肃省委的要求,省人大常委会把加强基层人大工作作为重点来抓,突出问题导向,形成了以“自身建设标准化、履职行为规范化、代表活动经常化”为主要内容的“平凉经验”,并在全省进行推广,切实解决了全省乡镇人大工作中存在的自身建设薄弱、职能虚置弱化等突出问题,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2015年3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对我省加强乡镇人大工作的做法和经验给予了充分肯定。
2015年9月15日,在北京举行的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座谈会上,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罗笑虎就加强乡镇人大工作进行了交流发言。
目前,2528个“人大代表之家”、2358个“人大代表工作站”遍布全省,代表履职平台普遍建成。
采访期间,我省县乡人大工作的生动实践,引起了中央媒体记者的高度关注,他们一路采访一路报道,一路同人大代表和人大工作者交流,并与本报记者谈采访感想。
乡镇人大是深入到基层土壤中的毛须根系,能够为国家民主政治汲取旺盛的生命力
这次采访甘肃乡镇人大工作之行,最深切的感受就是民主政治的建设应该脚踏实地,首先就是要把现有制度下人大代表该有的作用发挥出来。人民日报记者张璁说,在基层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把乡镇工作做好了,中国的事情就解决了一半。”可见,基层民主政治对完善基层治理之必要。
张璁说,乡镇人大是我国最基层的国家权力机关,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最直接,承担着代表人民管理地方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障人民群众实现民主权利的重任。乡镇人大工作在我国政权建设中具有独特的基础性作用,乡镇人大工作做好了,大量萌生于基层的社会矛盾就会就地化解了;乡镇人大工作做扎实了,基层政权就更加巩固。
张璁认为,对基层政权而言,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时代背景下,人大工作高度重视合法性、程序性的特点,恰恰是其扭转当前基层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尚显薄弱的有力支撑。对于普通群众而言,人大代表依法具有联系选民的职能,特别是直选产生的乡镇一级人大代表,他们直接来自当地群众,既熟悉当地社情民意,又在群众中享有较高的威望,一旦组织起来、扎实履职,就能充分代表民意、反映民情、维护民权,对我国政治生活的民主化产生积极的影响。
张璁说,乡镇人大是深入到基层土壤中的毛须根系,能够为国家民主政治汲取旺盛的生命力。近年来,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各种经济利益的冲突与平衡调整也日益突出,民主政治的要求也愈强烈。这就要求,进一步强化乡镇人大作用,以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党委将领导、重视、支持贯穿于县乡人大工作的始终,致力于解决基层人大权责“虚置”和地位“弱化”的突出问题
经历在甘肃为期一周的县乡人大工作采访,一路走进“人大代表之家”,走进述职评议现场,面对面地聆听老百姓和基层人大工作者的声音,新华社记者荣启涵感受到了基层民主推进中真实、活跃的一面。
荣启涵说,采访期间,我们观察到许多地区的乡镇人大在现有经验的基础上,正在实践新的探索和尝试,让占到全省76%的基层人大代表真正发挥出“主动性”和“作用力”。
荣启涵说,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甘肃省正面临扶贫攻坚的机遇和挑战,加强以县乡人大工作为抓手的基层民主建设,推动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成为乡镇治理面临的一项历史课题。乡镇人大作为最基层的国家权力机关,乡镇人大代表与群众联系最紧密、扎得最深,有力地监督和支持政府工作,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进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甘肃采访期间,我们不仅看到了人大代表活动的经常化,也看到了履职行为的规范化。荣启涵说,尤其是党委将领导、重视、支持贯穿于县乡人大工作的始终,致力于解决基层人大权责“虚置”和地位“弱化”的突出问题,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人大主席任职年轻化、交流常态化趋势显现,带来了焕然一新的工作状态
