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碧水蓝天——酒泉市人大常委会实施生态环境保护“三个决定”十年不辍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5-01-22 13:30:30


10年前,根据酒泉辖区过度开荒、无序移民和过量开采地下水的实际,甘肃省酒泉市第一届人大常委会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出了《关于禁止无序开垦荒地资源的决定》、《关于禁止农村无序移民的决定》和《关于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的决定》。


10年间,酒泉市历经三届人大常委会或检查、或调研、或组织代表视察、或听取专项工作报告,持之以恒地抓“三个决定”的贯彻落实。


10年来,酒泉市各级政府认真贯彻执行“三个决定”,取得了明显成效,无序移民基本制止,无序开荒基本遏制,无序打井得到较好限制,生态环境逐步恢复。


10年后,2013年6月13日,酒泉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三个决定”颁布实施10周年座谈会,总结实施“三个决定”10年来酒泉生态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研讨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旨在进一步推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


面对水资源相对紧缺,沙漠化进程加剧,地下水位普遍下降的现状,酒泉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调查并相继出台“三个决定”


酒泉市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南接青海,西邻新疆,北接内蒙古并与蒙古国接壤,土地总面积19.2万平方公里,北部被巴丹吉林、库穆塔格两大沙漠包围,从东到西形成了近千公里的风沙线,自然生态环境脆弱,风沙灾害频繁,沙漠、戈壁及荒漠化土地面积高达1.91亿亩,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66.8%。


酒泉市年均降水量36毫米至176毫米,蒸发量2005毫米,干旱缺水,天然湿地逐年萎缩。上世纪50年代初,酒泉市有30多万人口,而目前达到100万,增加近70万。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接受省上各种因素移民15.7万人,占酒泉农村总人口的29.8%。移民最多的瓜州县,移民人口已占到本县农村人口的79.7%。大量的移民造成土地需求、日常生活需求等用水总量大大增加,耕地面积不断增加、沙漠化进程加剧、来水量减少和用水量增加等因素困扰着酒泉市的发展,生态危机问题逐渐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位于酒泉市西北的敦煌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丝绸之路上的名城重镇,保留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莫高窟更是享誉世界的文化瑰宝。然而,近几十年来,敦煌生态问题日益严峻,特别是地下水位不断下降,不仅导致月牙泉危在旦夕,还威胁到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敦煌的生态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同志多次就敦煌的生态环境和文物保护作出重要批示。


面对全市普遍存在的农村无序开荒、无序移民、无序打井超采地下水现象,为确保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护全市人民赖以生存的资源环境,2003年初,酒泉市第一届人大常委会根据人民群众的呼声和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经过认真分析研究,成立了开荒和移民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利用3个多月时间,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基本掌握了开荒和移民的现状,找准了存在的问题。在集中全市人民智慧的基础上,运用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依法作出了《关于禁止无序开垦荒地资源的决定》和《关于禁止农村无序移民的决定》。2004年,酒泉市人大常委会又成立了地下水资源开采情况调查委员会,在深入调查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作出了《关于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的决定》,将全市地下水资源开采、利用纳入了法制化管理轨道。


《关于禁止无序开垦荒地资源的决定》规定,全市必须加强对荒地资源的严格管理,禁止无序开荒;地下水位储量不足的地带,禁止打井开荒;严禁在荒芜多年的荒漠戈壁上开荒扩地、采石挖沙、破坏现有植被;禁止乡村组审批开荒地。


《关于禁止农村无序移民的决定》规定,坚决禁止无序移民。除“两西”建设、疏勒河项目等省上下达的计划内移民指标外,市属及以下各单位无权自行接受安置移民;对移民实行属地管理;要妥善解决移民过程中的遗留问题。


《关于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的决定》规定,各级政府要公开地下水资源信息,公开保护和利用地下水资源的管理措施。采取强制措施制止打井行为。决定还就定期补充地下水浇灌生态林等方面作出了规定。


在全市“三个决定”颁布实施10周年座谈会上,酒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詹吉有讲道:“通过‘三个决定’来规范开荒、移民、打井工作,既是适时的,也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重大举措。”


酒泉市委高度重视,要求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处理好“六个关系”,确保“三个决定”得到贯彻执行


2009年7月3日,酒泉市委办公室下发《关于开展“三个决定”执行情况检查的通知》,就检查的主要内容、方法步骤等各个环节作出了严格要求。这是酒泉市委首次就人大决定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经过两个多月的检查,9月11日,酒泉市委召开“三个决定”执行情况检查工作汇报会,听取了各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对“三个决定”执行情况检查工作的汇报。


