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人大常委会主任亲自修改调研报告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5-01-22 13:08:05


“问题没有说明白,原因分析不够透彻,提出的建议不够具体。还需要继续征求各方意见,再分析、再归纳、再梳理……”近日,甘肃省静宁县人大常委会一位工作人员看到用彩笔修改的调研报告时颇感压力不小。因为他深知,习惯用彩笔修改报告的只有一个人——该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据静宁县人大常委会一位工作人员说,为了提高调研质量,调研报告要逐级“把关”,对涉及民生问题的调研报告,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自杰都会亲自过目。因调研报告质量高,2007年以来,共有12份人大常委会调研、考察报告被县委批转。


审议重点难点工作 先搞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人大常委会议事之基,决事之据。针对审议工作质量不高,调查研究工作肤浅,调查对象不够广泛的问题,2008年初,静宁县人大常委会制定下发了《关于贯彻〈监督法〉进一步规范听取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规定:今后,凡是县人大常委会确定审议和决定的重要事项,有关委(室)事先都要搞好调查研究,为常委会组成人员提供第一手资料,使常委会审议决策更具科学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更好地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小康和谐社会建设服务。


按照静宁县人大常委会2012年工作要点安排,6月,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县政府关于全县果品产业发展情况报告。根据《通知》规定,5月中旬,县人大常委会抽组有关人员组成调研组深入部分乡镇、村组和田间地头,赴陕西省凤翔县、杨陵县、白水县、河南省陕县等地对果品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和考察。调研报告经调研组成员和有关人员多次修改后,呈送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自杰。


“在产业布局上,要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全面推进优生区,控制适生区,杜绝不宜区。”这是2007年6月召开的静宁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县政府关于全县果品产业发展情况报告时,张自杰提出的建议。


时隔五年,静宁县已被评为“中国苹果二十强县、全国兴果富农工程建设果业发展百强示范县”。如何实现果品产业 “质”的飞跃,找准果品产业发展战略目标?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自杰对这次果品产业发展调研特别重视。


“目前全县挂果面积有多少?还有多少适宜栽植的土地面积?今后在扩量、提质、增效、创牌上有什么新思路、新打算、新举措?要通过这次调研和考察,结合县情实际,深入分析研究,撰写好调研报告,为常委会审议决策提供准确可靠依据。”张自杰对调研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调研报告须经主任会议审定  提前向组成人员印发


为了使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审议问题的基本情况做到心里有数,把问题的来龙去脉弄清楚,结合实际写好发言提纲,静宁县人大常委会规定:每次调研活动结束后,调研组负责立即起草调研报告,并及时送办公室和分管领导把关,最后须经主任会议审定通过,在会议召开三天前印发到组成人员手中。


近两年来,静宁县人大常委会组织相关人员先后对城区供热监管、农业技术推广、城区居民饮水安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因为这些调研都是围绕改善民生问题开展的,调研报告在呈送主任会议审定之前,张自杰都亲自过目。


静宁县人大常委会一位工作人员说,涉及民生问题的调研是我们关心的大事。所以,张主任对每一份调研报告的修改次数都不下两遍。


“正是领导严格要求、亲自把关,调研、审议等监督工作才切实解决了一些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该县人大常委会一位工作人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