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村改善民生 联户温暖民心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甘肃省市县区人大常委会在行动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5-01-26 17:42:48

七里河区


自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兰州市七里河区人大常委会积极行动,结合区情和代表实际,从200名区人大代表中挑选了56名具有帮扶能力的人大代表,分成6个帮扶小组,由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带队,对6个贫困村112户特困户开展了帮扶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


积极动员,精心部署,打好帮扶行动思想基础


根据省、市关于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的安排部署,区联扶办和区人大常委会联合下发了《关于组织区人大代表开展联系帮扶行动的通知》,成立了由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为组长,副主任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帮扶行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帮扶行动各项工作。领导小组多次组织召开会议,动员人大代表积极参与,部署帮扶重点工作,明确帮扶要求,为人大代表开展好帮扶行动筑牢思想基础。区人大常委会还下发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手册》,帮助人大代表掌握政策,增强了代表帮扶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搭建平台,提供支持,保障帮扶行动顺利开展


七里河区人大常委会积极为代表帮扶行动提供支持,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适时召开帮扶行动培训班,学习省、市、区开展双联行动的重大意义、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等,围绕如何在帮扶行动中发挥代表作用进行辅导;向代表发放《民情联系卡》、《法制宣传手册》、《惠民政策宣传手册》等学习宣传资料,为人大代表开展帮扶行动提供了政策理论支持;组织人大代表与所联系的贫困村“两委”干部召开座谈会,村委干部向人大代表介绍村里的具体情况,特别是影响群众行路、饮水、种植、养殖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代表与村“两委”干部面对面沟通交流,加深了了解,掌握了帮扶对象的基本情况。根据人大代表的不同身份和职业,区人大常委会提出了不同的帮扶要求:领导干部代表要为帮扶乡村争资金、引项目、出主意、想办法,协调解决实际问题;科技领域代表要在农民种植业、养殖业方面提供信息、技术支持;企业界代表要主动在农村投资兴业,积极为农民提供资金、技术支持,帮助农民子女就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谢文)


临泽县


临泽县人大常委会着力强化政策宣传、结对帮扶、科技培训、矛盾化解四项措施,助推双联行动深入开展。


面对面交流宣传政策。临泽县人大常委会以宣传政策、了解民意为首要任务,每周安排一名领导、两名干部驻村,配合联系村党支部通过召开村社干部会、党员会、群众代表会和入户走访等形式,集中对中央、省、市、县委1号文件精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涉农法律法规进行学习宣传,最大限度地提高广大群众对相关政策法规的知晓率。行动开展以来,县人大常委会共召开以社为单位的群众会议9场次,上门入户宣讲50人次,参与党员群众达 400余人次。


点对点帮扶促进发展。临泽县人大常委会以促进发展、助农增收为着力点,组织联户干部扎实开展民情恳谈活动,及时掌握社情民意,依据每户帮扶户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送政策、送信息、送技术、送项目、送资金活动,引导帮助联系户拓宽致富渠道,发展多种经营,通过自食其力实现脱贫目标。截至目前,联户干部共为联系户争取项目8项,协调各类帮扶资金6万余元。


一对一培训提升素质。临泽县人大常委会以提升素质、增强后劲为突破口,积极联系市县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到养殖小区、温室大棚、田间地头现场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为特困家庭劳动力提供免费的职业技术培训指导、职业介绍和政策咨询等服务,帮助贫困家庭尽快实现转移就业。截至目前,县人大常委会已组织各类实用技术培训5场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指导2场次,培训群众达200余人,有力地提升了群众的“造血”功能,增强了增收致富的发展后劲。


心贴心疏导调解纠纷。临泽县人大常委会以调解纠纷、促进和谐为落脚点,采取逐社摸排、主动下访、接待来访等方式,真实了解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通过访谈交心找根源、分门别类定措施、重点攻坚抓落实,按照“一案一档”的要求,逐一研究解决办法,逐案调处化解矛盾,做到小事不出社,大事不出村,难事不出镇。至目前,县人大常委会共调解纠纷5起,有力夯实了维稳工作基础,构建了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 (李兵)


静宁县


自联村联户为民富民“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开展以来,静宁县人大常委会坚持“五个注重”,推进活动深入开展。


注重加强领导。为了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示范作用,推进“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扎实深入开展,静宁县人大常委会成立了人大机关“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组4名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同志参与工作。及时向乡镇人大下发了相关文件,明确提出活动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深入发动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参与,要求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职工中的人大代表认真开展好“四参与一争先”活动,分布在农村和企事业单位的人大代表,根据行业特点和岗位实际,开展好“六带头两争先”活动。与此同时,各乡镇人大都成立了“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协调领导小组,保证了这项活动在基层的深入开展。


