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人大代表优势真帮实扶——秦安县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扫描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5-12-22 13:45:42

  坚持“三个注重”、突出“四个作用”、开展“五项帮扶”,3年来,甘肃省秦安县县乡两级人大以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为载体,建立了人大代表帮扶贫困村、贫困户制度,组织人大代表开展扶贫帮困活动,省市县乡四级人大代表1094人参与活动,人大代表帮联的一些贫困村发生了明显变化。
 
发挥人大代表优势真帮实扶
 
——秦安县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扫描
 
  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开展3年来,甘肃省秦安县1157名省市县乡四级人大代表1094人参与活动。秦安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郭海军说,3年来,县乡两级人大按照“模范带头、争当表率,服务群众、塑造形象,帮解难题、共奔小康”的工作思路,坚持“三个注重”,即:注重率先垂范着力在落实决策上见行动,注重典型引领着力在发展产业上见行动,注重真帮实扶着力在帮办实事上见行动;突出“四个作用”,即领导干部代表的引领作用、科技领域代表的技术特长作用、农民代表的示范作用、非公经济代表的骨干作用;开展“五项帮扶”,即项目帮扶、产业帮扶、智力帮扶、信息帮扶、资金帮扶,组织和动员全县各级人大代表立足本职,发挥优势,真帮实扶,扎实推进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
 
  3年来,人大代表累计宣传政策法规1070次,反映群众意见、提出代表建议726条,化解矛盾纠纷595件;帮助协调落实项目67个,落实资金1849万元;发展优质果园2.5万亩,发展养殖业295户,开展各种培训3.7万人次;修建改造道路380公里,改造危房1410户,绿化造林2100亩,落实乡村其他基础设施建设101个。
 
  3年来,县乡人大以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为载体,建立了人大代表帮扶贫困村、贫困户制度,组织人大代表开展扶贫帮困活动,涌现出一批人大代表先进典型。通过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人大代表帮联的一些贫困村发生了明显变化。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基础
 
  千户乡天城堡村主要以种植小麦为主,增收致富产业不明显。2014年,千户乡人大代表、天城堡村党支部书记王明录紧抓全县“四个一”发展战略中西部“一梁”建设的发展机遇,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赴天水市麦积区中滩镇九龙山、陇城镇西番坪优质果园基地考察学习,并提议村上的16户果园栽植大户与贫困户建立结对帮扶,聘请县果业局专家和乡林果产业技术服务员开展主题讲座,现场手把手指导村民果树栽植和管理等技术。
 
  与此同时,王明录和其他人大代表一道,广泛宣传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意义,动员群众预留地块,签订协议书,并积极争取乡政府免费提供优质苹果树苗2万余株,争取双联单位给予资助和协调项目。经过半年的辛苦奔波,1000亩优质苹果基地建设项目终于完成,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农民增收渠道得到拓宽,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基础。
 
  针对选民反映强烈的出行难、运输难问题,王明录多次向乡党委、乡政府提出修路申请和建议,还主动前往双联单位帮助协调项目,通过多方努力,项目终于立项。为了实施好项目,王明录组织召开农户代表大会、村民代表会议、村“两委”班子会议,组建了道路建设领导小组和道路建设村民代表小组,全面负责征求意见、制定规划、协调土地置换、青苗补偿、工程质量把关、进度督促等工作,细化了任务,靠实了各自责任。2014年10月底,完成了“一事一议”道路建设项目,硬化拓宽通村道路2.5公里,新修砂化农业产业路3公里,使通村道路和农业产业路通行能力明显提升。
 
  生态建设也是王明录关注的事项之一。2014年,他主动请缨,承担辖区内生态建设任务。根据乡党委的安排部署,严格按照“统一指导规划,统一放线打坑,统一定杆定行,统一栽植涂白,统一起垄打畦,统一浇水保苗”的方法措施,栽植行道树6公里,荒山造林15亩。2015年,他动员群众按照提质增效的原则,补植补造行道树长青树种2.5公里,不但使道路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生态效益也显著提高。
 
