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履职尽责促跨越——兰州市西固区十七届人大常委会履职一年工作记事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5-01-22 13:13:58
承载着人民的期待,肩负着神圣的使命,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走过了一年的履职之路。一年来,该区十七届人大常委会共召开主任会议10次、常委会会议8次,开展执法检查、代表视察、会前调查25次,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题工作报告20项,作出决议决定15项,任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1名,终止代表资格2名。
一组组数字的背后,是西固区人大常委会一年来开拓创新、履职尽责的闪光足迹。一年来,在全区上下奋力推进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加快“再造新西固”的进程中,西固区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在中共西固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动跨越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主题,按照“找准定位,依法履职,创新搞活,求实重效”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全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切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在开拓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突出重点 注重实效 切实加强法律监督
西固区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把加强法律监督作为推进依法治区的重要环节,不断加大监督力度,努力保证法律法规在本区的贯彻实施。
换届后,西固区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就听取和审议了区政府《关于全区“五五”普法依法治区情况和“六五”普法依法治区意见的报告》,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要求区政府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实施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和依法治区第四个五年规划,深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为确保决议要求落到实处,区人大常委会还将决议的督促落实纳入年度计划,组织部分市、区人大代表对司法局、国税局、陈坪街道等单位开展普法工作及依法治理情况进行了视察,听取了专题汇报,就存在的法制宣传不到位、执法监督机制不健全、依法行政程序不严格、集中审批和电子政务建设滞后等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有力推进了“六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西固区人大常委会选择关系全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有计划、有重点地对水法、婚姻登记条例实施情况开展了执法检查;对兰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配合省市人大对律师法、义务教育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甘肃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兰州市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办法等多部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开展了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了相关工作报告,指出了法律法规实施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一步推动了相关法律法规在该区的贯彻执行,为全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今年,该区人大常委会被列为兰州市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联系点之后,积极参加了兰州市药品和医疗器械流通监督管理条例(草案)、兰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草案)等法规条例的立法调研,提出了合理化的意见建议。该区人大常委会还启动并有序推进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一年来,收到区政府报备的规范性文件3件,向兰州市人大常委会报备规范性文件10件。兰州市人大常委会在调研该项工作时,对该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加强对法院、检察院等司法部门的工作检查和监督,是实施法律监督的重要内容。为此,西固区人大常委会应邀多次组织人大代表旁听法院庭审活动,专题听取和审议区法院、区检察院半年工作报告。10月中旬,又组织市、区人大代表分别对法院审理婚姻案件工作和检察院侦查监督工作情况进行视察。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既让人大代表了解了“两院”的审判、检察工作情况,又支持了审判、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从而较为有力地促进了“两院”的依法文明办案和司法公正。
围绕中心 促进发展 积极开展工作监督
换届之后,西固区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迅速进入工作角色,按照“围绕发展抓监督,搞好监督促发展”的工作理念,大胆探索改进工作监督的方式方法,努力推进影响发展全局的难点、热点问题的解决。
