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台:监督助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5-01-22 13:32:51
近年来,高台县为实现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坚持绿色发展取向,突出“四化”(规模化、集约化、节水化、机械化)发展重点,创新生产组织形式,探索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新路子,打造了生态型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升,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被省农牧厅命名为“甘肃省蔬菜生产大县”、“牛产业大县”。
“为确保县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整改落实到位,县政府分管领导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及部分示范点和企业负责人深入调研,现场办公,大力推进项目实施,变‘重答复’为‘重落实’。县政府不仅认真答复整改落实情况,而且自觉主动解决具体问题,变‘文来文往’为‘人来人往’。多次召开落实审议意见专题工作会议,将审议意见中所提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研究,逐条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科室和人员,提出办结时限和质量要求,做到了条条意见和建议都有专人抓督办、抓落实……”2014年3月6日,甘肃省高台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听取了县政府关于落实县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的汇报。常委会组成人员一致认为,政府认真整改落实,为全县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注入了动力。
换届以来,高台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发展,认真督促政府把大力发展绿色安全的现代农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提高农业效益的有力抓手,通过连续的监督问效,助推了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实地察看 了解全县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高台县为实现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坚持绿色发展取向,突出“四化”(规模化、集约化、节水化、机械化)发展重点,创新生产组织形式,探索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新路子,打造了生态型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升,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被省农牧厅命名为“甘肃省蔬菜生产大县”、“牛产业大县”。
但是,现代农业项目建设相对滞后;重点指标落实有一定缺口,特别是在设施农业建设,番茄、棉花等特色产业方面欠账较大;示范点建设水平有待提高,缺乏高、新、亮的示范点,特别是在先进技术组装配套、高新品种、高新技术、高新模式的引进和种植户培训方面还有欠缺;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能力还不够强,部分企业规模小、产品档次低、辐射半径小,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完善、运行不规范、自我经营能力弱、带动作用发挥不够明显;受金融信贷门槛高、项目支撑不够等因素的影响,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及农民贷款难,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农业发展步伐。这些问题也引起了县人大常委会和人大代表的高度关注。
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情况、掌握实情、发现问题、制定对策,2013年5月21日至22日,高台县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就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在听取了县农委《关于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情况的报告》后,调研组结合调研掌握的情况,就发现的宣传培训力度不够、资金扶持落实不到位、相关部门服务指导不到位等问题提出,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降低信贷门槛,简化手续,加大对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的培训力度等建议。
2013年6月27日,高台县人大常委会再次组织全体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县人大代表,深入该县合黎镇、罗城乡、骆驼城镇、宣化镇、巷道镇的现代农牧循环经济示范区、朱家堡村高原夏菜示范点、七坝村肉羊养殖小区、众一高效农田节水暨肉羊养殖场等13个现代农业示范点,对全县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进行视察。
“2013年以来,县政府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科技支撑,狠抓生产基地建设,重点培育蔬菜、制种、草畜、葡萄等优势产业,稳定发展番茄、棉花等特色产业,鼓励发展林业产业,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大幅提升。”赶赴视察点途中,副县长李盛新忍不住介绍起当年取得的成绩。
来到现代农牧循环经济示范区,视察组看到,曾经的戈壁荒滩,如今变成了绿树成荫,良田千顷的饲草种植基地,一座座现代化牛羊圈舍错落有致,新品种肉牛、肉羊、能繁母羊个个膘肥体壮。而这,正是“一圈三带”现代农业产业格局,即:以景隆蔬菜批发市场为轴心、城郊乡镇和骆驼城乡为半径的设施蔬菜和高原夏菜产业圈;以南华、骆驼城、宣化、合黎为主的玉米制种产业带;以新坝、黑泉、罗城为主的瓜菜、花卉制种产业带及以南部沿山区为主的葡萄产业带。还有集果园、八一、三桥湾生猪养殖园,盐池、双丰滩奶肉牛养殖园,西滩、新民、许三湾牛羊养殖园,九坝10万头生猪养殖园,五四肉牛肉羊养殖园;南华明水滩10万只肉羊养殖长廊;南部沿山区高山细毛羊养殖带,黑河沿岸胭脂鸡养殖带,10万亩水面养殖带,北部沿山综合养殖带为主的现代畜牧产业格局。“现代农业的合理布局符合高台自然资源、产业基础和市场定位,明确了现代农业结构优化的主攻方向和具体目标,对于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代表们连连赞叹。
在朱家堡村和太安村高原夏菜示范点,大家了解到,高台县政府突出发展设施农业和高原夏菜,共落实设施农业2580座。其中:日光温室853座,钢架大棚1727座;落实日光温室连片示范点7个、637座,钢架大棚连片示范点7个、980座,设施农业面积累计达3.2万亩。依托规模土地流转和专业合作社建设,通过推行“合作社+支部+农户”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推广统一播种、统一灌水施肥、统一管理标准、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采摘上市的“五统一”标准化生产管理规程,建立了东联村千亩高原夏菜(出口洋葱)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太安村高原夏菜“四化”示范点、宣化3000亩连片高原夏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
县农委主任秦学国说:“立足高台资源和环境优势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高原夏菜产业,为实现县委县政府‘西进东扩’战略、提升蔬菜产业大县水平、打造西北冬春淡季蔬菜生产供应中心和河西‘高原夏菜’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县畜牧业局局长杨雄介绍说,从2013年开始,全县按照繁育一体化要求,突出发展以牛羊为主的基础母畜产业,实现了拓基地、扩总量、树品牌、标准化的目标,全县草畜产业强势发展。至目前,畜禽饲养总量达到261.12万头(只、匹);新建成各类养殖场区52个,肉羊养殖场区44个。至目前,各类养殖场区保有量达197个。其中,标准化养殖场区达22个,新增各类养殖大户262户,累计达1.1万户;新建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牛羊精细化饲喂、同期发情、程序化免疫等畜牧新科技推广应用示范点6个;春季动物防疫工作全面完成,综合防疫密度均达到99%以上。
“这极大地解决了过去那种粗放的低水平养殖,不再发生一旦出现疫情养殖户血本无归的问题。”七坝村肉羊养殖场负责人激动地说。
