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人民的利益不辱使命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5-01-26 17:42:44



人大工作涉及范围广。作为人大代表,只有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用多方面的知识来武装自己,才能增强自身素质,提高履职能力……


始终坚持把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为履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本职工作带动代表履职,以代表履职促进本职工作……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的开展,是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真实感受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人大代表加强调查研究、真实反映民意、积极履行职责的有效途径。作为一名人大代表,积极响应上级人大常委会号召是义不容辞的义务;帮助群众改善生活,更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番番履职体会真切深刻,一段段履职心路朴素动人。4月19日上午,在甘肃省十二届人大代表首期学习培训班上,雷托胜、逯堂、张孝智、白秋枫、刘明福、徐治平、师向东等7位连任省人大代表作了履职经验交流,10名驻甘全国人大代表和来自全省各市、州的147名省人大代表共同聆听了这些发自肺腑的履职感言和经验传授。新任代表听完后纷纷表示获益匪浅,他们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自己将会尽快转变角色,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工作,竭力为人民代言、为百姓谋利,将“不辱使命”四字用行动书写在履职道路上。



为了人民的利益不辱使命


说起人大代表这个角色,省十一届、十二届人大代表雷托胜用了“光荣”二字形容,“那么多人就选我一个,确实挺光荣的。但怎样当好人大代表,总觉得缺些什么。”究竟缺些什么,雷托胜可不像6年前当选之初那样迷茫。今天,他和其他6位连任代表一起,借着省十二届人大代表首期学习培训班这个平台,站在讲台上为新任代表们上了特殊的一课,为的就是能让他们更快进入角色,投入到工作中去。


学习——内强代表素质


雷托胜是静宁县治平乡雷沟村村委会主任,和土地打了近半辈子交道。2008年,当选为人大代表时,他坦言自己有些不安。


“作为一个农民,我没有扎实的法律、政策基础,要当好人大代表,就必须硬着头皮学习,从最基础的学起。”从当选省人大代表的那一刻起,他就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多年来,雷托胜坚持抽时间、挤时间,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反复学习宪法、地方组织法、选举法、代表法、监督法等法律法规和人大知识,积极参加省、市、县各级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代表培训和代表视察、检查、调研等活动。雷托胜紧紧抓住每次学习的机会,在调研和视察中不放过任何一点疑问,只要有不懂的地方就向身边人询问。就这样,在坚持不懈的学习和实践中,他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作用以及人大代表的职责有了全面的了解,逐步树立了代表意识、人大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增强了为人民谋利益,当好人大代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门外汉”变成内行,雷托胜不忘用自己的力量带动周围人一起学习,他经常组织广大村民学习法律法规,学习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科技信息,使广大村民学法、懂法、守法,自觉执行党的政策,竞相发展致富产业,形成了文明、和谐的村貌民风。


徐治平,省十一届、十二届人大代表,庆城县恒达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和雷托胜一样,徐治平也深刻认识到了学习对当好人大代表的重要性。他说,人大工作涉及面广,要当好一名人大代表,需要用多方面的知识来武装自己。当选以来,他始终坚持把加强学习作为提高理论水平、增强自身素质、提升履职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徐治平告诉记者:“我是一位农民,当人大代表,深感自身知识的严重不足,不能适应履职尽责的要求,所以每天再忙再累,我都要读书看报,并通过网络、电视等了解掌握最新时政要闻和政策法规,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努力做到知情、知政、知责。”几年来,徐治平全面学习了宪法、代表法、选举法、地方组织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注重汲取报纸、杂志、互联网上有关代表履职方面的信息和知识,勤做读书笔记,不懂就学,力求学懂弄通,使自己对履行人大代表职责有了明确认识,对当好代表起到了积极作用。


徐治平说,知识可以通过读书看报学习,但经验却只能虚心向其他人大代表学习。利用会议之余、工作之闲,他不断向那些任职时间较长、经验丰富的人大代表请教学习,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很快适应了人大代表的履职要求。