汇报会上,时任酒泉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詹吉有说:“市人大常委会作出禁止无序开荒、禁止无序移民、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的决定和市政府出台相关配套管理办法后,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积极贯彻落实,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市乱开荒、乱打井、私自接受移民的现象有所遏制,‘三禁’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詹吉有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统筹协调,齐抓共管,切实把“三禁”工作抓紧抓好。县市区要成立“三禁”工作办公室,抓总协调,集中力量解决存在的问题,同时制定完善各项管理办法。建立管理责任制,县市区一把手要负总责,分管领导要主抓,乡镇党政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建立舆论监督机制,发动群众进行广泛监督。


时任酒泉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喜成就贯彻落实“三禁”决定提出了处理好“六个关系”的要求:要处理好农民增收与外来移民脱贫的关系,既要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又要千方百计抓好移民的脱贫增收;要处理好加强外来流动人员管理与加快当地经济发展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外来人员在解决当地农村劳动力不足方面的作用,又要加强管理,让外来人员有序流动;要处理好计划开荒、打井与无序开荒、打井的关系,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审批,私自开荒、打井;要处理好加强地方管理与驻地单位紧密配合的关系,共同做好“三禁”工作;要处理好外来务工人员与已迁入移民的关系,严格移民管理,防止移民带移民现象的发生;要处理好加强制度管理与重奖严罚的关系,建立举报奖励制度,调动广大群众力量进行监督。


10年间,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合力监督,只为捍卫酒泉的碧水蓝天


从2003年作出“三个决定”,到2013年召开“三个决定”实施10周年座谈会,10年间,酒泉市历经三届人大常委会采取检查、调研、组织代表视察、听取专项工作报告等方式,坚持不懈地监督着“三个决定”的贯彻执行。


——2004年,酒泉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对“三个决定”贯彻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在市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上,听取了市人大常委会检查组的汇报。汇报不遮不掩地指出了“三个决定”贯彻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即移民数量多,引发问题也多;无序开荒、无序打井的问题尚未完全禁止;节水措施不够有力等。报告要求市政府加大对“三个决定”贯彻执行的力度,切实解决无序移民问题,严厉禁止打井超采地下水。


——2005年,酒泉市人大常委会继续开展对“三个决定”贯彻执行情况的检查,重点对鸳鸯池水库上游污染治理情况进行了督查;配合省人大常委会对全市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要坚决制止和纠正不顾资源、生态、环境条件,盲目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短视思维和短期行为,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2007年,酒泉市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听取了市政府关于贯彻执行“三个决定”情况的报告后,市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这样写道。


——2008年,酒泉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了全市移民区生态恢复与生态环境建设情况的调研。调研报告指出,在移民区生态建设上还存在资金投入少、部分干部群众对生态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建设规划不合理、管护制度不完善、人为破坏天然植被等问题,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正确处理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措施,确保移民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2009年,根据市委的统一安排部署,酒泉市人大常委会配合参与了市委关于全市落实“三个决定”情况的检查活动。


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也在贯彻执行酒泉市人大常委会“三个决定”中,根据各自实际,研究制定了具体的管理办法,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强了治理“三乱”行为的工作力度。


——肃州区人大常委会根据“三个决定”的规定,出台了《关于加强草原、湿地保护的决定》,明确要求绝不允许在草原、湿地开荒生产。


——玉门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每年定期听取研究“三禁”工作情况制度,制定贯彻执行“三个决定”的政策和措施,督促相关部门、单位抓好落实。


——2004年7月,瓜州县布隆吉乡九上村以发展村办企业为名,未经审批开垦荒地89.2亩。县人大常委会在检查发现后要求县政府及时处理,县政府给予村支部书记免职处理,对负有领导责任的乡分管领导给予行政警告处分,并在全县进行了通报批评。


各级政府强力贯彻,完善制度保障,严查三乱行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明显


2007年,举世闻名的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出现了一个奇特的自然景观——月牙泉外围的东北角低洼处出现了一片400多平方米的水域,与月牙泉相映成趣,游客称之为“二泉相映”。这意味着月牙泉水位几年来持续下降的尴尬局面终于得到了改观。


通过多年的保护,许多极旱荒漠野生珍稀动植物的数量明显增加。这是2009年9月9日,陇原环保世纪行“自然保护与生态文明”记者团在“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访时了解到的情况。