一段时间里,由于人大干部普遍交流缓慢,既影响了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又制约了人大工作本身的创新。荣启涵说,但平凉、陇南的乡镇人大主席任职却年轻化、交流常态化趋势显现,带来了焕然一新的工作状态。
就人大主席的年轻化和交流常态化,中央电视台记者安文剑说,以往,乡镇人大主席一般都是安置到岁数要退休的老干部,很多人觉得到了人大就是“车到码头船靠岸”,就是退居二线了。因此,对于人大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工作积极性也不高。
如今,陇南市武都区乡镇人大主席平均年龄从48岁降到了38岁,年龄结构不断优化。安文剑说,让年轻干部担任乡镇人大主席,作为乡镇党政主要领导人任职的必要经历,这让基层人大工作充满了活力,也让这些干部有了充足的干劲。担任人大主席时,对于法律的学习和掌握,更是为这些干部走上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岗位后,依法施政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撑。
在这次采访中,安文剑发现了一个细节:一些乡镇改变了过去的做法,将乡镇人大的牌子挂在了政府牌子的前面。安文剑说,这个细节,反映出的是甘肃人大不断创新机制,使基层人大工作的作用不断加强的现实。
安文剑说,这次采访,无论是选民直接评议人大代表,给基层人大代表带来的动力和责任感,还是不断改善的“人大代表之家”建设,给基层人大代表的工作带来的方便和促进,都让我看到了乡镇人大工作的活力,但最触动我的,还是人大系统用人机制上的创新。
官员有过基层人大的工作经验后,在其他部门工作时,更具有民主和法治意识
这次采访县乡人大工作,东方早报·澎湃新闻记者邢丙银又来到甘肃陇南,走进熟悉的康县王坝镇大水沟村。2013年5月,邢丙银曾来过陇南回访“汶川5·12地震”五周年,那时的大水沟村还在灾后重建,如今已变得道路通畅、屋舍整洁、基础设施齐全,还“冒出”几家村民自办的农家乐,成为休闲游乐的好去处。
邢丙银说,近几年发生变化的不止大水沟村,在采访陇南、平凉两市的乡镇人大工作时,我注意到,自2012年以来,工作出色、年轻有为的乡镇人大主席被选任到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和县直部门正职岗位,正逐渐成为一种常态。这改变了以往乡镇人大主席都是50多岁、工作“最后一站”的做法。
就这一变化的意义,邢丙银采访了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浦兴祖。浦兴祖表示,这种机制带动了乡镇人大主席工作的积极性,促使乡镇人大主席认真对待工作,人大工作做好了,民众对人大的印象也会有所改观。这不仅有利于人大建设,而且从整个体制的运作上看,官员有过基层人大的工作经验后,在其他部门工作时,会更具有民主和法治意识。
浦兴祖在接受采访时说,乡镇人大由来自各方面的代表组成,了解民意、尊重民意是乡镇人大工作的特点。同时,人大强调依法履职,其工作就是监督政府工作是否违法,而在政府机关工作的官员忙于行政事务,没有机会像人大干部那样广泛听取民意,也不可能超脱于政府利益去考虑政府行为是否违法。所以,从事过人大工作的官员,会有更强的民主和法治观念。
扎实开展活动,让乡镇人大代表成为基层工作的“助推器”
途经川、甘、陕、宁四个省区,行程约2000公里……这些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刘会民和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法制日报、北京青年报、东方早报·澎湃新闻等媒体的记者同行一起,历时整整一个星期,到陇南和平凉采访基层人大工作。
此前,在刘会民的印象中,乡镇人大只是一个抽象化的概念,对其具体是什么形式、有哪些作用都缺乏了解。刘会民说,这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对人大工作接触的比较少,另一方面多地的乡镇人大工作在现实中“撂荒”也是客观事实。但甘肃之行让我了解了基层人大,尤其是当地的一些先进经验更使我感受颇多。