重大项目建设和物流新城建设是实施“再造新西固”战略的重要载体。西固区人大常委会对此十分重视,先后组织代表实地视察了兰州西固汽车精品园、高温高压合金阀门专利产品产业化项目、鑫港建材物流园、甘肃合力岩棉制品有限公司等重大项目,听取了西固区政府关于全区重大项目建设和物流新城建设进展情况的汇报,对区政府全力推进物流新城建设和重大项目建设方面做作的工作表示充分肯定。同时,针对部分项目建设进展缓慢、征地难、拆迁难、安置难、资金不足、协调服务不到位等实际困难和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督促和支持政府各职能部门切实抓好各项任务落实。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是提升西固形象,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提高百姓生活质量的重要抓手。西柳沟立交桥、西行线等地处市、区西出口咽喉部位,但项目建设长时间处于停顿状态,交通堵塞严重。9#路、S070路拓建项目和新建的西固交通枢纽站的投入使用也推进缓慢,部分道路坑洼不平严重,过往车辆和周边居民对此意见很大。针对这些问题,西固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市、区、乡三级人大代表进行了专题视察,并对代表们提出的意见建议认真归纳梳理后,撰写了专题视察报告。报告向区委、区政府、市人大、市政府、市建委等有关部门和领导如实反映了西固区道路交通现状和群众呼声,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引起了有关领导和部门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促进了相关问题的协调解决进度。与此同时,西固区人大常委会还组织代表对城区主干道户外广告、停车场、市容市貌及城市管理数字化监督指挥中心、孟家山垃圾场等重点场所的建设管理情况进行视察,促使区政府及职能部门进一步加强了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提升了城市管理工作效能。
安全饮水是近年来代表和群众十分关注的一项工作,本届西固区人大常委会也继续予以了高度关注。为此,组织代表对兰州市城市饮用水唯一地表水源地保护工作进行实地视察,广泛听取代表意见建议,积极建议市、区两级政府及市环保局对一级水源地封闭式管理项目早日立项、水源地日常治理经费纳入市级财政预算、把建立水源保护监管机制纳入兰州市重大事项议事日程,切实加大水源地综合治理工作,确保全市数百万人的饮水安全。
为推进“文化西固”建设,西固区人大常委会通过组织代表开展专题调研、召开座谈会、审议政府专项工作报告等形式,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项目,高度重视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和整合利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倾斜、向农村延伸等意见建议,督促区政府进一步完善了相关发展措施,促进了全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搭建平台 强化服务 不断加强代表和基层人大工作
西固区人大常委会始终把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加强基层人大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努力在夯实基础、拓展形式和增强实效上下工夫。
换届后,针对新代表多、代表结构变化大的实际,该区人大常委会先后邀请省人大有关领导和兰州大学法学专家对新一届代表进行集中培训,向代表系统讲解了代表法、行政强制法等法律法规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人大业务知识。在此基础上,还有针对性地安排部分代表参加省、市人大组织的培训学习。西固区各乡镇街道人大也按照区人大常委会的部署和要求,采取多种途径对本辖区人大代表进行培训。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学习,使新当选代表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代表的性质、地位、作用和如何当好人大代表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切实增强了代表意识,提高了依法履职的能力和水平。
按照“有利组织、方便活动、就近连片”的原则,西固区人大常委会将181名区代表和36名市代表编成14个小组。并在此基础上,编印了代表工作联络手册,建立了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制度,在全区上下基本形成了各级人大代表联系网络,为代表在闭会期间有序开展活动提供了组织保证。为确保代表活动的有序开展,该区人大常委会在年初及时足额下拨代表活动经费,并制定下发年度代表活动指导意见,对闭会期间开展代表活动做出安排部署;坚持为代表订阅刊物,寄送资料,召开半年政情通报会,让代表及时了解政情政务和常委会工作;邀请代表参加常委会组织的执法检查、视察、调研等活动;组织代表参加行风政风民主评议、机关效能监督等工作。一年来,西固区人大常委会共组织代表130多人次参与了执法检查、视察、调研等活动,200多人次参与了区、乡两级政风行风民主评议和效能监督等活动,充分发挥了代表管理国家事务的作用。同时,按照代表活动向基层倾斜的工作思路,积极引导支持各乡镇人大和代表小组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结合各自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就业援助、法律帮扶、民情了解、扶贫帮困、矛盾调节等特色活动,促进代表更加有效地在本辖区履行职责、发挥作用。
西固区第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代表共提出议案38件,建议意见32件。截至10月底,已全部按规定办理完毕并答复代表。为了提高建议办理质量,该区人大常委会通过组织代表实地视察、跟踪督办、听取和审议区政府关于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报告等方式,加大督办力度,努力推动办理工作由答复型向落实型转变。对区人大常委会研究确定的“关于加快农村幼儿教育建设步伐的议案(第13号)”和“关于农村人饮工程改造的议案(第14号)”两件重点建议,交由区政府办理,区人大常委会跟踪督办。13号建议共投入资金1480万元,分别在河口乡、东川镇、金沟乡建设3所农村幼儿园,其中河口乡中心幼儿园已建成使用,东川镇、金沟乡两所幼儿园正在建设,预计明年6月建成。14号建议共投入资金125.6万元,已建成使用。在今年的代表建议办理过程中,西固公安分局和区文广局坚持“开门办案”,主动邀请常委会领导和建议案领衔代表进行实地视察、座谈,直接了解或参与建议的办理,共同协商解决建议办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和透明度,办理工作得到了代表、群众和领导的广泛好评。这种“开门办案”的做法得到了西固区人大常委会的充分肯定。
