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打造生态文明大市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5-01-22 12:56:56


——张掖市人大常委会助推生态文明大市建设纪实(上)


今年5月15日,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在兰州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得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消息。据悉,4月16日,国务院批准新建16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张掖黑河湿地名列其中,成为此次全省唯一被列入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继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张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先后被国家有关部委命名后,张掖市再次获得的国家级殊荣。


这一消息让张掖的地方官员无比兴奋。张掖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克恭在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时激动地说,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将黑河湿地保护和地方发展目标上升和融入了国家战略,在张掖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和里程碑意义,标志着张掖市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生态文明大市取得了重大突破,为张掖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生态经济、构建生态经济功能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条件,使张掖真正成为坐落在祁连山和黑河湿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中的城市,由此张掖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环境、条件和整体功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张掖在全省区域发展战略中的分工和布局更为清晰,特色更为鲜明,必将为张掖绿洲赢得更多发展机遇和更大发展空间。    


近年来,张掖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把发展生态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把建设生态经济功能区作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攻方向,把建设生态文明大市作为战略目标之一,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张掖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得国务院批准建立,这是全市上下不懈努力的成果和缩影,也是张掖市人大常委会落实市委决策部署,依法履行职责,大力助推的结晶和亮点之一。自2006年以来,该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大市目标,深入开展执法检查及跟踪检查、视察调查、审查审议、专题询问,并就建设生态张掖作出决议,谱写了一曲助推生态文明大市建设、“给力”张掖科学发展的华美乐章。


为建设生态张掖,人大连续四年不懈努力开展环保执法跟踪检查


张掖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中部,西汉时设张掖郡,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张掖历史上又称甘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以来就有“塞上江南”、“丝路明珠”之美誉。发源于祁连山北麓的黑河,是全国第二大内陆河。由于张掖位于黑河中游冲积扇上,形成了大片肥沃的土地,孕育了张掖这块沙漠中的绿洲。境内湖泊、沼泽遍布,有各类湿地21万公顷。正是因为有了黑河,昔日的张掖才有了“金张掖”的美誉。“半城芦苇半城塔”、“三面杨柳一面湖”、“竟见芦花水一湾”,古人赞美张掖的这些绝美诗句,恰好印证了古时张掖湿地的原生态风貌。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昔日“甘州城北水云乡、每至秋声一望黄”的风光日渐淹没于历史风尘。“一城山光,半城塔影”的美景荡然无存,“金张掖”的“金”字招牌失去了耀眼的光芒。慢慢的,张掖城中的人们开始反思:发展经济最终为了什么?难道污水横流、臭气熏天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发展吗?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张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治污,切实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我们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一定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蓝天、碧水、绿地、净土。”2006年,张掖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书记王希珍在一次会议上如是呼吁。自当年开始,该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环境保护这一监督重点,坚持现场督查、跟踪问效原则,采取普遍检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明察与追踪暗访相结合、听取汇报与组织人大代表评议相结合的方式,连续四年坚持开展了以“三废”治理及污染物减排为重点的环境保护法跟踪执法检查,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做出了不懈努力。


2006年,市人大常委会首度开展了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直击违法排污,对34户企业及排污点重点进行了抽查,指出了突出问题5个,提出审议意见5条。通过跟踪督促整改,该市制定实施了《黑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方案》和《山丹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方案》,先后投入资金1921.5万元,完成了重点水污染源治理项目20项。当年,该市五户重点水污染企业建成了废水处理设施或废水循环利用工程,建成了日处理4万吨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市人民医院建成了年处理医疗废水14.6万吨的污水处理设施,市政府颁布了《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管理办法》,对位于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的企业实施了异地搬迁,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好评。


2007年,市人大常委会锁定治理目标,将废水、废气、废渣治理全部纳入人大监督视野,对4个县区的部分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及26户重点企业排放“三废”的治理情况和污染物减排的情况进行了重点检查,指出了突出问题5个,提出审议意见5条。通过跟踪督促整改,该市关闭和淘汰取缔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11家、落后生产线12条,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23起,对23家环境违法企业进行了经济处罚。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对已建项目进行了全面清查,对6个不符合同家产业政策、能耗高、污染重的项目进行了否决。


