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西县人大常委会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纪事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5-01-22 13:03:39
2012年2月下旬,甘肃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正式启动。如何把这项惠及贫困群众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办实、办好,陇西县人大常委会在深入调研摸底结准“穷亲戚”,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发展方向,访贫问苦因户施策促民快富的同时,又积极响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的号召,大力倡导代表积极行动捐资帮扶。这些做法既体现了省委的决策部署,又符合县情民意。
让特困群众的小康之路不再是梦
——陇西县人大常委会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纪事
2月23日晚,甘肃省陇西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办公楼灯火通明。
当日下午,全县召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大会后,陇西县人大常委会连夜召开主任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机关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有关事项,拉开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序幕。
陇西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包志宏在会上强调说:“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省委的一项重要决策,是一项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我们一定要把这件好事办实、办好。”
2月24日上午8时30分,按照主任会议的精神,陇西县人大常委会召开机关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会,成立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印发《县人大常委会机关深入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实施方案》。方案要求,县级领导和机关分别联系贫困村,机关全体干部职工联系特困户,并引导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参与这次行动。
深入调研结准“穷亲戚”
初春的福星梁乍暖还寒,山梁间积雪斑斑,稀稀拉拉的几个村庄挂在半山腰。在杨献荣家不大的院落里,土墙斑驳,满目疮痍。看着幼小的孩子和长期患病的妻子,杨献荣发出了一声长长的叹息,“唉,这日子可怎么过哩!”
2月24日下午,杨献荣家突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他就是陇西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包志宏。包志宏一边和他拉家常,了解脱贫致富愿望,一边谈发展,共商脱贫致富对策。在了解到他家主要靠养羊和种植维持生计的情况后,反复叮嘱:“关键要树立信心和勇气,要有好的计划和打算。要对现有圈舍进行整合和改建,走科学养殖的路子,把羊养好了,就一定能增加收入。”
在得知包志宏将杨献荣确定为自己的联系户后,村书记孙耀林感慨地说:“虽然我们村的人普遍比较困难,但这一户确实是困难中的特困。虽然平时有亲戚朋友接济,但都不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户帮扶对象选得准,我们打心里为他松了口气。”
在包志宏调研确定联系户的同时,陇西县人大常委会其他六位副主任和机关全体干部职工也深入村社一线,出西家、进东家,走访遴选联系对象,结交“穷亲戚”。
为了使机关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真正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为今后开展此项行动奠定坚实基础,陇西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职工在确定联系户时着力把好“三道关”,找准“穷亲戚”。一是摸底审核关。机关干部职工以特困户为重点排查对象,逐家逐户走访,详细准确记录走访情况,并将符合政策的对象进行造册登记。二是政策审核关。走访中对已登记的贫困户及时与镇政府联系审核,对村干部的“关系户”、“人情户”,违反计划生育政策,不符合贫困户条件的对象及时进行清退和剔除。三是数据审核关。对已造册登记的贫困户的耕地面积、人均占有粮食、家庭现金收入、人均纯收入、住房面积等数据进行全面对比,杜绝将高于贫困标准的农户纳入联系对象。联系对象确定后,在村里进行公示,全体村民无异议后组织机关干部职工进行联系帮扶。
