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宁:开门监督唱民生主调
稿件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5-01-22 12:40:57
盘点2009年的工作,在甘肃省静宁县人大史上留下了值得书写的一页。这一年,代表和群众的“谏言”增加了县人大常委会的监督砝码。这一年,开门审议,现场督办,持续监督,使民生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监督内容由代表和群众确定
如何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如何最大程度地体现民意?对此,静宁县人大常委会在拟定2009年工作要点时,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一致表示:“监督内容,让代表和群众来确定。”按照这一规定,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各工作机构负责人,采取走访代表、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等方式,广泛征求代表和群众的意见,共征集到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40多条。而这些“谏言”内容涉及最集中的居民区物业管理、文化市场管理和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等10余项工作便成了全年监督的重点。一年来,县人大常委会共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12项,作出决定决议4件;开展视察、调研活动6项;对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城区供热监管等4方面工作审议意见落实情况进行了跟踪督查,提出整改意见20余条。
首次邀请群众列席常委会会议
“能否考虑邀请群众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使人大会议能听到更多的‘原声态’意见?”在年初召开的一次主任会议上,县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提出。2009年6月,这一建议得到落实。在静宁县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上,有12名居民和8名中小学校负责人应邀列席了会议。
“我叫魏新娥,是北环路居委会居民,建议政府今后加大对老旧居民区的改造。”在审议居民区物业管理工作时,还特别征求了居民的意见。
“原来想人大开会就是说说话、举举手,解决不了什么问题。今天才知道人大就是替人民说话的地方。”会后,几位学校负责人感慨地说。
2009年10月,静宁县人大常委会新修订的常委会议事规则规定:“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议题,要邀请部分群众列席会议。”一年来,先后有50多名干部、群众旁听了常委会会议,提出意见和建议15条。
民生建议实行常委会领导包号督办制度
为保障代表的民主权利,提高代表建议办理质量,2009年3月,静宁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发文通知,将县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11件涉及民生的建议列为重点督办件,由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各工作机构包抓,实行承包责任制进行督办。
代表多年所提的修建治平至新店公路的建议,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亲自督办。在办理工作中,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自杰先后带领交通、土地、水务等部门负责人10多次深入现场进行勘测,研究设计路线,协调督促建设等事宜。在各方努力配合下,该公路于2009年10月中旬建成通车。10月28日,静宁县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了县政府关于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报告,认为办理工作一年比一年好,力度一年比一年大,措办的实事一年比一年多。据悉,11件民生建议已全部得到办理,问题解决率和代表满意率均达到了百分之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