2008年,市人大常委会先明查后暗访,先后组织跟踪检查组深入所辖6县(区)的36户重点企业及排污点进行了现场跟踪检查,并对个别企业的排污点进行了暗访,指出问题4个,提出审议意见4条。经过跟踪督办落实,当年该市各类环保投资达3.27亿元,完成限期治理项目63项,共对118个建设项目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完成了106个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验收,全市环境保护取得重大进展,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了省上下达的指标以内,主要工业污染物减排目标和环保治理项目任务全面完成,在省政府环保目标责任书考核中名列前位。


2009年,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了再跟踪检查,他们将随机暗访与实地察看相结合,检查没有发文通知,没有确定具体时间,不打招呼,不听汇报,直奔现场。该市人大常委会环境资源保护工作委员会负责人告诉记者,方法变了,效果就不一样,明查暗访使我们在现场掌握了第一手真实资料,了解了真实情况,效果很好。就在当年,市政府又依法关停4条落后生产线,初步解决了结构性污染问题。污染严重企业1户被依法关停,24户被亮‘黄牌’。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明显,全年空气质量处于优良级天数达97.32%。投入巨资建起铬渣无害化处理项目,固体废物污染治理取得突破性进展。环保执法能力建设全面加强,建成了环境监控中心和辐射环境管理站,在国控重点污染源和市污水处理厂全部安装了在线自动监控设备,县区全部成立了环境监测站。


连续四年的跟踪检查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据该市环保局负责人介绍,2006—2009年,在市人大常委会的连续跟踪监督下,该市累计下达减排工程项目89项,关闭和淘汰了14家企业的15条违法生产线,完成污染治理项目512项,其中,水污染治理项目占37%,全市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每年均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指标以内。“十一五”时期,该市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1.83%,与省上下达的能耗下降20%的目标相比较超1.83个百分点。累计争取到淘汰落后产能中央财政奖励资金5183万元,共淘汰落后产能项目19项,淘汰落后产能73.08万吨。这位负责人说,该市人大常委会连续四年不懈关注环保、关注生态、关注可持续发展、关注民生的做法,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了积极反响,大家有口皆碑。


为打造“湿地生态之城”,人大“把脉”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2008年7月,张掖市委作出了“坚持特色方向、走好三条路子、推动三大战略、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明确把“顺应自然、建设生态张掖、塑造张掖新形象”作为一项战略部署确定了下来,提出实施“中国黑河流域(张掖)湿地保护工程”,建设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张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张掖黑河流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张掖市北部生态新区和湿地水源涵养工程,将张掖境内315.63万亩湿地纳入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依法予以保护,将张掖城区北郊2.6万亩湿地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将张掖这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打造成坐落在黑河湿地上的现代化“湿地生态之城”。


一石激起千层浪,市委的这一重大决策部署成为该市调整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发端,也为该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指明了方向。据此,该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开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为认真贯彻市委的决策部署,2008年下半年以来,根据《城乡规划法》的规定,该市政府规划管理部门认真开展了2004版规划实施情况的总结和评估工作。并经过招标,由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了对该市2004版规划的局部调整工作,编制了《张掖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简称2008版规划),依法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


为使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好2008版规划,该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对2008版规划预先进行了审查。该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负责人说:“会前,我们听取了市规划管理局的汇报,对2008版规划从调整程序到内容全面进行了审查。我们认为,市政府对2004版规划实施情况的总结和评估是实事求是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局部调整,符合《城乡规划法》规定。调整后的2008版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了以人为本、因地制宜、顺应自然、保护湿地、生态立市等科学理念,突出了‘历史文化名城’、‘湿地生态之城’等特色。同时,我们在提交给市人大常委会的审查报告中也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建议,供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时参考。”


2009年5月22日上午,该市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在听取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张掖市城市总体规划局部调整情况的报告》后,主持人宣布,临时休会,请出席会议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人员以及旁听会议的公民,全体乘车前往湿地公园和滨河新区进行现场实地视察。


