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引擎——庄浪县人大常委会推动工业发展纪实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5-01-22 13:16:07
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起,经过四十多个春秋的苦战,甘肃省庄浪县人民终于建成了占全县总耕地面积90%以上的水平梯田,成为全国第一个“梯田化模范县”。
梯田修好了,粮食增产了,温饱解决了,被誉为“梯田王国”的庄浪大地,如何在梯田上推动转型跨越,庄浪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陈亮认为,工业化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引擎。
陈亮说,建设梯田产业强县,基础在产业,潜力在工业。只有全面加强工业化,才能更大地发挥资源优势,为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同时也能使农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工业和非农劳动力转变,为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
为了进一步凝聚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加快推进工业经济发展步伐,使庄浪在新一轮的区域竞争中取得主动、赢得先机、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庄浪县人大常委会就本县的工业发展现状及规划成立了专项视察组,意在推动庄浪县的工业化进程,为庄浪工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视察组认为,庄浪县中小企业经济发展较快,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龙头企业正在形成,工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工业节能减排取得阶段性成效
2012年3月中旬,庄浪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全体组成人员和部分县人大代表,深入金龙矿业公司、洛怡药业公司、兴强地毯厂、宏达淀粉厂、银海淀粉厂、紫荆酒业公司、娇芸食品厂、天池酒业公司、宏盛制衣厂、德信饲料厂等10家企业,对其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视察。
通过视察,视察组了解到,近年来,在庄浪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庄浪县政府积极搭建发展平台,狠抓项目建设,千方百计招商引资,攻坚破难,庄浪工业发展呈现出了十分良好的态势,其中,中小企业发展较快,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龙头企业正在形成。
在视察中,庄浪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了解到,截至2011年底,全县中小企业户数达到293户,增加值达到2.49亿元,其中工业企业96户,农业企业21户,建筑企业5户,第三产业企业171户。到2012年2月底,全县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增加值和中小企业从业人员累计达到294户、2200万元和8100人,分别新增2户、同比增加1%、新增就业人数100人。2011年,全县中小企业上缴税金667万元,占全县地方财政收入的13.4%。
围绕洋芋产业的发展壮大,庄浪县先后建成了宏达淀粉加工有限公司和甘肃银海淀粉有限公司,年生产淀粉能力达到7万吨。两户企业分别被评为“甘肃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平凉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同时还顺利完成了庄浪县天池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易地改扩建工程,使“将军宴”和“水洛”系列白酒年生产能力达到900多吨,以质优价廉畅销本县和周边地区。另外,庄浪县金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坚持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建,目前,年生产能力达到30万吨,现有注册资金6000万元,员工310名,年销过亿元,已达中型矿山企业规模。本县通过招商引资建成的金仕通盛达制衣有限公司和宏盛制衣有限公司,共安置富余劳动力800多人,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
全县工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2012年计划落实的各类工业项目10项,其中续建1项,新建5项,前期4项。年内完成投资3.2亿元。截至2012年2月底,完成投资4000万元,占计划总投资的12.5%。在新建项目中,按照县级工业园区面积不能低于1万亩的要求,县政府委托陕西东西部经济研究院完成了庄浪县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为全县工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庄浪的工业节能减排也取得阶段性成效,县政府按照省、市的安排部署,积极推进工业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截至2011年12月底,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26亿元,全县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1.0149吨标煤,较上年同期1.2722吨能耗标煤下降20%。
视察报告指出,全县上下对发展工业的信心不足,现有工业企业工艺技术落后,融资渠道狭窄,环境治理不到位,矿产资源企业税收征管不力
2012年4月召开的庄浪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常委会组成人员听取了县人大常委会视察组关于全县工业发展情况的视察报告和县人民政府关于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
视察报告认为,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努力,全县工业企业虽有长足发展,但仍未走出规模小,资产总额小,分布零散,竞争力不强的困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刚刚起步,深加工水平不高,果品深加工处于空白阶段,产品附加值低,不能很好地将全县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视察报告指出,根据视察了解,全县上下对发展工业的信心不足,干部群众思想解放不到位,长期处于“办工业受交通不便、资源匮乏、人才短缺等条件制约”的思维定势中,畏难松劲,对如何发展工业缺乏深入的探讨和足够的认识,决心不大,办法不多。