2011年,金塔县地下水位监测数据显示,地下水位呈逐年上升趋势,与2010年相比,鸳鸯灌区的地下水位上升0.503米,黑河灌区的地下水位上升0.244米。金塔县生态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这些变化,就是酒泉市人大常委会“三个决定”实施10年来取得的初步成效。


酒泉市人大常委会“三个决定”实施10年来,市政府和各县(市、区)政府高度重视,不断探索完善各项措施办法,着力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监督检查,加大执法力度,有力地促进了“三个决定”的贯彻执行。


——市政府根据市人大常委会“三个决定”,进一步完善了具体管理制度,强化了执行“三个决定”的政策保障。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施意见》、《酒泉市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和《酒泉市水源热泵系统取用水管理办法》、《关于深化水权制度改革,推动差别水价的指导意见》等制度规定;建立了打井“五级审批制”,并将新打和更新打井许可审批权由县政府收回到市政府;全面开征农业灌溉地下水资源费。在加强移民管理方面,制定出台了《酒泉市农村移民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加强移民管理和扶贫工作的意见》,要求除省上下达计划内移民指标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自行接受安置非计划移民。同时,经过多次向省上汇报,省委、省政府考虑酒泉实际,作出了不再向酒泉移民的决定。


——肃州区积极探索落实“三个决定”的有效形式,从机井管理入手,把新打机井的审批权限从部门管理提升到区政府常务会议集体研究决定,提高了审批门槛,保证了“三个决定”的有效贯彻执行。


——瓜州县针对外来移民较多的实际,制定出台了《关于严禁接受计划外移民的决定》、《瓜州县无序移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对无序移民问题的处理意见》,明确了计划内移民与计划外移民的政策界限、责任目标和违反规定的处罚措施,防止了无序移民问题的发生。


——敦煌市在贯彻执行市人大常委会“三个决定”的同时,着眼于长远发展,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引导农民大力发展节水高效特色农业,降低亩均用水量,提高土地产出效益。目前,全市栽植葡萄13.5万亩、红枣6万亩,亩均用水量由种植前的859立方米降低到了594立方米,亩均节水265立方米,而单位面积效益却得到提升,打消了农民通过开荒提高收入的思想,推进了“三个决定”的落实。


酒泉市人大常委会“三个决定”颁布实施10周年座谈会达成共识:形势依然严峻,生态保护任重道远


“酒泉市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的‘三个决定’抓得准、抓得好。‘三个决定’实施10年来,各级政府多措并举,贯彻执行得好,群众的政策、法规意识明显增强;酒泉市人大常委会监督检查到位。‘三个决定’的颁布实施,为其他市州提供了很好借鉴。”在酒泉市人大常委会召开的“三个决定”颁布实施10周年座谈会上,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办公室主任范志斌这样说道。


“生态问题不是朝夕形成的,也不能指望朝夕之间解决。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投入巨大、收效长远的工程,需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酒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詹吉有这么认为。


詹吉有在座谈会上讲话指出,我们既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既要对眼前负责,更应该对历史负责。要有“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历史情缘,也要有“功成不必在我任”的宽广胸怀,更要有注重“潜绩”的制度保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工作做到人民群众心坎上,把成绩书写在碧水蓝天上。


形势依然严峻,“三禁”工作任重而道远。座谈会在全面总结“三个决定”实施10年来所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当前全市生态保护面临的形势。酒泉市可利用的地表水(27.2亿立方米)和地下水不重复资源量(1.96亿立方米)共计29.16亿立方米,按国土面积计算,每平方公里国土面积所占有的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十七分之一。据统计,每年都有近35万亩耕地受干旱威胁,不能适时适量保灌。从长远看,随着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经济发展和水土资源不足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为此,詹吉有要求,全市上下要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市人大常委会“三个决定”,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重点,抓住关键环节,确保“三个决定”贯彻取得新成效。


詹吉有同时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来认识贯彻实施“三个决定”的重要性,把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履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职责,切实抓出成效。要科学编制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正确处理好近、中、长期用水的关系,坚持以水定农业种植规模,以水定城市发展规模,以水定工业发展项目,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全市水土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酒泉市政府副市长李永军在座谈会上表态说,要以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三个决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要严格用水管理,确保水资源合理利用、要严格用地管理,杜绝无序开荒、要严格户籍管理,防止无序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