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需于民 问计于民 陇南市人大常委会深入乡村调研村情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5-01-22 13:02:08


近日,甘肃省陇南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成员以及各工作部门的干部组成工作组,按照省委、市委的安排部署,相继深入所联系的9个县区12个乡镇的12个贫困村,开展村情调研活动。


陇南市委《关于在全市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实施意见》下发后,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统筹安排,精心部署,召开机关干部职工动员会议,学习传达省、市“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大会及市委相关文件精神,并印发了《关于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安排意见》,要求全体干部迅速行动,扎实开展“双联”行动,在行动中锤炼作风、提升能力,为陇南转型跨越发展、富民强市建功立业。


3月初,陇南市委副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泽元及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带领机关各工作部门负责同志,分赴各自的联系点文县铁楼乡草河坝村、成县索池乡大川村、西和县蒿林乡团结村、文县舍书乡茹家村、两当县鱼池乡乔河村、宕昌县城关镇阴坪村、徽县大河乡火石村、康县豆坪乡李坝村、两当县西坡镇三渡水村、武都区龙凤乡杜山村、礼县崖城乡卢家村、武都区安化镇谈坪村,深入调研村情民意。


文县铁楼乡草河坝村是市委副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泽元的联系点。在进村入户详细调研后,黄泽元表示,要力争实实在在为铁楼乡的发展解决一些问题,使铁楼乡在扶贫开发、产业培育、社会稳定、乡村两级村民自治建设上有新的变化和起色,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办好办实。


就进一步做好“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工作,黄泽元提出了五个方面的要求:


既要有机遇意识,又要有感恩意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为解决扶贫攻坚问题而开展的,而陇南市是全国、全省扶贫主战场。因此,一定要领会省委这一项决策部署的战略意图,教育引导广大贫困乡村干部群众抓住机遇,懂得感恩。


既要体现省委、市委的要求,又要紧密结合当地实际。要按照“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总体要求,从工作推进办法、工作力量搭配、考核标准和评价导向等方面,制定符合实际的实施方案,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统筹兼顾。一要统筹省、市、县、乡四级;二要统筹几项重要活动,要把“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与法制宣传教育、农村“四新”竞赛活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结合起来;三要统筹领导力量;四要统筹新要求和老办法。要把多年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老办法运用到“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


既要创新载体,又要务求实效。要真正把群众组织起来,通过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广泛发动群众参与,让群众有收获、得实惠。


既要广泛发动,又要典型示范。要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同时注意典型示范。要从工作启动时就综合考虑方案设计、实施意见、工作组织、推进计划、工作载体等各个方面,以典型引路来推进工作有序开展。


其他11个工作组来到所联系的乡镇、贫困村,与当地干部群众座谈,听取村上汇报,传达市委决定,宣传“双联”政策,了解村情民意,掌握贫困现状,共话发展大计。深入农户走访,与群众拉家常,盘家底,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深入山寨村落、村头巷尾、田间地头实地察看村容村貌,深入了解农业农村发展现状。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各工作组根据群众的实际收入状况对农户进行分类,从中确定所联系的特困户和普通群众。


发展生产、增加群众收入是“联村联户、为民富民”的核心内容。各工作组了解到,从群众的致贫原因来看,有的因病致贫,有的劳力不足,有的无产业带动;从群众的发展意愿来看,有的期盼硬化村道、修补河堤、解决人畜饮水、进行农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有的希望在劳务、经济林果树管理知识培训、蔬菜和中药材种植、畜禽养殖等农业特色产业上予以扶持。这些调研中得到的村情民意和发展意愿,为下一步制订工作方案、进行长期有效的帮扶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之路走得更连心、更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