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县城的靓丽“蝶变”——景泰县人大常委会监督城市建设工作纪事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5-01-22 13:27:50
近年来,甘肃省景泰县以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西部新城为目标,着力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努力改进和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扮靓城市形象,一座蓬勃发展的省级园林县城正在腾格里沙漠南缘崛起。这些变化都和该县人大常委会多年来对政府工作的积极支持与有力监督密不可分。
视察:寻求县城靓丽“蝶变”思路
城市建设管理工作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景泰县委、县政府以建设区域中心城市为目标,拉大城市框架,拓展城市空间,丰富城市内涵,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积极推进廉租住房建设、城区道路改造、给排水管网改扩建、实施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但是,城市基础配套设施仍不够完善。据了解,一直以来,景泰县城区永泰路、黄河中路及长城东路部分路面破损不堪,加之没有排水设施,致使沿街商铺污水和雨水积聚,影响了环境卫生和交通往来,居民要求改善居住环境的呼声非常迫切。
群众关注的就是人大要着力解决的。景泰县人大常委会站得高、思得深、督得实,就城区规划、市容市貌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展开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视察。
2012年6月,景泰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县人大代表重点视察了城区道路和污水管网改造施工现场、污水处理厂建设工地、集中供暖选址及主要街道的环境卫生状况,了解了人民文化广场改造的前期准备情况,听取了各项目实施单位负责人的工作情况汇报。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大家结合切身感受畅所欲言。
视察组成员认为,近年来,景泰县政府重视城市建设管理工作,重点实施了城区道路改造、天然气入户、供水管网改造一期工程、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客货运中心、县医院标准化、棚户区改造、廉租房、城区大环境绿化、体育场等重点项目。通过不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使城市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
同时,针对城市建设管理工作中仍存在的问题,视察组成员直言不足。
“县城周边、偏僻路段及平房区卫生状况可谓脏、乱、差。”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安永杰对存在的问题毫不避讳。“目前学校上下学时段,校园周边果皮、纸屑、塑料袋随处可见。部分街道的路灯、花草、垃圾箱及公园九曲桥的护栏损毁严重。一些路段的人行道破旧不堪,路面高低不平,严重影响市民行走。人民文化广场的群众健身器材大多已经损毁,无法使用。”
委员卢昌荣提出,一条山镇应当加大环卫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城市排水设施、垃圾转运站建设,加强对垃圾的清扫和转运,美化人民生活环境。
委员闫沛济建议,县政府要对城区重点路段进行高标准硬化、绿化、亮化和美化,打造新的城市亮点,并适当修缮、增加市民休闲娱乐设施。
针对各种线缆、管网的铺设没有统一规划,随意对道路“开膛破肚”,且破面埋管后恢复铺设的新路面不能确保质量,影响市容和交通的问题,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郭永泰认为,“县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与管网铺设单位的协调,制定专项规划,避免各种电缆、电线、管道乱埋、滥布和重复建设,尽可能减少路面乱开挖现象的发生。”
来自社区一线的县人大代表马维翠认为,城区内休闲广场、公厕、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不足,滞后于城市发展的需要,影响城市功能的提升。她建议,“要适当增加休闲广场、公厕、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为市民出行、休闲提供方便。”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韦秉花在发言中呼吁强化执法力度,不断增强城市管理实效。她说,“城区内车辆乱停现象较为普遍,尤其以县幼儿园、景泰三中、移动公司、妇幼保健站等门前街道两侧乱停现象十分突出,中午下班、放学高峰时段道路拥堵严重、交通混乱,看到孩子们在车流中钻进钻出,真让家长揪心。建议县政府有关部门严格按照《景泰县城市管理办法》的规定,强化城区环境专项治理,对车辆乱行乱停行为从严从重处罚,维护正常的市容环境秩序。”
座谈会上,视察组成员还提出要强化舆论宣传,不断增强市民的城市意识、环境意识、社会公德意识,努力增强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责任感,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加强城管执法队伍建设,形成严格执法、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改进现行的城管工作模式,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管理工作机制和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形成城市管理工作强大合力等建议。
视察组成员的发言既实事求是,又一针见血。提出的建议既符合实际,操作性又强。参加会议的县政府分管领导当即表示,将抓紧时间进行研究,并认真落实县人大常委会的建议。会后形成的视察报告也得到了县委的肯定和重视,被批转县直各部门执行,推动了城乡统筹发展。
2012年12月初,景泰县人大常委会又组织部分市县人大代表视察了县政府承诺全力办好与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密切相关的惠民实事“四大工程”,对城区道路改造工程加大了督促检查力度,确保该项目能够按设计要求保质保量完成,让全县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审议:合力谋划县城规划蓝图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我就《景泰县县城总体规划(2011—2030)》编制情况向县人大常委会作报告,请予审议。”2012年11月29日,景泰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上,常委会组成人员听取了县住建局负责人的工作报告。
报告说,规划作为城市建设的蓝图,直接决定着城市建设的质量和水平。通过近30年的发展,景泰县城市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随之而来的城市化中的诸多弊端逐步显露:旧房改造开发成本高,布局不合理,道路狭窄,交通拥挤,城市发展严重受限,难以承载全县今后经济增长和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报告称,景泰县政府以对历史和人民负责的态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甘肃省城乡规划制定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从2010年8月开始,委托甘肃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现行总体规划进行了4次修编,先后经过了5次研究论证、2次评审,并在县政府网站及县住建局公示栏进行了公告。根据收集到的公众意见,规划编制单位甘肃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规划成果进一步修改完善,完成了《景泰县县城总体规划(2011-2030)》。该规划年限为2011—2030年,确立了“一城、三轴、六区”的城市功能结构,将景泰县城的城市性质定为甘肃省新能源和旅游影视文化基地之一,以沿黄现代高效农业、现代物流业为特色的戈壁绿洲城市,分别从县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城市功能定位、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发展方向、用地构成、道路交通和绿地系统等九大方面进行了编制。
