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山县人大常委会2013年履职记事
稿件来源:甘肃人大网-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5-01-22 13:32:24
怀为民之心 履为民之职
——武山县人大常委会2013年履职记事
2013年,甘肃省武山县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11项,组织视察、调研活动10次,对4部法律实施情况开展了执法检查,作出审议意见11项,决议、决定4项;依法任免县人大常委会及“一府两院”工作人员24人,任命县人民法院陪审员35名……
这一组组数字,彰显了武山县人大常委会在服务大局、求实创新、关注民生等方面迈出的坚实脚步。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促进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
2013年,武山县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把服务发展作为永恒主题,紧紧围绕县委中心工作,突出重点、务求实效、依法履职,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首次专题询问工业企业发展。为了加快武山县工业经济发展步伐,县人大常委会多次召开主任会议,专题研究并组成调查组,历时一月时间,按照准备、调研、询问、整改等步骤,精心组织,首次对全县工业企业发展情况开展了专题询问。调查组先后深入到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甘肃名石矿业、鑫辰管业等22个重点企业进行调研,全面掌握了全县工业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制约因素和困难,形成了有深度的调查报告,为开展专题询问奠定了基础。在武山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常委会组成人员分别围绕工业经济发展规划、招商引资、项目工作、工业园区建设等问题展开询问。县工信局、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县招商局等9个部门的负责人认真作答。专题询问会议结束后,根据组成人员提出的询问问题,结合部门答复情况,常委会作出了专题审议意见,转交县政府办理,有力地促进了工业企业发展。
高度重视农民增收致富途径。畜牧养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产业。武山县人大常委会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听取和审议县政府关于全县畜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并提出了审议意见:围绕进一步加快全县畜牧产业发展,建议县政府加大对畜牧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建立灵活的投融资机制,激发群众发展畜牧养殖的积极性,努力推进养殖业扩大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健全完善服务体系,加强良种引进、疫病防控等工作,不断提高畜牧养殖业的产值效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致富。
关注热点,重视民生,全力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2013年,武山县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履职工作的重要位置,积极关注社会热点和社情民意,着力推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关注药品安全问题。听取和审议了县政府关于全县药品市场管理及运行情况的报告,提出了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用药安全意识,加大监管力度、规范药品市场经营秩序,加强“两网”建设、规范农村药品市场管理,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药品监管工作实效等审议意见。县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以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为目标,多措并举,对药品市场开展了专项整治,维护了全县药品市场的经营秩序,有效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
关注安全生产工作。武山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在听取和审议县政府关于全县安全生产工作情况的报告后,针对部分企业安全生产责任意识淡薄、安全隐患和排查治理工作不够到位、个别单位安全监管职能没有充分发挥等问题,提出了审议意见。审议意见要求,县政府要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安全生产意识,突出监管重点、加大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监管水平、确保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县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高度重视,立即开展了农村道路交通、建筑安装、非煤矿山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严厉打击了违法违规生产、经营、建设和农用车非法载客等突出问题,促进了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好转。
关注城乡困难群体。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工作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一项德政工程。武山县人大常委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听取和审议了县政府关于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工作情况的报告。针对工作中存在的宣传力度不够、农村重特大疾病救助能力低、重点环节缺乏有效监管等问题,常委会组成人员要求县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进一步强化政策宣传,扩大重特大病种救助范围,加强医疗救助资金监管,努力提升救助水平和救助能力,有力促进全县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工作有序开展。
关注民生持续改善。2013年,武山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市、县人大代表,对2013年县政府承诺的“十件实事”落实情况进行了视察。针对实事办理工作进展不平衡、部门之间协作配合意识不强、个别民生实事受政策资金制约难以落实到位等问题,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了建议,并要求县政府加大力度、再添措施,全力加快重点工程建设和民生问题改善步伐,努力把承诺的各项实事办好办实,真正让人民群众满意。
突出重点,强化监督,积极推进法治武山建设进程
2013年,武山县人大常委会坚持把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民主法制建设的根本任务,不断加强法律监督,促进了“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
推动法律实施,不断提高法制化水平。为了保证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进一步加快依法治县进程,2013年,武山县人大常委会组织执法检查组,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及《甘肃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
——针对残疾人保障法贯彻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执法检查报告要求县政府落实好残疾人保障及就业政策,依法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加强医疗康复服务和残疾预防工作,确保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
——围绕治安管理处罚法实施中遇到的问题,执法检查报告要求县政府进一步深化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加大打击力度,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稳定;完善防控体系,夯实治安防范基础;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社会和谐稳定。