五月的张掖大地艳阳高照,满目葱茏,城郊湿地苇溪连片、水波荡漾,一派生机盎然的迷人景象。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参加视察的人员兴致很高,边听汇报,边看图纸,不时插话询问,都争先要搞清楚新的城市总体规划的现场方位,憧憬着城市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


张掖市人大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说,通过现场实地视察,对2004版规划调整必要性的认识更深刻了,对2008版规划的内容也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这对于审议好2008版规划很有帮助。


当日下午,会议复会后,该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争先发言,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充分肯定2008版规划科学性、前瞻性、合理性的同时,也提出了尽快编制和完善滨河新区、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北郊湿地水源涵养工程、城市污水治理工程等规划,增加中心城区公园及街头绿地,加快编制城市给排水、天然气、采暖等综合管网规划,在车流、人流量较大的中心城区主干道交汇处规划建设过街立交桥或过街地下通道,高度重视解决城区地下水位上升影响市民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抓紧组织编制或修改完善城市的各类控制性详细规划等意见建议。


经过认真审议,会议最后得出结论:同意市人民政府《关于张掖市城市总体规划局部调整情况的报告》和《张掖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会后,该市人大常委会向市人民政府转交了对《张掖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的审议意见。该市人民政府按照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对2008版规划进行了修改完善,上报省人民政府审批后执行。


为保护黑河湿地生态资源,人大首次作出决议并检查落实


2009年10月14日至15日,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视察组,对《中国黑河流域(张掖)湿地保护工程2009年度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落实情况进行了视察。视察组重点察看了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张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滨河新区建设和临泽、高台两县黑河流域湿地恢复、保护和治理情况。湿地保护区水天一色、众鸟栖息、鱼翔浅底、百草丰茂的秀美景观无不感染着参加视察的每一位代表。他们对市、县(区)政府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快速、有序实施湿地保护工程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一致表示满意。


据介绍,一年来,该市政府调整加强张掖市黑河流域湿地管理委员会,成立黑河湿地保护工程项目建设指挥部。编制完成《滨河新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滨河新区水源涵养工程规划》、《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加大工程建设力度,在该市高台黑河流域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将黑河流域内的甘州、临泽、高台三县区61.5万亩主河道湿地、沿岸两侧湿地全部纳入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全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投资3244.5万元,在重点区域退耕还湿地3099亩,建设湿地栈道4.8公里、非机动车道18.2公里,补植补造湿地植物2300亩,水系疏浚23公里、围堰堵坝11道7.2公里。进一步加强张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建设,投资1097.8万元,以甘州区现有占地1826亩的湿地公园为核心区,将城市东环路东侧700亩芦苇湿地整体纳入湿地保护范围。强力推进滨河新区建设,累计投资2.16亿元,完成采砂场、坟墓搬迁及光缆改线、建设用地征用、迁拆安置等基础工作;建设新区防洪工程9.58公里;完成滨河大道、滨湖路、水韵街、西三环等4条道路共13.74公里的路基工程;一期绿化面积567亩。


为切实加强黑河湿地资源有效保护,2009年11月20日,该市第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中国黑河流域(张掖)湿地保护工程2009年度工作方案落实情况的报告》和市人大常委会视察组的视察报告后,首次依法作出了《关于保护黑河湿地建设生态张掖促进科学发展的决议》。


黑河是全流域各族人民繁衍生息的母亲河,是张掖绿洲可持续发展的命脉。《决议》从黑河全流域生态安全的高度定位了加强湿地保护、建设湿地保护工程的重大战略意义和科学内涵,《决议》指出:保护黑河湿地,建设生态张掖,就是顺应自然规律,依托黑河水和黑河湿地优势,高举节水旗,建设生态市,塑造张掖新形象;就是以湿地保护为切入点建设生态张掖,彰显生态特色,用生态魅力聚集生产要素,挖掘发展潜力,扩充承载能力,增强发展后劲;就是以生态张掖提升城市品位、凸现城市特色、塑造城市形象、引领城市发展。做好湿地保护工作,建设生态张掖,是促进张掖科学发展的重要支点,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维护黑河全流域生态安全的必然选择,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然要求,对于保护黑河流域生态屏障、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与环境有机融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推动张掖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决议》确定中国黑河流域(张掖)湿地保护工程是保护黑河湿地、建设生态张掖、促进科学发展的项目支撑和有效载体,由张掖黑河流域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张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湿地恢复与保护工程和滨河新区建设等内容组成。


