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县人大常委会助推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开展纪实

稿件来源:甘肃人大网-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5-01-22 13:32:05

                           一“实”激起千层浪
       ——山丹县人大常委会助推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开展纪实


     人大代表的职责中,蕴含着一种深沉的爱——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挚诚和对人民群众深厚质朴的感情。人大代表的心底里,时常回荡着群众的呼声,牵挂着乡亲们的冷暖,也敲打着发展的鼓点。
  这些可贵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便是在20万山丹人民心中激起波澜的“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
  自联村联户为民富民“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开展以来,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人大常委会就把这项活动作为一项重大战略性任务来完成,积极搭建平台,广泛动员各级人大代表投身于活动之中,围绕双联行动的六项主要任务,不断丰富和完善活动机制、帮扶方式,提高帮扶实效,促进了双联行动的深入推进。
决策成鞭策:迅速行动真帮扶
  领导带头是鲜明的导向,上级垂范是无声的命令。活动开展后,山丹县人大常委会马上召开会议专题讨论学习相关精神,及时制定下发《关于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开展“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的通知》。县、乡人大均成立了“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领导小组,分别召开专门会议,对活动进行层层动员和部署,迅速掀起了活动热潮。在此基础上,山丹县人大常委会加强了对乡镇人大、各代表小组开展活动的指导,适时开展工作调研和督查,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推动活动取得实效。
  工作中,县人大常委会指导乡镇人大设立了人大代表活动阵地,健全了代表学习交流、开展活动、工作监督以及“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的各项工作机制;指导乡镇人大设立了代表活动室,完善了代表工作计划、制度等,建立了“人大代表在行动”工作台账,充分发挥了代表活动室的阵地作用。自活动开展以来,共对各乡镇“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进行综合调研、专题视察5次,提出意见建议12条。
  政策不清问人大代表,有了难事找人大代表,逢好事喜事也想告诉人大代表。在山丹县走村入户,几乎每户困难群众家中都有一张注明人大代表名字、电话的“连心卡”,这张“连心卡”凝聚着民情联系、便民服务、明白惠农等诸多使命。这张小小的“连心卡”,像一条红线,一头连着群众的期盼,一头连着人大代表的牵挂。
  活动伊始,山丹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迅速深入到各自的联系村、户中进行帮扶,及时开展前期对接和调查摸底工作,先后发放民意调查表190份,将《民情联系卡》、《便民服务卡》、《惠农明白卡》发放到了帮扶农户手中。深入了解联系村、户的实际情况、发展难题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制定帮扶计划,谋划发展思路,协调解决实际问题,有力地带动和促进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的深入开展,为全县各级人大代表参与活动树立了榜样。
  张掖市人大代表、山丹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仲文,曾多次深入联系点东乐乡西屯村,与当地干部群众共商脱贫致富的方法,最终确定了强化项目建设、加快土地流转、发展特色种植的发展思路。2013年,李仲文多方奔走,为该村协调落实项目资金50万元,帮助150户群众解决了自来水入户问题,实现了全村人畜安全饮水全覆盖;协调帮助流转土地3200亩,用于种植孜然、茴香、板蓝根等中药材;协调落实小康住宅60户。李仲文的联系户黄汉前的儿子患有先天性脑瘫,为了治病欠下了不少债务,全家生活在困顿和绝望之中。李仲文多次到他家中,鼓励他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并根据实际情况帮助他制定了发展养殖业的计划。2013年,黄汉前的羊只饲养量增加到80余只,出栏50只,收入增加了2.6万元,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
  县人大常委会委员何跃的联系户李秀春,因手术无法再下地从事重体力劳动,何跃开导他不要气馁,增强信心。考虑到李秀春以前与外地油粮商人有较多接触,何跃建议他做起了当地农产品销售经纪人,不但拓宽了本地农产品销售渠道,也给李秀春带来了3万余元的收入。
  截至目前,山丹县人大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共为联系村制定发展计划20份,为联系户制定帮扶计划22份,协调物资价值16万元,解决了土地流转、特色种植、养殖业、小康住宅、道路建设、人畜饮水、防风林带、设施农业、留守儿童、空巢老人、低保救助、医疗、入学等方面的实际问题42件。