——围绕科学技术普及法实施中遇到的困难,执法检查报告提出了强化宣传教育,完善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建设科普阵地,夯实科普工作基础等建议。
——针对《甘肃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的贯彻执行,执法检查报告要求县政府积极推进片带化扶贫,提高综合发展能力;建立涉农资金整合机制,发挥好项目带动作用;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切实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强农民培训工作,提升群众脱贫致富技能。
与此同时,武山县人大常委会还重视加强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依法对县政府报送的《武山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武山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保障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审查备案,确保了相关工作在法规和政策范围内规范有序运行。
做好信访工作,有效化解社会矛盾。2013年,武山县人大常委会坚持把信访工作作为了解民意、倾听民声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对群众来信来访认真登记、及时交办、严格督查、定期反馈,共受理群众来信11件,接待群众来访80多人次,督促有关部门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的问题,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夯实基础,搭建平台,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
2013年,武山县人大常委会始终突出人大代表的主体地位,积极为代表履职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使代表工作更加富有成效。
优化代表履职环境。武山县人大常委会积极推荐人大代表担任效能风暴行动监督员、政风行风监督员,并组织人大代表参加各类民主测评会、征求意见会、旁听法院案件审理等活动,为代表履职创造了条件,搭建了平台,不断拓宽了代表履职渠道。同时,认真落实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等制度,组织人大代表围绕城区开发建设、蔬菜产业发展、十件实事办理等重点工作开展集中视察,邀请12名基层县人大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让代表知情知政,增强了代表履职的积极性。
提高建议办理质量。武山县人大常委会对县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的85件代表建议认真进行细化分解,及时转交县政府及有关单位办理。为了提高建议办理质量,武山县人大常委会注重加强建议办理的督查工作,督促承办单位落实办理责任,切实提高办结率。经过县政府及承办单位的共同努力,一批代表关注、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进一步激发了代表的主体活力和履职热情。
精心安排,注重实效,深入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2013年,武山县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委关于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决策部署,组织机关干部职工积极投身双联行动,有力推动了联系村的产业发展和基础条件改善,促进了机关干部职工工作作风转变。
兴办惠民实事,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围绕推进“八个全覆盖”和“五件实事”任务的落实,武山县人大常委会积极开展产业富民、基础改善、项目带动等帮扶行动,努力为四门镇的四门、三衙两个联系村办了一些群众较为迫切的普惠性实事。一是针对春季发生的严重旱情,为四门、三衙两村捐助农膜100卷;二是协调资金2万元,对四门村9条近千米巷道进行硬化,较好地解决了群众出行不便的问题;三是积极协调,为四门、三衙两村捐赠价值1.6万元的环保垃圾箱20个,推进了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四是协调争取“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资金140多万元,修建了三衙堤防工程1450多米,并配套建设8米宽的产业路,既保护了耕地和村庄安全,又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五是“7·22”地震和“7·25”暴洪灾害发生后,武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带领机关干部,第一时间深入各自的联系乡镇察看受灾情况,协调调运救灾物资,指导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同时为四门镇捐赠急需的尼龙袋3000条,水泥20吨;六是春节前夕,武山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职工自愿捐款近7000元,带着茶叶等对所联系的137户群众走访慰问,并对2014年致富计划进行了商讨。通过这些惠民实事的办理,使农民群众真切感受到了双联行动的好处和党的富民政策的温暖,增强了他们创业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
加强组织引导,深入开展“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按照省、市人大常委会的统一部署,武山县人大常委会广泛动员和组织全县各级人大代表积极投身“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全县220多名省、市、县三级人大代表扎实开展履职实践活动,积极为联系村、联系户想法子、出点子、找路子,努力破解发展难题,开展各种形式的帮扶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武山县的省、市、县三级人大代表共为联系村、联系户及其他公益事业帮办实事好事350多件,捐助资金、实物折合现金3000多万元,涌现出了徐西仓、张春军、漆理明、刘天绪等一批省市人大常委会表扬的先进个人。
提升素质,改进作风,全面加强常委会及机关自身建设
2013年,武山县人大常委会立足形势要求,始终把加强自身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努力增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自觉性,履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加强学习,提高履职能力。按照建立学习型机关的要求,武山县人大常委会坚持每周一、四上午集体学习制度,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深刻领会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坚定了搞好人大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坚持会前学法制度,加强法律法规和人大业务知识学习,提高了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议事决策水平和依法履职能力。
改进作风,提升工作效能。武山县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在讨论决定重要事项、开展监督工作、机关建设等方面,坚持做到会前广泛征求意见、会中集体研究决定、会后认真督查落实,增强了常委会的整体合力。与此同时,武山县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省、市、县委的相关要求,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厉行勤俭节约,提高机关效能,塑造了人大机关的良好形象。
重视宣传,营造良好氛围。武山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人大宣传工作,组织机关干部围绕人大工作、法制宣传以及“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积极撰写理论文章和新闻报道。2013年,有40余篇稿件分别被《人民之声报》、《人大研究》等省级报刊发表,在县政府网站、县广播电视台播发人大新闻60多条,编发《人大工作》简报20期,有力地宣传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大工作,提升了人大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怀为民之心,履为民之职,俯身听民意、监督解民忧。细细品味2013年武山县人大常委会的履职之路,当更多涉及老百姓的具体事例进入人大监督视野时,便让人感到格外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