白秋枫,省十一届、十二届人大代表,陇西县第二中学高级教师。


站在三尺讲台上,白秋枫是挥洒自如的老师,但担任人大代表这一职务,她却成了小学生,一切都得从头学起。她认识到,要做一名称职的人大代表,必须要有开拓创新的意识和与时俱进的学识。只有不断“充电”,增强自身素质,才能更全面、更深入地分析思考问题,提出高质量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履职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她甘当“小学生”。向“书本”学习,认真钻研宪法、地方组织法、代表法、选举法和监督法等法律法规,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人大业务知识,做守法、学法、用法的模范,逐步提高依法履行代表职务的能力;向“行家”学习,认真参加省人大常委会举办的代表培训班,应邀积极列席市、县人大常委会有关会议,掌握新政策,学习新精神;向“实践”学习,不放过每一次调研、视察和执法检查等机会,深入社会基层,虚心向群众学习。白秋枫的努力没有白费,经过扎实有效的学习,当听到审议报告中各种术语和数字时,她不再觉得像一头雾水。每次调研、考察,她也可以有的放矢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了。


履职——倾力为民办事


人大代表的职责是什么?“要积极参加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依法行使代表职权;要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要同原选区选民或原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代表法中写得清清楚楚,学习并不难,难的是在实践中真真切切地把这白纸黑字落在实处。为民办事、为民执言、以民为本、身践力行,台上的7位代表在过去的履职历程中,用点点滴滴的行动重新诠释了什么是人大代表的神圣职责。


张孝智,省十一届、十二届人大代表,武威市二届、三届人大代表,甘肃成功农业开发公司经理。


张孝智是来自沙漠腹地边远县区的一名工商界人大代表,由于地域所限,他坦言自己全面了解掌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能力有限,作为一名武威市选举的省人大代表,他始终关注着自己的家乡——武威市,尤其是民勤县的发展大计。借着人大代表这一特殊平台,他以提建议的方式积极参与家乡建设。谈到所提建议,张孝智说,有3件自己最满意。


第一件是2008年,在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他联合武威市的16名省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转变民勤沿沙农民为防沙治沙工人身份”的建议。该建议得到了会议的高度重视,并很快办理落实。自此,位于民勤县青土湖的正新村150户764人全部脱离传统农业,转变为治沙工人。


第二件是2011年,在武威市三届一次人代会上,他提出了《关于请求协调省电力公司将红沙岗330千伏输变电工程列入国家电网建设计划的建议》和《关于请求立项实施民勤(县城)至红沙岗一级公路项目的建议》,这两件建议得到了武威市人大常委会的重视。2012年,两项工程全部立项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继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后,中广核、华电、大唐、兰电等一批国内知名的风力和光伏发电企业,纷纷前来红沙岗投资兴业,沉睡千年的红沙岗成了众多投资者看好的一块“风水宝地”。


第三件就是关注湖区群众就医难题的建议。前些年,武威市三县一区基层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由于经费紧张,设备落后,几乎到了“关门散摊子”的境地。民勤县湖区四乡镇尤为突出,老百姓得了稍微重一点、大一些的病,只能到七八十公里外的县城去看。了解到这些情况后,2007年,他在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了“改善民勤农村乡村医疗条件的建议”,得到了省上领导的高度重视。时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崔玉琴专门到民勤县进行现场督办,落实补助建设资金1400万元,整修了28所乡村卫生院,改善了乡镇卫生院的条件。


在担任省市人大代表的11年时间里,张孝智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按时参加各次会议和省市县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各项活动,累计领衔或共同提出代表建议22件,参加视察调研36次,督办建议15件,参加执法检查13次,参加代表活动52次,提出审议意见12件。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他一步步走过的路和一点点积累起来的经验。


刘明福,省十一届、十二届人大代表,甘肃西域阳光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作为一名企业负责人,刘明福坦言,曾经最令他苦恼的就是如何处理好本职工作和代表履职之间的关系。


经过5年的历练,如今的刘明福已经可以游刃有余地处理工作和履职之间的关系了。他发现,作为以加工番茄为主的农副产品生产企业负责人,他和基层群众打交道的机会很多。为此,他利用工作便利,适时开展一些调查研究,了解民情,掌握民意,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建议。