视察报告还认为,大部分企业现有工业企业工艺技术落后,生产设备已被国家淘汰。由于受资金的限制,近年来新上的技改项目,也没有达到国家先进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尚属空白。企业新产品开发和产品升级换代步伐缓慢,科技投入不足,工艺技术水平偏低的问题比较突出。
视察报告指出,融资渠道狭窄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大部分企业资产总额小,抵御风险的能力弱,经济效益不高,银企关系紧张,资信等级低,商业银行不愿贷款,其他融资手段不多,流动和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普遍存在,生产经营困难。
庄浪县人大常委会一位组成人员还提出,视察期间,我们发现环境治理不到位,企业“三废”处理技术落后,尤其是一些企业在粉尘和污水处理方面投入少,对周边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影响较大。
庄浪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还通过现场询问和算账对比发现,一些矿山企业2011年的实际生产能力、实现的销售收入与应税额差距较大,反映出有关部门对矿产资源企业税收征管不力的问题严重。
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聚集和动员具有一定原始积累的民间资本,围绕果品主导产业和洋芋、畜牧、蔬菜等区域特色产业,大力兴建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着力在民营经济发展上全力突破
2012年4月,庄浪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对县人大常委会视察组的视察报告和县人民政府关于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进行了审议。
审议时,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建设梯田产业强县,基础在产业,潜力在工业。只有全面加强工业化,才能更大地发挥庄浪的资源优势,才能为庄浪的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全县各级干部群众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明确认识,加强领导,以更大的精力促进工业经济发展。要凝聚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加快推进工业经济发展步伐,使庄浪在新一轮的区域竞争中取得主动、赢得先机、实现转型跨越发展。
常委会组成人员还建议,相关部门在抓紧报批工业集中区规划的同时,要加快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做好新工业集中区起步区1023亩控制性规划的编制工作,以规划引领工业园区建设。要配套出台工业集中区管理办法,严把入驻项目审批,新上项目必须按规划进入新的工业集中区。
围绕工业项目建设,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要高度重视工业前期项目的论证储备工作,主动与省内外大专院校合作,论证储备一批劳动密集型工业项目,主动衔接,承担东部产业转移;要加快在建工业项目的进度和质量,努力扩张县域工业经济总量;要充分利用开发平台,依托本县优势产业,围绕产业链条延伸,突出以商招商,千方百计引进一批集聚度高、关联度大、牵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入驻新工业园区;要聚集和动员具有一定原始积累的民间资本,围绕果品主导产业和洋芋、畜牧、蔬菜等区域特色产业,大力兴建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着力在民营经济发展上全力突破。
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要进一步加强企业监管,把好用地关,坚决防止以招商办企业为由圈占土地。要对近年签约引进的招商项目进行清理,凡没有在规划范围之内的要逐一搬迁。要把好环保关,正确处理速度、结构、质量、效益与环境、资源的关系,坚决杜绝高污染、高耗能的招商项目,珍惜保护好生态环境。要把好税收关,对于已经正常投入生产的企业,主管部门要加大对企业管理人员的教育力度,使每个企业清醒地认识到,依法纳税是其应尽的义务。税务部门要加大税收征管力度,杜绝和减少偷税、漏税行为,做到应收尽收。要把好企业产品质量关,相关部门对企业产品要严加管理,督促企业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经受住时间和市场的考验,使企业能够不断发展,产品能够占有市场。要对停产、半停产企业进行全面摸排,逐企业分析原因,落实责任,制定复产、达产目标措施,帮助其尽快恢复生产,并提高其经营水平。要深入把握全县工业领域安全生产的规律和特点,突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大问题安全隐患排查力度,坚决防止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要加快县煤矿改制步伐,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合理转换职工身份,积极化解改制过程中产生的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业发展环境。
县委批转视察报告,县政府落实视察报告及审议意见,各项经济指标均衡完成,工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集中区规划稳步推进,企业改制进展顺利,企业担保体系初步确立,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
2012年5月9日,庄浪县委向各乡镇党委,县直及省、市驻庄单位各党委、党组、总支(支部)批转了庄浪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全县工业发展情况的视察报告。
2012年10月29日,在庄浪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常委会组成人员听取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对全县工业发展情况视察报告及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
