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吹散“庸懒散奢”——正宁县人大常委会机关践行中央八项规定走笔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5-01-22 13:26:20


领导班子开展调查研究,转变会风文风,厉行勤俭节约,深入基层联系群众,身临一线解决问题;继续实行工作事项“督办单”制度,对每项重点工作明确完成时限、分管领导和承办人,建立督办台账……这是甘肃省正宁县人大常委会践行中央八项规定、开展作风建设活动的剪影。


今年以来,正宁县人大常委会全面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提升“三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实现了工作作风明显转变、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办事效率明显提高、整体形象明显提升。


治庸提能力,加强学习长本领


在正宁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人员把学习当成政治任务,充分利用报纸杂志、网络媒体,认真学习大政方针和业务知识,人人争当工作上的行家里手和多面手。常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先学、带头深学、带头常学,带动机关形成崇尚学习、坚持学习的良好风气。常委会主要领导坚持亲自安排主持学习,并调阅干部职工学习笔记,督查学习情况。正宁县人大常委会机关把创建“学习型机关”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制定出台了“四个一”学习制度:每人每天熟读一篇文章,每周集中观看一次电教片,每月撰写一篇调研报告,每季度开展一次交流讨论。通过学习,使机关工作人员克服自我满足心理,把差距当成学习的动力,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


治懒提效率,服务群众树形象


正宁县人大常委会机关为进一步提升工作效能、提高办事效率,探索实行了工作事项“督办单”制度,细化“任务分解表”,制定“落实路线图”,高质、高速、高效地抓落实。“下班了,你先走吧,我把手头的工作完成再走。”这已成为正宁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人员的一句惯用语。不让领导等着要结果,不让相关单位催着要材料,不让人大代表和群众挨着要答复……正宁县人大常委会对机关工作作风不实,工作拖拉、推诿、扯皮,学习风气不浓,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及时“亮红灯”,提升为群众服务的意识,树立良好形象。


治散促规范,机关建设上正轨


正宁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完善了机关考勤、集体学习、财务管理、车辆管理等制度,明确了机关工作人员“十要”、“十不准”和文秘人员及驾驶员服务标准,加强日常监督检查,杜绝迟到早退、缺勤脱岗、串岗闲聊等行为,有效预防和治理“懒、散”现象。提倡人人争当“高参”,努力达到“四勤”,学做“四心人”。即“眼勤”,多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看有没有值得自己学习借鉴的地方,做生活的“有心人”;“腿勤”,转变作风,多到群众中去,做群众的“贴心人”;“手勤”,多摘录精品文章、经典语句,多写多练,做工作的“细心人”;“脑勤”,多动脑筋思考,怎样提高服务质效,做事业的“热心人”,使机关工作成为让领导放心、群众满意的“精品”工程。


治奢促清廉,勤俭节约扬新风


在正宁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党务政务公开栏里,张贴着公车燃油里程表、各委室电话费明细表等,每月一更新,使财务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监督。自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和庆阳市委22条具体规定出台以来,正宁县人大常委会机关认真贯彻落实,牢固树立“俭荣奢耻”理念,规范公务用车管理和领导干部公务活动,坚持勤俭节约,降低行政成本。严格公务接待制度,改进公务接待工作,简朴办会、简约办事,有效杜绝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等现象。减少文印材料、杜绝“白昼灯”、避免“长流水”、不用公务电话聊天办私事、下班前电脑及时关机……机关处处洋溢着勤俭节约的新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