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数易其稿后的《景泰县县城总体规划(2011-2030)》进行了审议。
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城市规划应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水平设计,体现科学性、前瞻性、连续性、严肃性。在设计中要融入黄河、丝路、红色等文化元素,增加文化内涵,凸显地域特色,严格按照规划搞好建设、经营和管理。
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要充分做好水文章,配套做好城市水系规划,争取实施寺滩沙河城区段防洪工程综合治理项目,增加城市景观,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理念,盘活城市土地经营,聚拢城市建设资金,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和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针对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性能管理、高水平经营的工作方针,全力以赴抓好县城总体规划、道路改造和人民文化广场改造。”面对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关注,景泰县住建局负责人如此表态。
县人大常委会会议决定,县城总体规划立足长远、思路清晰、定位科学、布局合理、操作性强,对于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同意县政府编制的县城总体规划,作出了《关于批准〈景泰县县城总体规划(2011-2030)〉的决议》。
督办:助力城市建设更上一层楼
漫步景泰城区,细心的人们会发现,过去在主城区用于存放垃圾的水泥池子全部被大垃圾箱取代了,街道两侧增设了许多分装垃圾桶,垃圾清运车按时把垃圾送往填埋场。这是该县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过程中采取的一项措施。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景泰县人大代表反映较为集中的热点话题,景泰县人大常委会和人大代表围绕政府工作难题积极提建议,出谋划策,着力帮助政府破解难题。
“道路是城市建设的一张名片。但从目前我县城区的道路交通情况看,还存在许多与城市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今后应该进一步加快我县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道路交通形象,着力实施城区道路顺畅工程,为群众营造便捷的交通环境。”在2012年12月召开的景泰县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王希胜、沈禄云等代表提出了《关于提升城市形象,完善城区道路建设的建议》。
该县人大常委会采用听取专项工作报告和视察等形式对此建议进行了督办落实。作为承办单位,景泰县住建局多渠道筹措改造资金2160余万元,对路面破损不堪的县城黄河路中段、永泰路、长城东路车行道和人民路人行道进行了改造,共改造道路长度6574米;修缮人民公园九曲桥及镜湖,改善照明设施47处;完成城区绿化3.8万平方米。据了解,2013年,该局计划总投资1740余万元,继续对城区车行道路和人民文化广场环路沥青混凝土路面、人行道及花池围墙瓷砖进行改造与修缮,目前工程进度已经过半。
为把县城建设成为舒适优美的宜居性城市,王生文代表多次提出建议意见,呼吁加大城区卫生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景泰县人大常委会也以迎接“省级卫生县城”复审验收为契机,要求相关部门和单位从城区绿化和市容市貌整治抓起,着力解决“脏、乱、差”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
“代表的建议就是我们工作的动力、努力的方向”。景泰县政府高度重视城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组织住建、城管、园林、一条山镇等单位专题研究,现场办公,打出了一套漂亮的建议办理组合拳。
——定目标,精心部署、扎实推进。县政府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政府网站和编印环卫工作简报等途径和方式,切实加大对城市管理办法和市民公约的宣传力度,积极争取居民对环卫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引导发动广大居民积极参与、配合环卫工作,不断增强市民“住在城市、热爱城市、管护城市”的主人翁责任感,从根本上推动环卫工作由粗放式、突击式、单一的管理模式,向精细化、长效化、常态化管理模式转变。
——动实招,统筹资金、集中整治。集中解决城区主次干道和人民文化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各类市场和摊点群等重要地段的整修和保洁,清理辖区积存垃圾,彻底整治城乡接合部环境卫生,严格控制乱倒垃圾、乱倒污水等现象,集中消除积存暴露垃圾。开展市场和夜市环境专项治理活动,联合相关部门,对个别商户不讲卫生,乱放、乱倒、无证经营等行为进行严厉查处。着力开展交通秩序整治活动,重点解决机动车乱停乱放、出租车随意调头、乱扔杂物、行人横穿马路等问题。一条山镇政府积极争取项目,投资1976万元建设城区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工程,并成立了环境卫生管理领导小组和综合考核领导小组,明确社区主要负责人为本辖区环卫工作第一责任人,将环卫工人按路段、人数分配到社区,由社区统一负责管理。垃圾清运对外整体承包,实现了市场化运作。
——建机制,部门联动、齐抓共管。一条山镇党委、政府严格按照《一条山镇城区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工作考核方案》和《一条山镇垃圾清运管理考核方案》的规定,对全镇清扫保洁和垃圾清运工作实行周检查、月通报、季评比、半年及年终现场组织考核,兑现环卫专项奖励基金4万元。与城建、环保、公安等部门配合,携手共建文明城市,推动城管数字化进程。2013年3月,家住泰玉路社区的孙先生向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写信,提出利用摄像头监控治理乱丢乱放现象的建议,与镇里建设数字化城管正好吻合。该镇党委、政府已积极同联通公司接洽、商量全城监控定位网格化管理的具体事宜,进而与公安机关110并网,最终达到城市管理数字化,初步实现“洁齐美”。
经过一番努力,景泰县城区面貌悄然发生变化,卫生状况日渐良好,人居环境更加优美。
目前,整治活动还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代表们对整治工作表示满意。大家认为,要按照“倡清洁美、反脏乱差”的原则,不断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长效机制,狠抓落实;切实加大教育宣传力度,不断提升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加大投入,建立多级负担的资金渠道,努力探索环境整治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