庄浪县工信局局长董冠生说,2012年3月中旬,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全体组成人员和部分县人大代表,深入县金龙矿业公司等工业企业,对全县工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视察,在2012年4月20日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了5条宝贵意见和建议,根据县政府的要求,我们及时组织召开了全县工业经济发展调度会,分析原因,制定策略,分解指标,细化任务,及时将县人大常委会的意见和建议落到了实处,使全县工业经济呈现出增速较快的态势。预计2012年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2亿元,同比增长56%;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达到1.2611吨标煤,同比降低7%;万元工业增加值耗水量控制在58立方米以下;工业固定资产完成投资4.83亿元;年内新增民营企业19户、中小企业从业人员810人。
董冠生说,目前,各项经济指标均衡完成,2012年9月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2.6亿元,销售收入5.26亿元,利税7543.8万元,利润3914.7万元,同比分别增加40.5%、78.3%、27.1%和30.5%。从全县工业生产经营总体形势来看,全县顶住了煤矿、凯丰矿业公司、大金山水泥公司、金龙矿业公司等骨干企业停产整顿的压力,一方面抓好天太商砼、宏达淀粉等已建成项目的达产达标和恒辉果品包装等新建项目的建成和提前投产,另一方面积极指导恒益家俱厂、银海淀粉公司等8户小微企业技改投资步伐,从而确保了全县工业经济指标的全面完成。
董冠生说,工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2012年全县实施重点工业项目5项,目前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产3.2亿元。其中:金龙矿业公司技改及尾矿综合利用项目完成投资6000万元,已于2012年6月投入使用。恒辉果品包装有限公司年产2000万平方米纸箱及纸板生产线项目,完成投资8000万元,于9月完成试产,目前已经转入正式生产。鑫喜淀粉科技公司年产5万吨马铃薯精淀粉生产线和年产5000吨马铃薯鲜粉条生产线,完成投资3980万元,完成土建和设备安装及调试,已于10月中旬投入生产。年产万吨苹果醋饮料生产线项目,目前完成投资300万元,土建工程全面开工,完成设备订购,预计项目可在2013年6月投产。黄庄煤矿30万吨矿井建设项目,目前累计完成投资2.3亿元,其中2012年完成1.2亿元,预计12月底可全面完成巷道布置工程。同时,2012年内我们又重点考察论证了淀粉工艺污水提纯高蛋白项目、淀粉厂工艺污水处理项目、年产4000吨精制油及4000吨小杂粮生产线项目、年产50万平方英尺机制地毯项目、中小企业孵化基地(器)建设项目、日产4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年加工30万立方米加气混凝土生产线、年产20万立方米混凝土搅拌站等前期项目,使全县工业储备项目达到30多项,初步形成了以农产品深加工、人力资源开发、新型建材、矿产资源开发为主的工业项目库,为全县工业经济提质扩容做好了准备工作。
董冠生说,目前,集中区规划稳步推进,按照全市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庄浪县新一轮县城总体规划,我们委托陕西东西部经济研究院修编了县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经过三稿修改,于2012年6月完成了县级初评工作,并于4月上报市政府完成了市级评审,已经上报省发改委等待省级终评。同时,2012年内在工业集中区我们还引进了鑫喜淀粉年产5万吨精淀粉及5000吨粉条、甘肃贡禾食品公司年产万吨苹果醋饮料生产线2项、投资上1000万元的工业项目。
董冠生还提到,目前,庄浪县的企业担保体系已经初步确立,为支持中小企业经济发展,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2012年4月以来,抓住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融资调查的契机,在直接向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汇报庄浪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筛选优势企业、优势项目进行推荐的同时,县上筹资1050万元,省中小企业担保中心配套1000万元,由财政局和工信局配合,注册成立了庄浪县第一家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确立了公司章程,领取了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已于2012年8月挂牌运行。同时,各企业改制进展顺利,年内对原医药公司、洛龙建材公司、县亚麻厂等企业改制过程中遗留的转让资金问题、两金不到位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指定专人不承担其他任何工作,集中精力加以落实和解决,消除了不稳定因素,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针对煤矿资源枯竭的现实状况,对县煤矿进行“一置换一保障”的职工身份转换安置,全面完成了清产核资、资产评估、资债确认、职工摸底分类、职业病诊断、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和安置费用兑付等工作,目前已置换481人,已兑付4498万元,还有4人尚未兑付置换。
董冠生说,目前,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一方面,将节能评估和审查作为工业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和资金支持的前置条件,作为项目设计、施工及竣工验收的依据,对新建工业项目的综合能耗情况严格把关,企业节能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另一方面,与各责任单位签订了严格的目标责任书,并不断加大节能技术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2012年3月初淘汰拆除了县玻璃厂平板拉丝生产线。截至2012年10月底,全县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0.7299吨标煤,较上年同期0.9026吨标煤下降19%;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水量107.47万立方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47.71立方米/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