  宣传是推动工作的重要法宝。山丹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对“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的宣传,通过电视、报刊、网络、工作简报等形式,对“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的目的意义以及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报道,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先后有30多篇宣传稿件被《人民之声报》、《人大研究》、《张掖日报》、山丹电视台采用;有18篇信息被山丹县委“双联办”以专门简报的形式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了转发,并在西部山丹报开辟了《人大代表在行动》专栏,刊登先进典型事迹8篇;在山丹电视台播放了“人大代表在行动”专题节目,每月宣传人大代表事迹2次。山丹县人大常委会还创造性地将“人大代表在行动”与“人大代表风采”宣传活动结合起来,多角度、多渠道、多层次报道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和开展双联行动的先进事迹,广泛宣传树立典型,进一步激发了代表履职热情。
有位须作为:活动履职相结合
  “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的内涵是守为民之责、办为民之事、举为民之力,既让群众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利益,又让群众感受到党的政策的阳光雨露。山丹县人大常委会将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与代表履行职务紧密结合起来,引导代表正确处理开展履职活动与做好本职工作的关系,不断丰富活动载体,拓宽活动渠道,使“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得到拓展,实际效果明显。
  山丹县人大常委会坚持把提高代表履职能力作为促进“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开展的重要手段,采取专题辅导、政情通报和交流发言相结合的方式,对120名人大代表和乡镇人大主席进行了以《代表法》、《监督法》以及“人大代表在行动”为主要内容的集中培训,提升了代表参与行动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召开了全县“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交流工作会议,各乡镇人大重点对“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进一步完善了工作思路。
  为了丰富活动内容,山丹县人大常委会把域内省、市、县三级人大代表混合编组成立了11个代表小组,积极吸收选民参加代表视察、调研、评议和各类会议,搭建平台让人大代表更多地听取选民的看法、意见和建议,拓宽了人大代表联系选民的渠道。全年有24名人大代表和公民列席旁听了县人大常委会会议。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法律法规实施中的突出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重点、有计划地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对全县春耕备耕生产、住房公积金管理使用、法检两院工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城乡低保、文化娱乐场所经营管理、公安、电力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调研视察。安排部署部分人大代表参加《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活动,通过代表查问题、提建议,促进法律法规更加有效实施。代表们在调研、视察、执法检查活动期间积极建言献策,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达80多条,这些建议通过“一府两院”及相关部门的认真落实,促进了群众脱贫致富和一些民生问题的解决,较好地推进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及各项工作任务的有效落实。
  县人大常委会把办理代表建议与“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紧密结合,使两项工作相互促进,取得了很大成效。2013年,刘仁德等7名市、县人大代表针对焉支山开发造成对下游寺沟水源污染的问题,联合提出了“关于解决寺沟水库人饮安全问题的建议”,县人大常委会将此建议确定为重点建议,组织部分人大代表进行现场办理。县政府及水务部门积极采取垃圾处理、污水集中排放和防渗等措施,保护了下游水源不受污染,使建议得到了较好地办理,人大代表经过实地察看,对办理结果表示满意。在2013年年初召开的县人代会上,刘卫国等4名县人大代表针对当地马铃薯、洋葱等农副产品销售渠道不畅这一问题,提出了“关于规范农副产品销售渠道的建议”。建议交办后,山丹县政府及农委等部门投资1740万元,建成了占地2.7万平方米的农副产品综合交易市场,大大提高了山丹县农副产品销售的辐射带动能力。目前,山丹的农副产品可销售到张掖、兰州、新疆、青海、内蒙古等地,完善了销售体系,稳定了产品价格,切实保障了种植户的利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取得这些成绩,得益于山丹县人大代表把身子扑到田间地头,听群众怎么说、问群众怎么看、请教群众怎么干,掌握了许多平时难以听到、不易看到、意想不到的新情况,获得了新认识、形成了新思路,自身能力水平明显提高,做群众工作、与农民打交道的本领显著增强,思考问题更加务实,建言献策更加切合实际,这也正是“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行动出实招:各级代表显身手