以本职工作带动代表履职,以代表履职促进本职工作是刘明福多年悟出的道理。他说,自己的努力并没有白费:他所提出的《关于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建议》、《关于加快金塔电网建设的建议》、《关于加快酒泉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建议》,均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并得到了及时办理,取得了良好成效。与此同时,这些成果也进一步增强了自己为民谏言、履行职责的信心和决心。


关于如何履职,白秋枫认为其中一项重要职责就是通过深入调研了解,把群众的呼声通过代表意见、建议的形式向人大及其常委会反映。自当选代表以来,她始终坚持把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为履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陇西县水资源严重短缺,年平均降水430毫米、人均占有水资源仅130立方米的县情,白秋枫展开了充分、深入的调研。2008年,她结合调研结果向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提交了《关于将陇西县北川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列入2008年度建设计划的建议》。这份高质量的建议得到了省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同年7月9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嘉木样·洛桑久美·图丹却吉尼玛亲自到陇西现场督办,省政府于当年安排了960万元的建设规划。


作为一名教师,教育问题一直是白秋枫关注的重中之重。在多年的育人生涯中,许多学生因家贫失学始终是她的心头憾事。2010年,白秋枫提交了《关于给普通高中特困生发放助学金的建议》,省政府高度重视该建议的办理,决定从2010年春季开始,建立甘肃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制度,用于资助普通高中在校学生中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面平均占普通高中在校生的10%,资助标准为1000元。这一举措,使品学兼优的学生因家庭贫困而限制求学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在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白秋枫提交了《关于对陇西县中药材仓储库标准化改造予以资金补助的建议》,和其他几位代表共同提出了《关于对定西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给予重点支持的建议》;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她又提交了《关于将李氏文化产业园纳入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区为重点的文化战略平台的建议》。这些饱含着白秋枫对故乡浓浓情意的建议得到了省人大常委会和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办理落实情况良好,在陇西发展的画卷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师向东,省十一届、十二届人大代表,甘肃康美现代农牧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在师向东心中,人大代表履职,是一种会内会外的双向互动。通过几年的履职实践,他总结出:要当好群众的代言人,一要有坚实的群众基础,二要有较强的分析、判断和归纳能力。


基于这个认识,师向东始终要求自己把当代表作为一种责任,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闭会期间,他广泛联系选民,深入群众中进行走访,主动听取大家意见,获取第一手资料,充分了解百姓的困难和心愿。在会议期间,师向东不但在审议报告的过程中站在代表和维护群众利益的角度踊跃发言、陈述观点,而且还将自己平时掌握的资料,整理、提炼成建议提交给会议,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师向东说:“人大代表是一种职务,也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这份职责和荣誉来自于人民对自己的充分信任。今后的履职中,只有更加尽心尽力,才不会辜负这份沉甸甸的嘱托。”


双联——积极行动不辱使命


2012年2月,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在全省开展以后,按照省委部署,省人大常委会立即向全省各级人大代表发出联村联户为民富民“人大代表在行动”倡议,为人大代表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和载体。


天水市秦安县郭嘉镇暖泉村党支部书记逯堂,是一位连任三届的省人大代表。他说,自从接到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人大代表在行动”这一倡议,就觉得自己的履职又有了新的方向,浑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劲,总想为群众多办一些实事、好事。


自活动开展以来,逯堂走村访户,与群众面对面交流、谈心,大家也很乐意将烦心事说给这位多年来一直活跃在他们中间的老代表听。在他们看来,逯堂更像是自己的亲人。通过广播宣传、办黑板报、设置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建议箱等方式,逯堂不遗余力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涉农惠农政策、双联行动精神等。他说,暖泉村的百姓祖辈生活在这里,勤劳勇敢,缺的不是干劲,而是信息。


在具体工作中,逯堂积极协调,争取市、县有关方面的资金百万元,建成了300平方米的村两委班子活动场所、河堤护坡400多米,并与县水利防汛办联系安装一套价值1万多元的防汛报警设备,有效保障了显清河流域1000多亩果园和1200多亩农田的防汛,给农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真正把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落到了实处。


