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让残疾人过上好日子——武山县人大常委会依法推进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纪实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5-01-22 13:27:38
“办理残疾人证有什么程序和要求,为什么我县的残疾人办证率这么低?”
“办理残疾人证的程序比较简单,当事人要先向县残联提出申请,然后到县医院相关科室进行医学鉴定,再凭医学鉴定书到县残联登记办证。残疾人办证率低,主要原因是群众对国家的残疾人法律法规和政策了解不够,认为办理残疾人证没有用处。”
“对于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问题,你们做了哪些工作?”
“我们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尽量把城乡贫困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并在医疗、教育、就业等社会救助政策执行中重点向残疾人倾斜。”
……
5月中旬,甘肃省武山县人大常委会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在全县贯彻实施情况时,检查组成员现场向县残联、县民政局的负责人提出了上述询问。
在执法检查现场询问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这在武山县尚属首次。
执法检查:既看到了成绩,又发现了问题
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低,医疗保健支出高,是贫困人口中贫困程度最重、扶持难度最大、返贫率最高的群体。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和扶贫问题,理应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近年来,武山县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救助中做了大量工作,残疾人生活状况有了较大改观。但是,从全局来看,残疾人作为弱势群体,大部分居住条件差,生活质量还不高,总体生活水平与社会平均水平差距较大,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救助和扶持。鉴于此,武山县人大常委会在2013年的工作安排中,将残疾人保障法列为全年执法检查的重点之一。
为了让这次执法检查切实掌握实情、发现问题,并准确提出改进建议,4月末,武山县人大常委会利用一个上午的时间,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对残疾人保障法进行了系统学习。5月8日,联系残疾人工作的武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蔡永彦主持召开执法检查协调会议,听取县政府办公室、残工委,县残联等单位负责人对执法检查工作的意见建议,确定了检查单位、重点内容、方式、时间、线路等事宜。
5月中旬,武山县人大常委会组成执法检查组,深入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司法局、县医院、县社会福利中心、县特殊教育学校、石岭小学、城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两个社区的残疾人家庭,通过实地查看、调查走访、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等形式,结合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残疾人工作实际,就残疾人社会保障、康复、教育、劳动就业等问题进行了认真检查。
检查发现,近年来,武山县政府能够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认真落实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与残疾预防工作,积极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立足实际改善残疾人劳动就业条件,较好地保障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了残疾人事业的健康发展。
——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得到较好落实。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武山县采取特别措施扶助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在养老保险方面,县财政为其中的1549名重度残疾人每人每年代缴100元参保费用,累计代缴参保费15.49万元。在医疗保险方面,由县民政部门为其中5232名残疾低保人员代缴参合资金24.86万元。
——残疾人社会救助能力不断提高。(一)努力将贫困残疾人纳入城乡低保范围,全县现有城乡残疾人低保对象5232人。(二)建立了贫困残疾人生活救助制度,为204名残疾“五保”对象每年发放救助金57.04万元。(三)落实残疾人门诊补助和住院费用报销救助政策,残疾人医保住院、大病住院报销比例在原有基础上分别上浮15%和20%;给城市残疾人低保家庭每人每年发放200元的门诊补贴,今年为残疾人低保家庭发放门诊补贴8.64万元。
——残疾人托养服务已经开展。成立了武山县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为11名重残儿童提供集中托养服务。每年落实资金4.8万元,对17名精神残疾、智力残疾和其他重度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康复和心理疏导等居家安养服务。
——残疾人医疗康复服务与残疾预防工作覆盖面逐步扩大。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350例,对3名家庭贫困的肢体残疾儿童实施了矫正手术,对15名聋哑、智残儿童进行了康复训练,对18名精神病患者进行了住院治疗,为32名残疾人安装了普及型假肢和矫形器,免费发放轮椅等各类残疾人辅助器具443件(辆)。今年,将白内障手术、听力语言康复、肢体残疾矫正、精神病康复等10多项医疗康复项目纳入了基本医疗保障范围,极大地减轻了残疾人的医疗康复费用负担。健全完善各项残疾预防措施,县疾控中心确保“脊灰”糖丸100%接种率,县妇幼保健院开展婚前医学检查及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筛查、甲状腺功能低下筛查、听力筛查等项目,做到疾病早发现、早干预,尽可能防控病残现象的发生。
——残疾人教育事业稳步发展。通过实施“两免一补”、开展扶残助学项目等措施,推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尤其是县特殊教育学校建成使用后,为残疾适龄儿童少年就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目前,全县有319名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实现入校就读,其中特殊教育学校就读71名,普通学校随班就读248名。在落实贫困生资助政策时,优先考虑残疾学生,已累计为62名贫困残疾学生发放助学金25万元。
——残疾人就业状况逐步改善。为残疾人落实公益性岗位,鼓励和支持残疾人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对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落实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资金扶持等优惠政策,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促进残疾人就业。目前,已帮助910名城镇残疾人实现就业,其中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群团组织就业67人,公益性岗位安排15人,从事个体经营和自主创业的160人,通过其他渠道就业668人,并为其中160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40万元。
看到残疾人基本生活有保障,贫困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由政府代缴,检查组成员感到很欣慰。同时,也对检查中发现的组织机构作用发挥不够到位,基础工作较为薄弱,社会保障制度、就业政策以及医疗康复服务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残疾人贫困面依然较大,生活状况亟待改善等问题感到忧虑。
