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监督实效交给群众评判

稿件来源:甘肃人大网-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5-01-22 13:32:20

    自2011年10月甘肃省静宁县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履职以来,已两年有余,盘点这两年来的工作,在县人大史册上留下了值得书写的一页。这两年,代表和群众的“谏言”增加了该县人大常委会的监督“砝码”。两年来,深入调研、开门审议、持续监督,把监督实效交给群众评判,使监督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调研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静宁县人大常委会坚持把听民声、访民意、解民忧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在调研工作中,强调更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实反映群众呼声。2012年以来,县人大常委会先后组织开展了9项较大规模的调研活动,共召开群众座谈会76场次,直接参与的代表和群众达3100多人次,收集到各方面的意见建议890条。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静宁县人大常委会还将259名市、县人大代表按年龄、职业、履职等情况编为6个小组,按照每次调研的重点和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部分代表参与。在基层调研时,还要求乡镇或社区推荐一些群众和居民一同参与调研。调研中,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保障了代表和群众的知情参政权。
  2012年5月,在调研全县果品产业发展时,县人大常委会抽组6名市、县人大代表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调研组,先后深入12个乡镇、40多个村组的100多处果园,实地察看果园管理情况,随机走访果农180多户,召开群众座谈会12场次,收集到各类意见建议200余条。调研组根据群众反映的意见,提出了要科学制定果品产业发展规划、健全完善果业技术培训推广体系、开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等建议,为常委会审议该项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审议重视听取群众意见


  “凡是常委会会议审议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民生问题的议题,要尽量邀请群众列席会议。”静宁县人大常委会新修订的议事规则进一步扩大了会议列席人员的范围。
  这两年来,县人大常委会把常委会工作置于代表和群众的监督之下。2012年9月,在调研全县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时,先后邀请180多名群众直接参与了调研活动。在一月后审议县政府关于全县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情况报告时,将调研扎实、发言积极、提意见较多的11名群众邀请列席常委会会议,让群众零距离、面对面聆听了县政府的相关工作报告。
  “我叫魏新娥,是北环路居委会居民。建议政府今后加大农村学校校舍建设,提高农村教学质量,让农村的孩子能够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在审议全县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报告时,组成人员发言结束后,主持人预留时间特别征求了列席群众的意见。
  据悉,2012年以来,县人大常委会先后共邀请170名市、县人大代表和108名普通群众列席旁听了常委会会议。在审议专项工作中,列席代表和群众共提出意见建议66条。


监督实效交给群众评判


  从调研、审议、再到检查,持之以恒的监督才能使审议意见落实常态化、制度化。也只有这样,才能使监督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在这两年来的工作中,县人大常委会是如此要求的,难能可贵的是也做到了这一点。
  2013年6月,县人大常委会抽组有关人员组成检查组,对2009年、2010年两次审议全县网吧管理的审议意见落实情况进行了跟踪检查,并专题审议了县政府关于全县网吧管理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强化部门职责,加强行业监管,加大查处力度,健全监控制度等意见建议。年底,检查组对网吧管理情况进行了民意调查,广大家长和老师对此比较满意。
  这只是静宁县人大常委会跟踪监督的一个剪影。2012年以来,县人大常委会先后对公安队伍建设、城区供热监管、居民饮水安全、果品产业发展、城乡文化市场管理、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等进行了调研审议,一而再、再而三地开展跟踪监督,直到群众满意为止。
  “我们聚焦社会热点,加强对民计民生问题的监督,通过调研、审议、检查,开展跟踪监督,把监督实效交给群众评判,使监督工作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静宁县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