和逯堂一样战斗在基层一线的村支书代表雷托胜则认为,作为农民人大代表,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中,最要紧的是要做致富带头人,带动周边群众共同富裕。


在雷沟村,群众亲切地称雷托胜为果业技术的“土专家”。每年到果树修剪期,他总要到贫困户的果园里帮助他们进行果树整形修剪。由于自己家里的果园面积很大,加之需要帮助的果农又很多,单靠他一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于是,雷托胜转变思路,带头组织成立了雷沟村果业协会,把一些懂技术、会管理的果农吸纳为会员。至目前,果业协会会员已发展到1130名。果业协会的组建,不但为大家开展技术交流搭建了平台,也为全面开展果业技术培训和代表对接帮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为雷沟村乃至全乡全面推广实施果园标准化管理技术探索出了新的途径和方法。为了学习先进的果园管理技术,雷托胜曾自费到延安考察学习了“苹果改形技术”。2012年底,静宁县苹果一度出现了滞销,果农十分着急。为了给大家寻找出路,雷托胜带着自己产的苹果到外地考察市场,和外地客商洽谈交流。经过他不辞辛苦地东奔西走,果业协会会员所产的苹果最终以每公斤高出当地客商1元多的价格销售一空,为当地群众创造了极大的经济效益。


雷托胜说,现在,雷沟村到处都是果园。2012年成为全乡果品收入最高的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200元,全村小汽车拥有量达到201辆,占总户数的52.9%;七成以上的农户住上了砖混结构的平房或二层小洋楼,是名副其实的“绿色”小康村。


作为在党的政策扶持下成长起来的企业家,徐治平深知,是改革开放的富民政策让自己先富了起来,富了就应该回报社会和人民。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他把做好事、做善事当作自己的义务和职责,只要有利于社会、有利于百姓、有利于政府的事情,都会毫不犹豫、不讲条件地去完成。


去年,省人大常委会提出联村联户为民富民“人大代表在行动”倡议后,徐治平就积极行动起来。按照庆阳市和庆城县的统一安排,他立即放下手头的一切工作,到所负责的恒达有限责任公司和宁县良平乡赵家村、庆城县高楼乡苏店村结成帮扶对子,进行深入走访调研,与乡村两级干部分析村情,探讨制定帮助发展的措施和办法。


宁县良平乡赵家村交通不便,道路基础差。于是,他带头捐款25万元,共筹资75万元,帮助该村整修村道10公里,沥青罩面6.2公里。庆城县高楼乡苏店村也存在类似问题。他慷慨拿出10万元,帮助该村完成了袁城坳到野嘴的村道沙砾路。在一次闲谈中,徐治平了解到南庄乡六塬村特困户王秀梅由于残疾、丈夫去世,家庭生活困难时,他又先后3次共计捐款1.2万元,帮助王秀梅发展生产并渡过了生活难关。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的倡导和开展,是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真实感受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人大代表加强调查研究、真实反映民意、积极履行职责的有效途径。”刘明福说,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他认为积极响应上级人大常委会号召是义不容辞的义务;帮助群众改善生活,更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中,刘明福先后3次到联系村实地调查了解情况,帮助村上制定了“两规划一计划”和铺筑道路、修缮水渠、改善生活环境等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之后,他又多次协调解决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扶物资和资金共计10万多元,为联系村铺筑油路2000米,修缮水渠1750米,改造了居民点,新建了村委会。


与此同时,刘明福还在“三春”季节为联系户送去了化肥和地膜,积极帮助他们解决生产中的困难。针对联系户家庭土地少、收入来源单一等问题,刘明福安排两个家庭的富余劳动力在自己公司上班,尽力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探求增加收入来源的新路子。在与群众交流过程中,刘明福得知村上一些孤寡老人生活异常困难,与村委会领导沟通后,他拿出资金3万余元,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改善生活。


刘明福说,不管今后还是不是人大代表,我将会终生用人大代表的标准要求自己,“只有这样,才对得起这份沉甸甸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