《决议》要求市政府要以全面保护为主,适度开发,重视保存自然生态空间和物种资源,保持生态平衡,保障永续利用。湿地保护工程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充分体现顺应自然、顺势推进、全面保护、生态优先、突出特色、科学利用原则。要积极申报张掖黑河流域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和张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要建立湿地动态监测体系,强化对湿地的依法保护、监测和管理。要通过不断改善黑河流域生态环境,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张掖科学发展赢得恒久的生态安全保障,促进黑河全流域和谐发展。


《决议》的作出,为有效保护张掖黑河湿地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大市建设、推动张掖科学发展提供了法定依据。   


2010年9月13日至16日,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50名省、市人大代表参加的视察组,深入全市六县区,再次视察黑河湿地保护工程建设情况,并对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保护黑河湿地建设生态张掖促进科学发展的决议》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据了解,2010年以来,该市人民政府认真贯彻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保护黑河湿地建设生态张掖促进科学发展的决议》,进一步充实完善了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了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和核心区景观规划,修改完善了张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了滨河新区湖区景观规划。通过积极争取,张掖黑河湿地被率先列入湿地生态效益全国先行补偿试点,争取到项目投资300万元。该市甘州区通过整合滨河新区土地资源,争取到农发行贷款1.5亿元,在十六届兰洽会上成功拍卖土地1075亩,成交价款3.43亿元,较好地解决了生态治理与城市建设资金短缺问题。积极推进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甘肃黑河中游湿地恢复与治理工程”项目全面实施,完成渠道疏浚10公里,修建引洪拦水坝2座,恢复湿地植被1100公倾,科研监测、宣传教育工程与湿地管理中心完成土建工程。湿地保护区共设置鸟类固定监测点9个,修建鸟类投食台10个,布设湿地环境监测调查样地13处,新、改建湿地管理(巡护)站4个,架设围栏150多公里。投资1644.73万元,加快了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步伐,其中水面景观工程完成600亩的南湖、北湖和3.9公里的漂流河开挖及景观桥等附属设施建设任务。张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完成投资1223万元,栽植各类苗木25.28万株,种草400多亩,开挖排碱沟5.6公里,铺设灌溉管网18公里。滨河新区绿化景观及绿化灌溉工程完成投资8118万元,水源涵养工程完成投资2698.39万元。


参加视察的该市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华在视察总结会上说:“甘州区以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张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和滨河新区建设为依托,加强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突出了生态特色,改善了人居环境,扮靓了城市形象,提升了城市品位,擦亮了张掖‘金’色,初步彰显了张掖‘历史文化名城’、‘湿地生态之城’的独特魅力。临泽县坚持生态立县,全力实施大沙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做活了水文章,做美了城市景观,做亮了城市名片,做强了城市产业带,完善了城市功能,促进了城市与环境的有机融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生态建设引领城市发展的模式初步形成。高台县以黑河湿地生态恢复与保护示范区建设为切入点,有效改善了湿地生态环境,高台黑河湿地已成为我国候鸟三大迁徙途经西部路线的中段地带,也成为多种珍稀濒危鸟类迁徙途中的停留栖息地和中转站。这些成绩应予充分肯定。”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视察组的代表们集中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一是深化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民保护湿地的自觉性;二是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加快湿地保护工程建设步伐;三是保护利用并举,以湿地资源的有效保护带动生态经济的快速发展;四是强化管护措施,建立湿地资源保护长效机制。(未完待续)


(《人民之声报》2011年第56期四版  作者:高勇 袁胜利 刘多礼 代有明 李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