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庆城:一封群众来信催生的调研
稿件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5-01-22 12:36:46
随后,庆城县人大常委会成立了调研组,会同县教育部门负责人,深入各中小学和群众家中,采取召开座谈会、走访人大代表及群众和学生家长等形式,对全县教育布局调整工作进行了调研。
“2008年底,全县小学生由2004年的3.73万人减少到2.37万人,个别学校的一个班仅有1到2名学生,学校布点分散、规模过小,导致资源浪费、师资短缺、质量不高。因此,从2008年开始,庆城县对一些区位不合理、服务半径低、规模小的学校进行了撤并,这一决定势在必行……”县教育局负责人向调研组反映了撤并的原因。
“山区孩子家庭居住原本就比较分散,交通不便,学校撤并后,使少数学生距学校更远了,上学确实存在一定困难……”调研过程中,庆城县土桥乡一位学生如实向调研组反映存在的困难。
调研组还发现,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人口向城镇加速集中,全县教育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表现在学龄人口逐年持续下降;边远山区学龄儿童逐年减少,县城学生逐年剧增;个别学校布局不合理,教育资源浪费严重;山区学校管理不规范,教育质量难以保证,后勤服务跟不上;“留守儿童”已经成为社会问题。
调研组认为,这些问题凸显了教育布局调整的紧迫感,为了适应新形势,保证全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必须要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布局。对此,调研组经广泛走访,向学生家长做了耐心的解释工作,宣传学校撤并后带来的好处,动员这些学生到就近的寄宿制学校就读。
“如果孩子念不了书,以后什么事都干不成,只有靠苦力养家糊口。但是,只要孩子能念好书,学到本事,将来有出息,我们花再多的精力也值。”通过和调研组成员交流,部分学生家长表示可以接受让孩子到附近的寄宿制学校就读的提议,诸多家长的激动情绪也有所缓解。
此次调研还了解到,由于政府和教育部门宣传工作不到位,群众受地域和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没有真正认识到教育布局调整带来的好处,少数群众依然不支持全县教育布局调整工作。
对此,调研结束后,庆城县人大常委会形成了调研报告,并向县政府及教育部门提出要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加强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管理;保留必要的小规模学校或教学点,对于上学离家远的个别学生,动员就近到寄宿制学校上学等意见和建议。并要求在秋季开学前全部整改,确保每个学生按期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