在县人民医院检查时,院长贾双保坦诚残疾人在医疗费用报销中会遇到很多尴尬问题。他说:“我们明明看到患者是个残疾人,可由于医保网络中没有输入残疾人信息,致使残疾人医保住院和大病住院报销比例在原有基础上分别上浮15%、20%的优惠政策无法享受。”
在洛门镇富源社区检查时,社区干部说:“经常有残疾人来社区询问残疾人优惠政策。据我们了解,除了贫困残疾人应该享受低保,国家对残疾人好像没有别的优惠政策。”显然,社区干部对残疾人法律法规和政策不了解,对残疾人有关咨询答复不准确,致使广大群众对残疾人工作有较大的误解,这也是残疾人办证率低的主要症结。而类似的情况在全县其他社区、村委会也普遍存在。
检查组成员在富源社区干部的引导下,来到一户残疾人居民家中。看到病床上躺着因脑瘫无法自主行动的14岁男孩,大家感到非常怜惜。
男孩的母亲动情地说:“孩子是脑瘫,我们在兰州的大医院看了多年,这两年,我丈夫又患了间歇性精神病。社区干部对我们很关心,给我家办理了低保,低保领的钱基本解决了全家的生活问题,就是孩子医疗康复费用支出大,我们只能在家自己开展康复训练。”
“政府虽然在残疾人社会救助中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县级财力不足、国家残疾人事业项目支持有限等因素,依然严重制约着残疾人医疗康复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县残联理事长王亦武说。按照国家2300元的贫困线标准,目前,武山县还有12000多名残疾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残疾人扶贫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常委会审议:对症施策,立足县情实际提出意见建议
6月20日,武山县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十一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县政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和县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报告。
武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永宏审议时说:“目前,残疾人保障法在我县的贯彻实施情况总体是好的,但还存在组织作用发挥不够、基础工作薄弱、残疾人办证率低、医疗救助等政策部分落实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对此,应加强对残疾人工作者的教育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做好残疾人摸底办证工作,以保障残疾人各项优惠扶助政策的充分落实。”
“全县的残疾人基础数据是通过测算得来的,并且残疾人的办证率低,办证的残疾人还不到残疾人总数的20%,这个问题对残疾人充分享受国家扶助政策造成的影响较大。建议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加大残疾人摸底、鉴定和登记工作,着力提高残疾人办证率。”武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令守义说。
委员谢兴荣说:“人民群众对国家的残疾人扶助政策知之甚少,建议加大残疾人保障法及其相关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扶残助残意识。”
委员王立明紧紧围绕县情实际提出整改建议:“由于受财力不足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与制约,残疾人贫困面还比较大,整体生活水平较差。建议县政府积极争取项目,不断加大资金投入,落实好残疾人政策,努力改善和提高残疾人整体生活水平。另外,应继续完善残疾预防机制,做好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工作,降低残疾发生率。”
面对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要加大残疾人保障法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扶残助残氛围;要强化对残疾人工作者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其工作责任心和综合素质,以便为残疾人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要认真组织开展残疾人摸底登记工作,全面准确掌握全县残疾人基础数据和基本情况、特别是残疾人贫困状况,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要着力提高残疾人办证率,确保残疾人信息准确输入新农合和城镇医保等电子网络,为残疾人充分享受国家扶助政策打好基础。
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要将残疾人社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医保报销等有关政策及时传达到各基层单位,以便准确执行;要对目前各类残疾人扶助政策进行一次认真梳理,及时纠正残疾人医疗救助等政策部分落实不到位的问题;要强化工作措施,加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力度,对于政府设置的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应按照法律规定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
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要充分利用县级医院、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现有医疗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康复服务功能,让残疾人就近就便接受康复服务;要逐步扩大康复救助覆盖面,特别要重视做好残疾儿童和重度精神病人的医疗康复服务;要完善残疾预防机制,做好早期筛查、早期预防、早期干预工作,降低残疾发生率。
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要积极开展查漏补缺工作,确保将贫困残疾人全部纳入城乡低保一类标准保障范围;要认真做好残疾人生活保障与医疗、教育、就业等社会救助政策的协调发展和有效衔接;要加大政策性扶持力度,将危房改造、改厕改水、扶贫贷款、小额担保贷款等扶持项目向贫困残疾人倾斜,切实解决好广大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基本医疗、基本住房等问题。
会后,武山县人大常委会将这些审议意见转交县政府,并表示将持续关注问题的整改落实,以促进残疾人保障法在全县的贯彻实施。
政府现场表态:积极整改,认真抓好审议意见的落实
听取了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发言后,列席会议的县委常委、副县长马建军就如何贯彻落实审议意见作了表态发言。
马建军说,残疾人作为弱势群体中的特殊人群,自我发展能力有限,扶持难度较大,返贫率也较高。依法做好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残疾人扶贫扶助工作,对于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马建军表示,今后,武山县政府将针对审议意见提出的问题和建议,依法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为残疾人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作出积极努力。一要大力宣传残疾人法律法规和政策,提高全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性认识,充分发挥各级残疾人组织的作用,着力提高残疾人办证率,为残疾人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打好基础。二要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残疾人事业项目,加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力度,逐渐加大资金投入,充分落实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各项扶助政策。三要加快县特殊教育学校新校区和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建设进度,全力推进残疾人文化教育事业和医疗康复事业发展。四要加大政策性扶持力度,用足用好政策,将国家各级各类扶贫项目优先向贫困残疾人家庭安排,切实提高残疾人整体生活水平。
常委会组成人员对马建军的表态发言报以热烈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