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工业项目建设发展难题 徽县人大常委会调研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情况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5-01-22 13:27:30


2013年4月24日,甘肃省徽县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对全县部分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认为,徽县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进展良好,大项目为主、小项目为辅的项目建设格局基本形成。工业产业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农产品深加工项目不断稳步推进,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日趋合理。


2013年,徽县重点工业项目共12个,投资规模过亿元的5个,900万元至4000万元的7个


通过调研,大家了解到,2013年,徽县重点工业项目共12个,投资规模过亿元的5个,十亿元以上的2个,900万元至4000万元的7个。这些项目中,招商引资项目2个,占12个重点项目的16.7%;激活县内民间资本投资建设的项目6个,占50%;传统产业提升改造及配套项目3个,占25%;产业转型1个,占8.3%。目前,12个重点工业项目总投资达到38000万元。


调研组指出,徽县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在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大力发展新型产业、绿色产业、逐步向循环经济模式发展,有效引导了产业的提升改造。12个重点项目大部分已完成前期工作,完全具备开工建设的条件。


供电能力不足和融资难是制约徽县工业项目建设的突出问题


根据走访和座谈掌握的情况,结合调查表所反映的信息综合分析,调研组认为:目前,在重点工业项目建设中还存在一定困难和问题。调研显示,工业集中区的供电系统,原本的基础设施不能满足今后的项目建设需求,供电能力需要不断扩容,供电服务方式仍然需要改进。


调研组指出,部分企业在项目论证上不够准确,对从项目建起到投产所需的基础原料估计不足,在项目建成之后很有可能出现原料不足的情况。


调研还显示,融资难也是制约徽县项目建设的突出问题,该县仅有的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目前还不能真正给工业企业办理业务。有的项目建设到中途,由于缺少资金而暂时搁置,有的即使建成,也由于资金问题而无法试投产。


调研组指出,对新型技术和新生产物了解不够,是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企业观念需更新,思维方式仍需转变,应当积极走出粗放式经营和依靠资源发展的模式,切实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尽快解决电力设施滞后问题,切实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根据调研组综合分析指出的问题,徽县人大常委会向县政府建议,协调电力部门,尽快解决电力设施滞后的问题,通过扩容、改造、新建,切实解决企业项目建设和发展用电问题。物价部门应当不断加大电力设施计价的监督力度,避免垄断行业出现垄断价格,对一经查实的价格垄断问题,要严查到底,切实保护用电企业的合法权益。


县人大常委会建议,县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多方协调,创新融资机制,切实破解企业融资难问题。要尽快激活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继续努力为企业争取上级补助资金,逐步形成一个以企业融资为主,多渠道筹资为辅的融资格局。


企业要在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方面多做努力,建设科研队伍,打造优质、前沿、高端的产品品牌,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县政府要继续为企业专业人才创造良好的创业和科研环境。同时,县政府和各企业主,应当积极寻找对口的大专院校,充分利用他们的科研成果,为企业的提升改造、产业振兴、跨越发展服务,逐步形成产学研一条龙的企业模式。


县人大常委会建议,县政府和相关的项目管理单位,要一如既往地做好项目论证和储备工作,切实把项目库建设工作做到位,逐步向绿色环保、低碳、循环经济方向发展,论证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努力培植一些自主研发项目,利用核心技术不断提升和跨越。同时,企业应当走出去,放眼世界,寻找一些符合徽县实际的好项目、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