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多明在临夏县调研双联工作时强调 真心帮助谋发展 着力双联求实效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5-01-26 17:42:42



4月3日,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多明带领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和省人大环资委、财经委负责人,前往临夏县尹集镇蔴莲滩村、新集镇杨坪村,调研双联工作开展情况,走访慰问贫困群众,就省人大常委会联系点调整后的帮扶工作进行对接。


临夏县尹集镇蔴莲滩村原是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尚英的联系点,换届后,双联工作的“接力棒”传到了新一届人大常委会领导手中。


一到村里,周多明先探望了在去年双联工作帮助下脱贫致富的农户。随后,他深入自己联系的蔴莲滩村赵四月花、马尕大、张忠良、马哈三、马一明等5户特困户家中,关切地询问他们的健康、生产发展和生活情况,以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家里有几口人?”


“孩子从事什么工作?”


“家里有几亩地,去年收成好么?”


“房子是哪一年盖的,够住吗?”


“女孩为什么辍学,停学几年了?”


“能享受上危房改造补贴么?”


……


周多明不仅详细询问联系户的具体情况和困难,还不时向村委会负责人了解困难群众的家庭情况。得知自己联系的几户群众家中存在缺乏年轻劳动力、因经济负担重致使孩子辍学、房屋年久失修、生活困难等问题时,周多明向联系户表示:“解决你们的困难就是我们双联工作的目标,以后我还会常来,熟悉了情况才好根据户情做帮扶打算。”


离开蔴莲滩村,周多明又来到新集镇杨坪村,专程入户了解该村布鞋加工专业户发展情况。


“老乡,家里一年能制作多少双鞋?”“一双鞋能卖多少钱?”“除去材料、人工,家里一年能赚多少钱?”“布鞋主要销往哪里?”“能带动多少农户一起发展布鞋加工业呢?”……农户一一作了回答。


每到一处,周多明都悉心询问,深入了解,同群众及当地干部探讨促进农民增收的好方法、好途径。


在当天下午召开的县、乡、村双联座谈汇报会上,周多明对去年的双联工作给予肯定,并强调双联工作不能因为联系领导、联系单位调整而耽误阶段性任务的完成。此次调研,就是要实现去年和今年工作的无缝对接,做到没有间隙、没有时差。要在继承过去好做法、总结好经验、发扬好作风的基础上,延续去年的工作,做好今后五年的打算。


周多明说,我们要在开展双联行动中,从“点”上取得经验,在“面”上推广开来,并见到实效,整体带动一方群众致富。


在谈到如何帮助联系村发展,进一步搞好双联工作时,周多明指出:


一要围绕为民富民,抓好统筹推进。为民富民是开展双联行动的根本目的,坚持实干富民、务实创新则是双联行动的基本方法。帮扶中,首先要吃透村情户情,破解难题,完善机制,在真抓实干上下功夫;其次要在围绕“六大任务”开展帮扶时,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但要把握全面推进的原则,做到无一偏废。


二要紧扣小康目标,明确主攻方向。按照省上提出的“五年基本脱贫,八年和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的部署,尽可能地把帮扶工作往前赶。要测算出我们同“小康社会6大类23项指标”的差距,制定规划,完善机制,明确工作措施,细化督促检查,利用倒计时的办法,采取得力、有效的措施,确保农民增收这项核心任务顺利完成。同时,要注重激发群众的动力和活力,一同把实现小康大业推向前进。


三要解决突出问题,破解瓶颈制约。资金、技术、劳动力、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或多或少地制约着一个地区的发展。因此,要在吃透乡情、村情、户情,了解老百姓迫切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的基础上,找出制约因素,以点切入,逐渐扩大面上的成果。


四要拓宽增收渠道,发展富民产业。把提高群众的技能素质和拓宽增收渠道结合起来,努力实现每村一个主导产业、每户一条致富门路、每个劳动力一项增收技能。注意加快土地确权和颁证工作、土地流转工作,加大市场信息和科技服务。帮扶干部和地方领导也可以想想办法,根据联系村的实际,以招商引资的办法,请一个项目进来,这样既能解决当地群众外出打工家中无劳动力的问题,又降低了成本。


五要改善基础设施,促进长远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我省各个地区的通病,制约着各方面的发展。改善长远发展条件,创造长远发展环境,才是盯住农民群众增收这个核心问题的关键。这项工作要下功夫在短期内见到实效。


六要落实惠民政策,着力改善民生。要善于找到未列入省上惠民工程、但更为突出的民生问题。在做到对政策落实不打折扣的同时,对一个县、一个乡、一个村的民生问题特事特办。


七要注重强基固本,突出务实创新。强基固本,就是要重视和解决基层组织建设薄弱的问题。帮扶工作组和县乡党政领导机关,要帮助村两委班子提高领导发展、工作创新、凝聚群众、带头致富以及和谐稳定的能力,善出好思路、多想好办法。


八要真心服务群众,提高帮扶实效。双联干部要接地气、增底气,切实解决作风不实的问题。实际工作中,要不断完善帮扶机制,注意在服务群众中密切干群关系,提升自身形象。要设身处地站在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多帮村上出主意、想办法,真抓实干,加快联系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