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一往情深呵护“三农”

稿件来源:静宁人大 发布时间:2015-01-22 12:47:18

——县人大常委会监督“三农”工作侧记


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当前各级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甘肃省静宁县人大常委会立足人大工作性质特点,积极履行监督职责,在思想上更加关注“三农”,感情上更加贴近“三农”,工作上更加重视“三农”,做到在参与中监督,在监督中支持,在支持中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果品产业是静宁县一大支柱产业。从关注果园面积扩张,到关注果品质量提升,再到关注果业市场管理,倾注了县人大常委会的拳拳之心。


2008年底,全县果树经济林面积突破60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40.8%,户均6.5亩,人均1.3亩。果园面积在万亩以上的乡镇有22个,李店、仁大、治平等7个乡镇实现了果园化。果品总产量达到24万吨,产值达到4亿元。产业规模效益全面提升,果品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如何做大做强果品产业,更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20087月,静宁县人大常委会抽组有关委、室和县林业局负责人组成调研组,深入贾河、仁大、治平、深沟、威戎、城川等乡镇和工业园区部分果品包装、营销企业,对全县果业市场管理工作进行了调研,并组织相关人员考察了陕西省洛川县果业市场管理和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市场管理方面的经验和做法。这次调研以果业市场管理为重点,调研组经过分析整理,形成了内容翔实的调研、考察报告。


  在8月底召开的静宁县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常委会组成人员针对果业市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建设县级果品交易中心、县级农资市场和乡镇二级市场,加快营销体系和信息平台建设,加大宣传和品牌保护,加强市场管理、规范营销秩序等建议。


事实上,果品产业发展一直是该县人大常委会持之以恒关注和监督的重点工作之一。


20049月召开的静宁县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上,对以果品产业为主的农业产业开发进行了审议。审议中常委会组成人员针对全县果园总量小、群众参与度低等问题,明确指出静宁县是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区之一,发展果品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应当大面积普及。在本次会议上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建设50万亩优质果品基地的建议。


2005年开始,全县果园以每年10万亩的速度递增,面积得以迅速扩大,果品产业已成为全县的主导产业。面积扩大以后怎么办?新一届县人大常委会继续高度关注果品产业发展。


20076月,该县人大常委会抽组县农办、县林业局、县统计局、县科技局负责人组成调研组,深入治平、威戎、新店等10乡镇,采取个别交谈、现场察看、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全县果品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针对全县果园面积迅速扩张后,部分果园管理粗放、存在高投入低产出等问题,在审议该项工作时,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要加强科技服务队伍和网络建设,从果树幼园抓起,大力推广提质增效新技术,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和绿色果品基地建设,不断提高果品的科技含量和果园管理水平。


从关注果园面积扩张,到关注果品质量提升,再到关注果业市场管理,正是该县人大常委会这种不间断的跟踪监督,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全县果品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999年至2007年,全县退耕还林和“三荒”造林84万亩。为了确保这一民生工程真正造福于人民群众,县人大常委会适时开展调研、审议。


静宁县1999年被列为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和全省退耕还林试点县以来,至2007年底,全县累计完成工程造林84万亩,森林覆盖率由6.9%提高到15.6%,增长了8.7个百分点。全县生态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山上林带连绵,山腰梯田环绕,沟道绿荫遮蔽,呈现出一派再造秀美山川的大好景象。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县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20087月,静宁县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深入原安、司桥、余湾、曹务、细巷、甘沟、城川、威戎、灵芝、八里等乡镇,采取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现场查看、入户核对等方式,对全县退耕还林及“三荒”造林工程管护工作进行了调研。


调研组在调查报告中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实事求是地指出退耕还林和“三荒”造林工程管护工作中存在宣传工作不够深入,分户管理职责不到位;管护机制不完善,对复耕等现象缺乏有效制约;补植苗木成活率不高,病虫鼠害严重等问题。


在随后召开的静宁县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常委会组成人员认真分析了全县退耕还林及“三荒”造林工程管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做好今后的工作,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群众抓好林木管护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抓好林业后续开发;要不断完善管理机制,严肃查处毁林行为,切实提高管护工作水平;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按照适地、适树、适品种的原则,有计划地做好林木更新抚育工作。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县人大常委会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进行调研、审议,使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农业是静宁县人民的衣食来源。2009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149.79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16.67万亩,经济作物23.14万亩,青饲料9.98万亩。粮:经:饲比例为77.915.46.7。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对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为此,静宁县人大常委会2010年工作要点安排:5月至6月,调研全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5月中旬,静宁县人大常委会抽组县农牧局、县畜牧兽医局、县农技中心、县种子管理站负责人组成调研组,深入仁大、雷大、古城、界石铺、细巷、甘沟等乡镇和部分县直单位,通过实地察看、走访群众、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全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进行了调研。


为了使调研提出的建议更具前瞻性,5月下旬,调研组赴平凉市庄浪县考察学习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先进做法和经验。


在一月后召开的静宁县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该项工作时,调研组向会议所作的调查报告指出,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现有人员知识老化,给农技推广工作造成了一定困难,与发展现代农业和新时期农技推广工作的需求形成较大差距;技术推广经费严重短缺,新品种、新技术选育、研发、引进工作滞后。


……


针对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能作用发挥不到位,专业技术加力量和农技推广经费严重不足,新型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不够广泛等问题,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


     ——要从农业产业升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农技推广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尽快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和加强新时期农技推广工作。


     ——要抓住国家加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投入的机遇,结合全县产业布局,加快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建设,改革管理体制,确保农技推广机构职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要加大农技推广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科学的绩效考评机制,重视农业科技成果的奖励和农技专业技术干部的提拔任用,调动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要进一步创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民培训工作,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实用技术宣传推广,进行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的农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