要“唱戏”,必须“搭台子”。刘会民发现,为了让人大代表更好地发挥在闭会期间的作用,甘肃各地乡镇都建设了“人大代表之家”,并配置电脑、档案柜、办公桌椅等硬件设施;建立了人大代表联系群众、人大代表守则等各项规章制度,使人大代表活动实现经常化、制度化。尤其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一些人大代表履职方式也结合了基层的现实情况,非常“接地气”。比如,人大代表通常在当地集市日值班,方便群众反映问题。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乡镇人大工作能否做好,乡镇人大主席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刘会民说,乡镇人大主席的年轻化、干部交流的制度化,也是甘肃乡镇人大工作的一个突出特点。采访中,很多地方的乡镇人大主席都只有30多岁,不少人经过岗位锻炼后被调任其他岗位,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种做法提高了乡镇人大主席的工作积极性,体现了各地党委对乡镇人大工作的重视。人大工作也培养了干部的群众观念和法治意识,成为锻炼干部的重要途径。
乡镇人大代表能否真正发挥作用,最终还要看实效。采访中,刘会民了解到,因为人大代表活动的经常化和规范化,选民可以通过评议等方式对人大代表进行“督促”,让基层人大代表的作用切实发挥了出来。基层民众通过人大代表反映的饮水、修路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也进一步增强了民众对人大代表的信任。他说,在甘肃,通过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人大代表在引领村民脱贫致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基层工作中的很多问题,也通过人大代表得到了有效化解。以平凉为例,近年来,当地信访量持续快速下降,人大代表在其中“功不可没”。
当然,甘肃基层人大工作的先进经验远不止这些。刘会民说,短短几天的采访,也无法使我了解到基层人大工作的全貌。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经验为其他地区的人大工作建设提供了宝贵借鉴,也让民众充分意识到基层人大代表,尤其是乡镇人大代表在基层大有可为。期待在未来几年的扶贫攻坚战和推进基层民主法治进程中,人大代表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
搭建政府与选民之间的桥梁,让人大代表成功地成为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纽带
作为北京的都市媒体,这是北京青年报记者邹春霞第一次系统地接触县乡人大工作。为期一周的采访中,她通过对陇南市、平凉市几个乡镇的走访,真切地感受到甘肃省从上到下对人大工作,尤其是基层人大工作的支持重视。
邹春霞说,甘肃省基层人大工作打破了此前外界的一个看法,即不富裕地区不适宜搞大范围民主。从甘肃省基层人大工作的经验看,这样的说法并不妥当。甘肃省虽然是不富裕的西部省份,但各级党委、政府对基层人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却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在充足的资金支持下,各个乡镇的“人大代表之家”都建设得规范、有序。在“人大代表之家”,不仅人大代表可以专心履职,选民也能便捷地找到人大代表反映问题。
邹春霞说,基础设施的全覆盖为甘肃省基层人大工作的切实推进发挥了很大作用。有了专门办公室的乡镇人大主席很快“有兵有权”,不再兼职做政府工作,而是甩开膀子踏实干人大工作,真正发挥了人大在基层的作用,不少干部因人大工作干得好被提拔到更重要的岗位。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与人大干部交流,我们也了解到,甘肃省的各级人大干部对基层人大作用的认识非常务实、准确,不求基层人大对大政策提供有建设性的建议,而是更多地创造机会让基层人大代表发挥了解基层、沟通民众的本色优势,成功化解基层矛盾。比如,通过代表与选民沟通、反馈选民问题,将问题从源头解决,避免群众诉诸上访等非正常途径,借此搭建政府与选民之间的信任桥梁,让人大代表成功地成为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信任纽带。
但甘肃省却未止步于此。邹春霞说,我们在采访中提出的一些疑问,比如人大工作的基础设施有了,基本的制度框架有了,人大如何更务实地发挥作用?对这一点,交流中,甘肃省各级人大工作者没有回避,他们反馈的信息显示,甘肃省正在从基础设施建设、形式制度搭建走向更深的一步,正在探索如何让基层人大发挥更有效的作用。王仲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