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监督视角 聚焦困难群体——山丹县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5-01-22 13:25:22

下岗失业职工、农村困难群众、残疾人等低收入家庭的生活状况如何,一直牵动着甘肃省山丹县人大常委会领导的心。2013年年初,在公开征集县人大常委会监督议题时,部分县人大代表要求把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列入县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的重点,希望通过监督,以全面了解全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情况,及时掌握城乡低保政策的实施在救助困难群众、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效和当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代表提议,山丹县人大常委会将这项工作列入今年监督重点,写入了工作要点。


近日,山丹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部分乡镇、社区、村社、县民政局及相关单位,通过查阅资料、入户调查、听取汇报、座谈讨论和征求代表意见建议等方式,对全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进行了调研。在充分肯定工作成绩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意见建议,有效地促进了全县低保工作健康有序规范运行。


实地调研 全面了解掌握实情


山丹县是一个老工业县,也是全省干旱缺水较为严重的县份之一,城乡低保户量大面广,全县社会各层面关注程度较高,开展城乡低保工作调研,是山丹县人大常委会回应代表、关注民生、促进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缓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调研前,县人大常委会召开了由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专门会议,精心制定了调研方案,确定调研内容,并根据该县低保工作的实际情况编印了调查问卷100多份,深入全县3个乡镇、2个社区60多户低保对象家中,实地察看了低保户的生活状况,并召开各类座谈会10场次,收集到各类意见建议20多条,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为常委会审议政府专项报告提供了详实依据。


走访座谈 广泛听取民意


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调研组成员先后对国家、省、市、县相关低保方面的政策文件进行了系统学习,实地走访了部分低保评议小组成员、村社干部,听取了他们在工作中的具体做法和低保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以及在低保户核定中的成功做法,并与他们进行了座谈交流,征求意见建议。


据悉,近年来,山丹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有效地缓解了弱势群体的生活困难,保障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对于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缓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稳定器和“减压阀”的积极作用。全县低保工作呈现出组织机构健全、规章制度完善、资金发放及时、社会效益显现几个显著特点。但是,通过调研,大家发现,山丹县低保工作的整体水平与省市要求、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低保政策宣传不到位、群众思想认识有误区、家庭收入难核定、低保工作力量薄弱等问题。


针对存在的问题,调研组提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这项顺民心、合民意的工作做实做好,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低保观念,逐步形成大家自觉理解、积极配合、共同推进低保工作的良好氛围。


积极纳谏 为低保工作建言献策


调研结束后,调研组召开了情况分析会,参加调研的相关部门负责人向调研组进行了专题汇报,针对目前该县城乡低保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调研组建议:


要通过新闻媒体、召开群众会议、印发宣传卡册、刊登专栏、书写墙体标语等多种形式,把宣传重点放在享受低保应该具备的条件、申请评议、审核审批程序、动态管理制度等内容上。县、乡、村三级组织要严格执行低保政策,确保惠民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要教育引导广大群众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改变自己的贫穷生活,克服依靠政府救助和发放低保过日子的懒惰思想。


要严格执行城乡低保政策,实行阳光操作,公开透明,对低保对象的审核、审批,坚持村、乡镇、县三级公示制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防止低保评定中各类违纪违规现象发生。


要加快成立跨部门、多层次、信息共享的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确定一种较为合理的衡量标准,探索建立低保家庭经济收入核定听证制度,准确核定低保家庭经济收入,按标准确定低保对象,全程接受群众监督。


要加强动态管理,定期审核低保对象家庭经济状况,及时调整家庭经济条件有所变化的低保对象,做到低保对象该进则进、该出则出,低保金标准该增则增、该减则减,保障类别适时调整。


要充实基层民政工作力量,各乡镇要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乡镇民政助理员要指导、配合村低保专管员及时做好入户调查、动态管理等基础性、经常性工作,保证低保户档案资料准确完整。


要解决好享受低保与“养懒汉”的关系,不能让低保变成懒汉的生活依靠。要积极探索寻找低保与扶贫开发的最佳结合点,逐步提高低保户的自救能力。同时,要弘扬扶贫济困、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大力倡导邻里相帮、亲朋互助、社会帮扶,积极开展社会捐助、结对帮扶和扶贫济困送温暖等活动,努力提高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形成社会救助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