  “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的立足点在为民,用力点在富民,着眼点在基层,聚焦点在作风。山丹县人大常委会坚持调查研究,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帮助群众理清思路,与群众一起分析贫困原因,解决群众最紧迫、最现实、最急需的问题,确保联村联户为民富民“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取得实效。在常委会的精心组织和指导下,各级人大代表积极行动、深入调研,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贫困村发展的重头戏,把增加群众收入作为发展的主旋律,各出实招、各打实牌,使活动异彩纷呈,亮点频现。
  县人大常委会立足县上致富能人多这一实际,倡导人大代表围绕县委实施的“能人带动战略”开展各项工作,发挥能人在发展产业、带动创业、劳务输出等方面的优势,切实增加群众收入。县企业家代表、清泉镇北湾村支部书记邹永丰,在自己的建材公司为村民提供了200多个就业岗位,成立了养殖合作社,联合养殖户22户,饲养肉羊5000多只,实现经济效益近200多万元。县人大代表、位奇镇张湾村支部书记王进兴,积极引进和发动种植能人,流转土地13500亩种植油葵、紫花草、孜然、板蓝根等经济作物,在农民土地收入得到保障的基础上,又组织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市人大代表、山丹县建筑总公司第二分公司经理陈希虎积极投身“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投资60多万元修建了家乡霍城镇西关村的道路、教学楼。县人大代表、陈户乡王城村支部书记曹正林,主动与县、乡政府联系,争取落实通村道路12.7公里、小康住宅楼2幢、U型渠道14.3公里。市人大代表、范营村支部书记刘仁德,积极争取小型水利项目资金,衬砌渠道6.8公里,自筹资金92万元,硬化村社道路14.7公里,改造自来水管道8.3公里。通过人大代表的努力,许多贫困村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进一步夯实了发展基础。
  山丹县陈户乡人大组织各级代表开展了“出一个脱贫点子、办一件急需要实事、选一个增收门路、学一项致富技能、输转一个富余劳动力、参与一项和谐五星创评”为主要内容的“六个一”活动,向县、乡政府提出意见建议15条,排查化解矛盾23起,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位奇镇代表小组组织各级代表开展了“四促四带”活动,结成帮扶对子84个,在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致富的同时,解决了低保、上学、就医等民生方面的问题42件,收集整理代表意见建议38条,化解矛盾12件,为解决区域内群众的各类难题发挥了积极作用。
  基层农民代表也立足实际开展帮扶,在平凡中现真情,在细微处见真心,展现了基层人大代表的风采。霍城镇人大代表罗永平说:“不把双联的阳光送到贫困户家中,我就不是一名合格的人大代表。”他的帮扶户李树彪,身患残疾,家中还有一位老母亲,仅靠7亩地和喂养40只羊来维持生活。罗永平在信用社为他担保贷款10万元,帮助他买了羊,扩建了养殖场,在后来的发展中,罗永平又用自己的“福农卡”为李树彪贷了2万元。现在,李树彪羊只饲养量已达到了300只,快步走上了致富路。大马营乡人大代表赵荣,发动群众发展设施农业,带动16户群众修建大棚60座,发展以双孢菇为主,鸡腿菇、金针菇为辅的菌类产业,户均增收近2万元。县人大代表、妇女代表杜爱香认真开展妇女权益保障工作,在群众中积极宣传新《婚姻法》等法律法规,化解婚姻纠纷2起,发挥了妇女代表在双联行动中的作用。
  “联村联到了根上、联户联到了心上”。就是这样一桩桩、一件件看似平常的小事,凝聚起了一股股爱的暖流,温暖了群众的心。截至目前,山丹县省、市、县、乡四级人大代表595名,参与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的有560名,参与率达到94%,联系村110个,联系贫困户576户。人大代表为贫困户宣传政策法规345场次,捐款捐物价值28万元,帮办实事201件,争取道路、文化广场、农田水利建设和危房改造方面的项目26个,落实资金近2亿元,发展特色种植16.7万亩,发展养殖户876户,化解矛盾纠纷276件。
  如今,山丹县人大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不仅有各自的联系点、联系户,而且每年还确立部分代表作为重点联系对象,通过交流思想、征求意见、及时引导等方式,和代表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选民,共同为民谋利,已成为山丹人大工作的常态。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升华,山丹县的人大代表和群众愈联愈亲、愈联愈真、愈联愈深、愈联愈实,树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越来越坚定、越来越自觉,党群干群关系越来越深厚、越来越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