西固区人大常委会始终保持与乡镇人大的紧密联系,邀请乡镇人大主席列席常委会会议,及时通报情况,并通过执法检查、视察、调研等多种形式,努力构建区、乡镇人大互动的工作机制。与此同时,还认真指导乡镇人大组织开展代表视察等履职活动,有效促进了乡镇人大作用的发挥。为提高乡镇人大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区人大常委会还有计划地安排乡镇人大主席参加不同层次的外出学习培训和交流考察活动,帮助他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促进工作思路创新,增强实际工作能力。
强化领导 紧扣主题 扎实开展双联帮扶活动
今年以来,西固区人大常委会把深入开展双联帮扶活动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加强机关思想作风建设,真心真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重要载体和抓手。按照省、市、区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广泛动员,积极行动,不断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促进了双联帮扶活动的有序开展。全省双联帮扶行动启动之后,该区人大常委会及时组织机关干部收看了省、市委关于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大会视频会;召开主任会议,专题传达学习了省、市、区委关于开展双联帮扶活动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人大职能和机关工作实际,研究制订了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区人大常委会协调推进双联帮扶活动领导小组,切实加强了对该项活动的统一组织领导。
一年来,西固区人大常委会班子成员包村联户,机关干部与贫困户一对一帮扶,多次深入联系点,调查了解情况,共同谋划发展路子,积极协调争取项目资金,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与此同时,他们还率先向全区各级人大代表发出了倡议,号召和动员辖区各级人大代表积极行动,紧密结合本人工作生活实际,从加强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帮助脱贫致富等方面入手,多渠道、多形式参与帮扶活动。区人大代表张利军踊跃参与双联帮扶活动的典型事迹,经媒体报道宣传后,得到了省、市人大的充分肯定,其本人被推荐参加了省人大组织的“双联帮扶、人大代表在行动”经验交流大会,作为全省推荐的三名人大代表之一,张利军还在大会上作了交流发言。目前,西固区人大机关双联帮扶工作和“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深受人民群众的好评。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切实强化常委会自身建设
为了使新一届常委会的各项工作开好头、起好步、有创新。换届后,西固区人大常委会及时召开有关会议,认真分析总结人大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广泛听取并征求了各单位、各部门对做好新时期人大工作的意见建议。在认真讨论分析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确定了“找准定位,依法履职,创新搞活,求实重效”的总体工作思路。具体来讲,就是做到“深化一个理念、突出两个重点、把握四个环节、处理好五大关系”。“深化一个理念”,就是要进一步提高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权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化依法开展监督工作的理念。“突出两个重点”,就是要突出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两个重点,找准人大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定位,明确人大工作应担负的职责,切实提高监督效率。“把握四个环节”,就是要牢牢把握监督过程中影响和制约监督实效的调查研究、会议审议、跟踪督办、制度建设等关键环节,确保监督实效。“处理好五大关系”,就是正确处理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监督的关系、监督制约与支持促进的关系、敢于监督与善于监督的关系、监督目的与监督效果的关系、依法监督与接受监督的关系,为监督工作的有效实施创造良好条件。工作思路的提出和确立,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力量,增强了机关上下创造性做好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为常委会各项工作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一届西固区人大常委会选举产生之后,常委会及时对理论学习作出了安排部署,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专题讲解和讨论发言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和机关干部对宪法、监督法、代表法、地方各级人大组织法等法律法规,以及与人大工作有关的业务知识、经济理论等进行系统学习。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他们还组织常委会成员和机关全体干部收看了大会开幕式,召开专题学习会,对党的十八大精神进行重点学习。通过强化理论业务学习,增强了机关全体干部职工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提高了依法履职的能力和水平。
西固区人大常委会把作风建设作为加强自身建设的重中之重,按照人性化管理与制度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修订完善了相关管理制度,使常委会及其机关各项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工作效率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机关上下形成了务实高效、和谐进取的良好氛围。
西固区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人大宣传工作,建立激励机制,加大宣传力度,使人大工作的宣传实现了新的突破。一年来,先后有《增强监督实效要把握四个环节》等30多篇理论文章和宣传稿件分别被《人民之声报》、《人大研究》、《人大建设》、《西固发展》等报纸杂志采用刊登。同时,该区人大常委会还充分发挥人大工作网页、人大工作简报的宣传作用,及时报道常委会会议的重要决议、决定和全区人大工作动态。通过加强舆论宣传,为推动人大工作的创新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