  王明录的联系户天城堡村村民周陆生一家,由于家庭困难,房屋年久失修,在一次暴雨中房屋倒塌,大量小麦、油菜籽被埋在废墟中。他得知消息后,立即上报千户乡政府。同时,他不畏暴雨,第一时间直奔受灾现场,组织附近村民安置农户,抢救粮食和财物,将受灾群众的损失降到最小,并联系协调了危房改造项目,为周陆生减轻了重建家园的负担。
 
  反映广大群众的期盼和呼声,带动2000多农户种植花椒
 
  人大代表应具有强烈的政治意识、法律意识、群众观念和把握大局、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能力。天水市六届人大代表、甘肃盛源菊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薛菊香对此有深刻认识。她通过反复学习宪法、代表法、地方组织法等法律法规,明确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熟悉了履职程序和方法;通过积极参与市、县人大组织的各类培训,增强了代表意识、责任意识,提高了收集整理代表意见建议的能力和水平。同时,每次参加市、县人大组织的活动时,薛菊香都虚心向其他代表学习,学习他们丰富的履职经验和务实为民的敬业精神。
 
  薛菊香说,参加人大代表活动,是人大代表履行职责、行使权力的重要内容。每次人代会前,薛菊香都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走访调研、收集民意,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带到大会上。4年来,薛菊香共向市县人代会提出意见建议5件,内容涉及城市管理、道路交通、市场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均被采纳办理。会议期间,她认真听取和审议各项工作报告,从有利于发展、有利于法治的角度,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依法审议,依法议政督政。
 
  参加市、县、乡人大组织的学习培训、视察调研、执法检查、述职评议等活动时,薛菊香对发现的问题,认真归纳整理,剖析原因,提出意见建议,反映广大群众的期盼和呼声,推动有关方面改进工作。由她领衔提出的《关于取缔三轮车运营,规范秦安县城交通秩序的建议》,得到了县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已于2015年上半年全面完成取缔工作,群众反响很好。针对王窑乡果椒种植面积大,却没有果椒交易市场,造成果椒销售难,影响群众收入的实际问题,薛菊香提出《关于建设王窑乡果椒市场的建议》,得到了乡政府的高度重视,通过多方筹资,果椒交易市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薛菊香经营的盛源公司主要从事花椒、中药材等农副产品的种植、加工与销售,与当地农民联系非常紧密。近年来,通过土地流转,逐步形成了“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对当地促农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2013年,公司通过土地流转、租赁等方式,在一些乡镇建立了标准化花椒芽生产基地和中药材种植基地,尤其是花椒芽示范基地的成功建设,带动了当地2000多农户种植花椒和采摘花椒芽菜的积极性,实现了“丰年芽菜花椒双丰收,灾年花椒减产不减收”的目标。花椒产业链条的延伸和拓展,有效提高了全县花椒种植户的经济收入。
 
  通过多年努力,企业有了较大发展。薛菊香坚持致富不忘乡亲,企业先后通过捐资助学、扶贫济困等方式捐款20多万元,积极回报社会。在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中,薛菊香将自己联系的贫困户王满成夫妻接到公司居住,照顾他们的生活,使他们安度晚年。薛菊香还主动承担了特困户薛来成儿子上学期间的所有费用,帮其完成学业。2014年,薛菊香为王窑中学捐资5万元用于购置教学设备,改善办学条件。
 
  上门解决群众难肠事,流转土地,引进农业企业建中药材高山种植示范基地
 
  兴丰乡人大代表、燕湾村党支部书记魏遂成自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开展以来,将促进全村农民增收作为工作的主要任务,以发挥人大代表的职能作用为抓手,及时向上级反映群众意愿,带头发展林果产业,努力改善农村基础条件,充分发挥了人大代表的模范带头作用。
 
