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原:以密集调研力促“三农”工作

稿件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5-01-22 12:45:00

甘肃省镇原县是一个传统人口大县、农业大县,全县总人口52.7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9.29万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镇原县的农业发展在庆阳地区一度处于领先地位,曾有远学大寨,近学桃李(镇原县三岔镇一个行政村)的光荣历史。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地域条件、经济基础等各方面因素制约,镇原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效益低下;农民素质低,难以适应新农业发展需要;农村发展基础薄弱,后劲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快速发展的瓶颈
  如何振兴农业,使三农工作步入发展快车道,成为镇原县人大常委会不懈的努力与追求。近年来,在科技兴农、产业富民、政策惠农战略实施过程中,镇原县人大常委会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密集开展三农工作调查研究,摸清三农工作现状,有的放矢地为促进三农工作建言献策。
  2006年以来,镇原县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针对三农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每年确立12项重点课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在最基层发现问题,及时梳理归纳,认真分析研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向县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提出合理化意见建议,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了充分有力的依据。
  20066月,对农村水利设施建设进行调研;11月对全县农田建设进行专项调研。20076月,对全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调研;9月,对全县农业重点工作进行重点督查和调研。20085月,对全县农业特色产业进行调研;8月,对农业科技实用技术推广和利用进行调研;9月,对全县村级道路建设情况进行调研。20093月,对全县受灾群众建房情况进行调研。20104月,对全县劳务输转和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进行调研;5月至6月,对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土地流转工作进行专项调研。这些专项调研适时而针对性强,摸清了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以及农民生活的现状,查找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意见建议30多条。
  镇原县人大常委会积极改变工作作风,变被动为主动,把调查研究渗透到日常工作中,调研中严格执行五个结合,即专项调研与综合性调研相结合、常委会调研与代表调研相结合、公开调研与明察暗访相结合、督查与调研相结合、会前调研与会后跟踪监督相结合。对此,县人大代表、城关镇东关村主任李茂年深有感触:这些年,县人大常委会非常注重调查研究,把调研作为了解民情、掌握民意、沟通民心的有效途径,在三农工作方面提出了许多意见建议,很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我们村设施蔬菜大棚基地建设、上肖乡果园建设、殷家成等后山草畜发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和劳务输转工作都是在人大调研监督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农村工作头绪多、事务繁杂,农民致富期望高、个体情况多样,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还处在初步探索阶段,一旦指导失误,就会影响政府部门和干部在农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失去农民的信任,以后工作就更难搞了。这是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在多次调研中听到的乡镇和农业部门干部的感慨,也是一些基层干部对做好三农工作产生畏难情绪、应付思想的原因之一。对此,每次调研结束后,县人大常委会都要重点建议重点督查,加强调研意见建议的落实,使调研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所提意见建议90%以上都得到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