一路上,让视察组成员感到振奋的是,2013年以来,县农口部门紧紧抓住中央和省市政策机遇,积极衔接确定扶贫、农业、畜牧、林业、水利等各类项目39项,资金达9449万元。积极外出衔接落实高效节水设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物流、畜牧养殖加工等招商引资项目7项。切实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全县共建成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45家,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7家,种、养、加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151个,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了50%以上。
发现问题 有的放矢给出对策
现代农业的喜人成绩令视察组振奋,但视察组还是发现了不少问题,并在召开的座谈会上直言不讳。
“各乡镇在投资项目争取上进展不平衡,已开工建设的现代农业项目进展相对缓慢,已签约未开工的项目跟踪落实不够。”
“在先进技术的组装配套、高新品种、高新技术、高新模式的引进和种植户培训等方面还有欠缺。”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不够规范,自我经营能力弱,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连接不紧密,后顾之忧不能消除,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作用发挥还不够明显。”
“蔬菜产业发展的链条还存在断档问题,不能有效连接市场,产供销一体化后续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现代农业资金投入不足,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及农民贷款难度大,严重影响和制约现代农业的发展。”
…… ……
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不够规范、自我经营能力弱的问题,视察组成员建议,县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合作社在土地流转问题上要慎重,要积极推广经营好的合作社成功经验。合作社要多渠道融资,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学习先进的经营理念,做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从而实现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针对蔬菜产业发展链条还存在断档问题,视察组建议,要积极引导种植户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大对蔬菜生产管理、农药残留检测、无公害品种培育认证、商标注册申请等方面的工作力度,进一步提升高台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针对示范点建设水平有待提高的问题,视察组建议,在示范点建设上要有连续性,县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提供良好的配套服务,要支持已确定的示范点做大做强。
视察结束后,县人大常委会将掌握的情况、发现的问题写进视察报告,提交2013年7月9日召开的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结合县政府作的上半年工作情况汇报一同进行审议。
审议中,常委会组成人员就视察报告反映的问题纷纷阐述观点,并给出了不少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建议。
县人大代表陈大毅说,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必须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因此,建议进一步整合涉农资金,加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投入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以政策扶持为龙头,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服务农民增收上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倍增效应。
县人大代表杨兴荣建议,要筛选培育特色产业,搭建现代农业发展的载体。依托我县海拔高、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无污染、病虫害少的优势,加快发展经济效益高、见效快、发展前景好的高原夏菜,并形成我县的特色品牌。
针对农民实用技能培训相对不足的问题,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县总工会主席罗明清建议,要加强对农民群众的科技普及和实用技能培训,只有培育新型农民,才能激活现代农业发展的后劲,才能确保现代农业发展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县人大代表李文伟说,让农民融入市场,产业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突破口。为此,他建议,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上联政府、中联市场、下联农户”的作用,形成“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断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带富能力。
会上,大家一致提出,要着力优化产业区域布局,建强基地,扩大规模,进一步壮大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要处理好农业发展和土地保护利用的关系,特别是在草畜产业发展上,在坚持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的同时,既要招商引资,又要防止盲目圈地;既要支持龙头企业,又要鼓励农民自身发展,把项目建设引入科学发展的良性轨道。
会后,县人大常委会将建议精心梳理后,形成了审议意见书,转交县政府办理,并要求县政府将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及时向县人大常委会汇报。
高度重视 政府专题研究整改方案
高台县政府高度重视,召开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问题,制定整改方案,明确目标要求,细化任务,确定整改时间表和路线图。
2014年3月6日,高台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听取了县政府关于落实县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的汇报。
据悉,接到审议意见不久,在县长碰头会上,县政府就办理县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作出了“对县人大常委会作出的审议意见要逐条落实,整改落实情况要主动与县人大常委会沟通、衔接,人大关注的热点问题解决情况要及时报告,采取县长亲自落实交办工作”的部署。
为确保审议意见整改落实到位,县政府分管领导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及部分示范点和企业负责人深入调研,现场办公,大力推进项目实施。县政府不仅认真答复整改落实情况,而且自觉主动解决具体问题,变“文来文往”为“人来人往”,变“重答复”为“重落实”。多次召开落实审议意见专题工作会议,认真研究审议意见中所提意见和建议,逐条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科室和人员,提出办结时限和质量要求,做到了条条意见和建议都有专人抓督办、抓落实。
今年,高台县政府还将绿色蔬菜产业园建设、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革试点、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设列为县政府的重点工作。县委1号文件也加大了对发展设施农业的扶持力度,对日光温室、新型钢架大棚、示范点建设等提高了贷款额度,延长了贴息年限,简化了贷款办理手续,进一步解决了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金融信贷门槛高、土地流转不规范、示范点建设水平不高等瓶颈问题。
听了县政府的工作汇报,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一致认为,政府的认真整改落实,为全县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推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注入了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