  距秦安县城16公里的燕湾村,村民经济收入以果品种植和外出务工为主,2012年人均纯收入3750元。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开展以来,魏遂成引领群众狠抓林果产业发展,坚定了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经过科学规划论证,魏遂成提出了燕湾村果园全覆盖的目标,这一符合实际的目标得到了村民的认可。经过3年发展,村里所有宜果地块全部实现果园化。从扩大果园面积开始,魏遂成就协调聘请县果业局的专家定期进行栽植、修剪、高接优换及病虫害防治方面的技术指导,对全村果园进行标准化管理,使果园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果品质量显著提升,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魏遂成抓住双联行动这一机遇,主动向联村单位负责人和有关方面汇报本村情况及发展思路,在双联单位负责人的积极协调帮助下,破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争取资金25万元,改善燕湾小学办学条件,硬化操场2668平方米,修建学校周围的护坡180米。争取果品市场建设资金40万元,建设果品市场1处,彻底解决了燕湾村及周边村镇果品交易无市场的卖果难问题。争取资金硬化通学校道路200米,解决了师生行路难问题。争取国土整治项目,投资150万元对潘洼湾流域进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新修梯田1000多亩,新修通村主干道公路2.5公里,新修农路3条5.6公里,改建河道1处1公里。流转土地280亩,通过招商引资由甘肃盛源菊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成中药材高山种植示范基地,拓宽增收渠道,让农民在种植中药材、收取土地租金的同时,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
 
  全村所有农户都是魏遂成关心关注的对象,谁家有难肠事,他都亲自上门解决。村民魏旺奎夫妇遭遇车祸丧生之际,他及时带领村民赶到事发地点处理后事。同时,鼓励魏旺奎的母亲和孩子们走出悲痛,好好生活,这一善良举动受到了村民的敬重。
 
  特困户魏存喜孩子生病无钱住院,魏遂成主动借款2600元。村民蔡有生外出做生意缺乏资金,魏遂成联系协调贷款3万元。村民蔡让生开饭馆周转资金困难,魏遂成借钱1000元……
 
  解决群众这些难肠事时,魏遂成清醒地认识到,“造血”比“输血”更重要,对困难户不仅要从物质上进行帮扶,更重要的是从思想、技术、政策上进行帮扶。他多次来到贫困户李长生家中,与其面对面交流,心与心沟通,帮助出点子、想办法,介绍他到甘肃盛源菊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本村建立的中药材基地打工,年收入1万多元。
 
  魏遂成还针对李长生有果园管理方面技术特长的优势,积极动员并推荐他参加秦安县村级农技服务员考试。考试通过后,一方面可为村民提供果树方面的农技服务,另一方面可增加收入,实现早日脱贫。
 
  发挥技术优势,举办培训班,实现联系村人人接受果园管理培训,户户有一名能应用新技术管理果园的明白人
 
  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开展以来,秦安县十七届人大代表、县果业局副局长歹富江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举办培训班,使自己的联系村郭嘉镇朱湾村人人都接受了果园管理培训,户户都有一名能应用新技术管理果园的明白人。歹富江还为朱湾村争取500亩省级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一处。
 
  歹富江结合联系村苹果生产中缺乏新品种、新技术的现状,积极开展果园管理新技术示范推广。新建苹果基地200亩,指导低产果园提质增效改造100亩,引进苹果新品种2个。示范推广了疏花疏果、果实套袋、高垄覆黑膜、整形修剪、病虫害综合防控等果园管理新技术。这些新技术的推广示范,有效提高了群众的果园管理水平和优质高效意识,实现全村苹果优质果率达到80%以上。
 
  按照安全、绿色、节约、增效的原则,引导联系村群众广泛开展以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果园病虫害综合防治,通过清洁果园、刮老翘皮、树干绑诱虫带、悬挂性诱剂与喷洒无公害农药相结合的方法,使联系村的病虫果率得到有效控制,病虫果率降到5%以下,果农挽回了直接经济损失,增加收入118万元。
 