注重加强培训。静宁县人大常委会举办了县人大代表和乡镇人大主席培训班,以双联行动内容为重点进行了辅导,让被培训人员充分认识人大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好代表工作与本职工作的关系,并引导其围绕县乡中心工作,当好行动实施的宣传者、调查摸底的参与者、扶贫济困的领先者、具体落实的监督者。


注重加强联系。静宁县人大常委会将全县1525名省、市、县、乡四级人大代表划分成26个代表小组,以代表小组为单位,与特困群众结成帮扶对子,详细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加强代表与群众的联系。其中,党政领导、干部职工中的人大代表固定联系1-2个贫困村和2-4户特困户,专业技术人员中的人大代表开展3-4次技术培训指导,固定帮扶2-3户贫困选民脱贫致富;企业界代表帮助解决选区内的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等事关民生的问题2-3件;其他人大代表做到“四个五”,即向选民宣传政策不得少于五次,帮助群众谋划脱贫致富“点子”不得少于五条,为选民帮办实事不得少于五件,征求反映选民意见建议不得少于五条。


注重典型带动。针对部分代表不知从何做起的实际,静宁县人大常委会注重培养和挖掘活动中的典型,通过典型带动促进活动深入开展。


注重帮扶实效。活动中,静宁县八里、细巷等乡镇突破了以往读报纸、学文件、提建议的程式,与阶段性农村工作结合,与农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组织代表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帮扶活动,并带动基层群众参与,将活动开展到了田间地头上,收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  (李稳收)


武山县


在2013年的双联工作中,武山县人大常委会继续以推进“八个全覆盖”和办好“五件实事”为主导,大力实施产业富民、基础改善、项目带动和能力提升等帮扶行动,努力在联系村帮办6件普惠性实事:在春耕生产中,针对今年旱情严重形势,武山县人大常委会为四门、三衙两个联系村的困难群众捐赠农用地膜100多卷,价值1.4万多元,帮助困难群众进行顶凌覆膜,抢墒播种,开展生产生活救助,确保困难群众生活不出问题。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围绕美丽乡村建设,武山县人大常委会为两村捐助价值1.6万元的环保垃圾箱20个,解决两村群众生活垃圾乱堆滥放的问题,改善群众居住环境;立足群众的实际渴盼和需求,协调解决2万元资金,硬化四门村南段920米1700多平方米的9条巷道,彻底解决群众出行不便的问题;依托三衙新村开发建设,协调争取“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新建村群众文化广场,配套建设农家书屋,村卫生室,农资供应点等,完善服务功能,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在产业发展上,围绕“产业培育促增收”活动,武山县人大常委会依托两村传统食醋酿造和柳编特色产业,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专题培训,提高技能,壮大支柱产业,促进了农民致富增收。(王玉峰)


肃南县


双联行动开展以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按照“群众不脱贫、帮扶不松劲”的原则,围绕为民富民这一根本任务,深入剖析乡情、村情和户情,指导帮助制定联系村小康建设规划、联系户五年脱贫致富计划,有力地推动了双联工作的落实。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秦学仁为联系的大滩村协调解决人畜引水管道建设资金160万元,解决剪毛棚、配种站建设资金10万元。为联系的南城子村协调解决道路建设资金35万元,为帮扶户黄占文解决暖棚补助资金3000元。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郎建平帮助联系户张延荣种植药材2亩,并协调药材种子。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强国钰为联系的黄草坝村协调解决分水闸建设资金20万元,为帮扶户王元福解决建房资金2万元。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安志军为联系的刺窝泉村协调资金5万元,铺设低压管道2公里,为联系的上井村协调落实10公里村道建设项目,并多方协调成立了“上井村锁阳咖啡专业合作社”,为联系户郭怀明协调1.25万元房屋改造款。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朵玉兰为联系的大泉、石丰等村协调落实暖棚羊舍29座,并为大泉村“飞天刺绣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和壮大争项目、跑资金。通过协调为芭蕉湾、楼庄子等村解决“户户通”电视接收设备145套,并落实药浴池、牲畜防疫点建设资金5万元……


这一件件实事不仅给基层群众送去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也使双联干部“零距离”地亲身感受到了困难群众的疾苦,真正使“群众得实惠、干部受教育”的实际效果进一步突显。 (吴红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