按照县上的总体安排和调研摸底掌握的情况,福星镇蒋家山村、新坪村等8个村被确定为陇西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和机关的联系村,按照正县级4户、副县级3户、科级2户、一般干部职工1户的标准,杨献荣、范仲荣、陈克义等80户特困户被确定为陇西县人大常委会机关40名干部职工的联系户。
因地制宜谋划发展
福星镇蒋家山村是陇西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包志宏的联系村。在走访贫困户前,包志宏就和村里的“两委”班子进行座谈。村书记孙耀林说:“我们村群众的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但由于没有一个主导产业,收入普遍较低,大部分群众只能靠外出打工养家糊口。”
在听取了村“两委”班子意见和现场调研后,包志宏请来了农业局和林业局的技术人员对这个村的情况进行“会诊”,给出的“处方”是适宜发展林果业。在尊重群众发展意愿的基础上,确定培育以核桃为主的林果业为蒋家山村的主导产业。
陇西县林业局局长李龙告诉记者,“核桃树适生范围广,喜光、耐寒、抗旱、寿命长,既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又可发挥重要的生态功能,是山区主要的生态经济林兼用树种。按照盛果期正常测算,每亩核桃销售收入可以达到3000元以上。”
在包志宏的多方协调下,蒋家山村从陕西杨凌引进辽核4号、西扶1号、香玲等品种的核桃苗木7700株,在该村付家川社和马家坪社分别建成了140亩和130亩的核桃种植示范基地。
“我这几年迫于生计长年在外奔波,等我的这两亩‘摇钱树’挂果后我就不再外出了,在老人跟前尽尽孝,管管娃们的学习。”在核桃示范基地上,正在栽植核桃苗的村民吴世学对记者说。
时值春播季节,走在福星镇新坪村的田间地头,眼前看到的一幕让正在调研的陇西县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何树林心里有些纠结:仅有的几块平地里依稀可见正在驾驶着现代农业机械忙碌的人,但大片的坡耕地里,原始的“二牛抬杠”还未退出历史舞台。
福星镇新坪村共有6个社475户2020人,耕地总面积8519.3亩,人均4.2亩,但年外出务工人员却在460人左右,意味着基本上每户就有一个壮劳力长年漂泊在外。“老婆孩子热炕头”,这最基本的要求在这些人眼里却是额外的奢侈。
村主任刘禄军说,近两年,有一部分人在农机补贴政策的支持下购置了一些农业机械,准备在家门口大干一场,但当他们把农机开到地里时才发现“铁牛”在坡耕地里根本不听使唤,于是只好继续踏上打工的路。
何树林把了解到的情况及时跟镇上的领导进行了协调沟通,镇政府很快决定,将马营滩、坪道和高家山三社纳入全镇机修梯田范围,从明年开始,逐年扩大机修梯田面积,在5年内全村实现梯田化。
刘禄军认为,如果把这些耕地都修成标准化梯田,土地产出率就会大幅提高,下一步土地流转、设施农业等工作就好搞了。
因户施策促民快富
富裕家庭的情况基本是一样的,而特困群众却各有各的难处。
在福星镇蒋家山村、新坪村,因病致贫是特困户中的普遍现象。范仲荣是村子里少有的几个高中生之一,但由于其身患传染性肺病,不能外出务工,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在了解到他家现已喂养2头母猪后,包志宏主任走进猪圈进行察看,鼓励他在现有基础上改扩建猪舍,扩大养殖规模,尽快脱贫致富,并为他家协调办理了2万元的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解决了资金难题。同时,建议利用庄边耕地,栽植核桃树,拓宽致富门路。
陈克义生活困难的原因是因学致贫,两个儿子一个在省城上大学、一个在县城上高中,一年接近2万元的花销让这位靠种粮吃饭的庄稼汉着实吃不消。他想种药材挣点钱,但手头没有买药苗的钱。了解这一情况后,包志宏当即掏出1000元钱塞到陈克义手中,陈克义十分感激地紧紧握住他的手。包志宏耐心地开导他:“困难是暂时的,要转变观念,坚定信心,自立自强,勤劳肯干,相信科学,把药材种好,把核桃树栽好,就一定能够脱贫致富。”
憨厚老实的田俊成没有脱贫,则是因为没有好的致富项目。这几年,他一直没有闲着,先后打过工,也做过小生意,但由于没有技术和经验,至今还是一贫如洗。为了给他找到一个好的致富项目,联系帮扶他的干部找来了镇上包村的石金凤副镇长,根据他们家年年种植地膜玉米的实际,建议他通过养羊来致富,并为他协调落实了1.5万元的畜牧养殖贴息贷款。如今,他家的羊圈已经盖好了,在大家的帮助下引来了8只母羊。对此,田俊成满怀信心地说:“到明年年底,我家就有望扩群到20只羊。以后,每年单靠养羊这一项我就能收入两三万元,脱贫致富真的有希望了。”