  歹富江组织动员镇人大代表以人大代表活动小组为平台,以当好“政策宣传员、民意反映员、发展促进员、情绪疏导员、技术推广员”为主要任务,积极助力双联行动,将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的目标任务、人大代表的优势特点与全村的社情民意结合起来,扎实开展了“视察调研、建言献策、参与贡献、监督推动”四项行动。
 
  深入村组,走进农户,对朱湾村村级道路建设、果品产业发展、惠民政策落实情况和农村特困户的生产生活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歹富江通过实地调查,整理出帮扶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建议1条,产业经济发展方面的建议6条,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的建议3条,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建议1条。
 
  歹富江把履行人大代表职务与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将调研活动中征集到的各类意见建议提交县人大常委会,争取各相关部门重视和解决。
 
  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初期,歹富江督促本单位双联干部及时进村入户了解乡情、村情、民情,制定切实可行的村级和各贫困户三年发展规划,采取扎实有效的帮扶手段,帮助群众解决实实在在的困难和问题。
 
  歹富江积极开展扶贫济困工作,切实解决好困难群众和一些特殊群体在政策咨询、法律援助、农业生产、种养技术、医疗卫生以及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现实需求,深入持久地开展“三送”活动:送政策,对困难群众耐心细致、深入浅出地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和省、市、县委重大决策部署,侧重宣讲国家有关强农惠农政策和困难群众救助帮扶政策。送科技,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在增收致富上出主意、想办法,传授测土配方、科学施肥、果树修剪、能源利用等农业科技知识,千方百计保障困难群众增产增收,早日脱贫致富。送温暖,开展多种形式的送温暖行动,采取捐赠农资、资金等形式,着力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环境和基础设施;采取经济资助、提供农产品销路、捐赠农资化肥、提供致富信息和智力支持等形式,帮扶特困户渡过难关。
 
  始终牵挂困难群众的健康,走访联系户和群众时,进门第一句话就问身体是否安康,第一件事就是义诊
 
  2014年的一天,秦安县十七届人大代表、千户乡中心卫生院院长、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国家执业药师穆晓红在千户乡曹湾村送医下乡时,发现村民对建设村卫生室的愿望非常迫切。第二天,穆晓红就到县卫生局争取村卫生室建设项目,得知当年全县村卫生室建设任务已全部安排完毕时,他又赴天水市卫生局争取,也没有结果。
 
  这件事压在了穆晓红心里,他及时向乡党委反映群众的期盼和自己的想法,与乡党委负责人赴曹湾村双联单位省工商局联系协调,经多方努力,村卫生室建设资金终于得到解决。
 
  穆晓红说,曹湾村卫生室的建设,严格按照县委村级阵地“五位一体”建设的要求,将卫生室整合到村级阵地建设中,并配齐了医疗设施设备,提升了村级阵地的服务功能,推进了村级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有效解决了曹湾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无论是工作中,还是日常生活中,穆晓红都不忘自己“宣传员”的身份,给群众讲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医保等强农惠农政策和法律法规,对群众的疑惑进行耐心细致的解答,对群众的不满情绪,总是苦口婆心地疏导。
 
  有一联系户由于缺乏致富技术、家庭收入微薄、生活质量不高,对村“两委”工作一直有意见,不支持公益事业,有时甚至还进行阻挠。穆晓红多次前往联系户家中宣传政策,疏导情绪,并送去了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指导手册、果园精细化管理技术手册等农村实用技术书籍。这些行动,让联系户的思想意识得到了明显提高,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开始学习,初步掌握了果园管理技术,经济收入逐年好转,对公益事业也热心起来。
 
  困难群众的健康始终是穆晓红的牵挂,他走访联系户和群众时,进门第一句话就问身体是否安康,第一件事就是利用习惯性携带的医疗设备开展义诊,然后将义诊对象的身体状况和征求到的意见建议分类记录在工作日志里。对诊断出的疾病及时进行治疗,并定期进行回访;将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反映给县乡人大,并及时跟进,促进问题解决。王仲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