负担过重是村主任刘禄军给张克祥家庭困难找出的原因。他们夫妇是村子里出了名的大善人,先后为家族里的四位孤寡老人养老送终,还拉扯年幼的弟弟长大成人。长期的艰辛劳作让张克祥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大许多。由于给四位老人看病和办理后事,他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就连妻子嗓子发炎也没钱看医生,导致妻子说不出话。一场春雨过后,老百姓们都在抢墒播种,张克祥心头的愁云却怎么也挥之不去,由于没钱买化肥,眼看这大好的墒情就要白白错过了。得知这一情况后,联系他的帮扶干部及时为他家送来了6袋化肥,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针对特困户在春耕备耕生产中资金短缺的情况,在广泛征求干部职工意愿的基础上,陇西县人大常委会机关组织开展了助春耕送温暖活动,机关干部职工尽其所能、尽力而为,共筹集资金1.5万元,为特困户购置化肥16吨,地膜40卷,及时送到特困户家中,解决了春耕生产中的阶段性困难。
代表参与助力发展
帮扶方案定了,帮扶措施有了,但是有些帮扶项目钱从何处来却成了陇西县人大常委会一班人的难心事。
3月18日,陇西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包志宏的办公室请来了一些客人,他们是陇西县人大代表中的一些非公企业负责人,包志宏希望他们能实地视察、调研一下陇西县一些困难山区特困群众的生活,尽自己所能帮助一下这些特困群众。
代表们表示响应。
3月21日,代表们分组深入8个联系村进行视察调研。在福星镇蒋家山村和新坪村,代表们边走边看边讨论。看着村上落后的基础条件和老百姓贫苦的生活,代表们纷纷慷慨解囊,共捐资16万元,用以改善两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福星镇人大主席赵建华拿着沉甸甸的捐款高兴地说:“有了这些钱,我们的致富项目就能落到实处了,老百姓脱贫致富就有希望了。”
3月26日,在征得捐资代表同意后,蒋家山、新坪两个村通社道路改造工程正式破土动工,蒋家山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维修工程纳入议事日程,蒋家山村卫生室正在选址规划。
4月7日,在全市联村联户、为民富民“人大代表在行动”座谈会上,陇西县人大常委会的做法得到了定西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牛兴民的高度肯定和赞扬。
4月13日,旨在进一步提高人大代表参与联村联户、为民富民“人大代表在行动”积极性,力所能及地促进帮扶村(户)脱贫致富,为全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作出积极贡献,陇西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人大代表在行动”座谈会在陇西县人大常委会会议室召开。包志宏就开展好这项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他说:“从事科教文卫等方面工作的代表,要主动为基层和群众送知识、送科技、送医疗、送文化,开展智力帮扶、健康帮扶、文化帮扶等工作,帮助基层发展科教文卫事业。农村基层代表要发挥与人民群众联系紧密和对社情民意了解充分的优势,带头致富,典型引路,推动邻里互帮,带动周边群众共同发展。代表中的企业家和私营业主要主动在农村投资兴业、捐资助学、扶贫帮困方面,积极帮助基层和贫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以先富带动后富。”
4月15日至19日,陇西县人大常委会就代表如何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发挥作用对全县214名县人大代表进行了分片培训。
汪耀兴代表是土生土长的福星人,在前几年的富民政策中,他尝到了种植马铃薯的甜头,组建了兴兴马铃薯专业合作社,成为农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他当场捐资3000元,用于引进马铃薯良种,扶持当地的马铃薯产业。
李自平、林录祥代表也表达了捐资意向,待帮扶项目具体确定后进行投资。
魏占杰、魏世雄代表表示,近期内他们要开展向基层送健康活动,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投身到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去……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正在进行,联系帮扶工作仍在继续。
3月28日,在特困户刘邦的药材地里,刘邦对前来培训种植技术的陇西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说,联户干部不仅给我送来了农资和技术,还帮我理清了发展思路,像我这样揭不开锅的特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也敢想了。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人大的好干部,我一定要把党的关怀和支持转化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动力,争取早日实现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