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县人大常委会调研农业产业发展推进机制纪实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5-01-22 13:33:08


    甘肃省灵台县具有“农业部划定的全国苹果最佳适生区”的金字招牌,占据“甘肃省肉牛养殖大县”的发展优势,有着“两河”川区发展设施蔬菜灌溉的资源优势,这是灵台县农业产业发展已经具备的优越条件。立足这一资源禀赋,发展农业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已成为全县干部群众的共识。但是,即便“天时地利”,前进的道路上依然面临诸多困境和难题。近年来,灵台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发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调研,为逐步实现灵台县产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出谋划策。



  关注“增收难”,农业产业质量逐步提升、效益逐步凸显



  农业产业“增收难”,是灵台县农业产业发展中占据核心的重大问题。如何让更多的农民富起来,始终是县人大常委会关心、群众关切的焦点和难点。

  多年来,灵台县人大常委会以促进群众增收为工作的落脚点,高度关注农业产业发展,开展调查研究,先后形成了《全县肉牛养殖情况的调研报告》、《全县苹果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为县委、县政府决策落实提出了可行的措施和对策。

  灵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人大常委会的调研报告,积极把农业产业发展纳入全县“十二五”规划,先后提出的“3216”发展战略、牛果菜互支互促循环一体发展理念和企农互动融合发展思路,都明确把农业产业作为第一重任,从领导力量、资金投入、技术帮扶等关键环节入手,持之以恒地抓了产业发展各项措施的落实。

  围绕设施农业发展不力,产业发展规模小、层次低的问题,灵台县政府以县人大常委会的调研报告为依据,积极推进果产业适宜区域全覆盖,狠抓扩量提质增效,苹果种植总面积达到18.64万亩,初挂果面积达到4.33万亩;全县完成黄改冻配4.21万头,饲草青贮29.4万吨,牛饲养量达到17.55万头、出栏6.34万头,实现收入1.63亿元;大力发展“两河”川区设施蔬菜生产,新增大中拱棚1570座,累计达到3020座,带动全县种植蔬菜12.7万亩,实现收入1.68亿元,基本形成了塬面栽果、山区养牛、川区设施蔬菜种植的产业布局,牛果菜产业的主导地位不断强化。

  2013年,灵台县先后引进了海升集团、秦宝牧业、中行世融等5家国内知名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签订投资协议近22亿元,填补了全县没有大型农业龙头企业的空白,为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业产业增加值和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奠定了良好基础。



  出现新问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缓慢,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效果不明显



  经过几年来的持续扶持和鼓励发展,灵台县的牛果菜产业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发展基础。那么,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是什么?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产品进入市场如何保护农民的收益?这些问题又摆在了县人大常委会面前。

  2014年4月,灵台县人大常委会成立调研组,吸收县畜牧局、县果业局和县蔬菜办等部门负责同志及部分基层人大代表参加,对全县牛果菜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推进机制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组实地调查了16个养殖场(养殖小区)、6户农业龙头企业,走访110多家农户。并明确提出,此次调研既要了解掌握县上制定和出台的政策措施、制度机制建设情况,又要听取最广大人民群众从切身利益角度最直观的问题反馈,直面推进产业发展遇到的瓶颈。

  牛产业要取得效益,就得实行规模养殖和标准化管理。调研组在上良乡荣旺养殖场了解到,养殖场筹建以来,先后投入200多万元,防疫、草料加工等设施都建好了,就是养殖规模一直上不去,苦于筹不到资金,养殖利润也就够本而已。

  什字金丰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说,去年,在果品收购销售过程中,一些果品的包装和分级分等不到位,果品不能卖个好价钱,合作社虽然想了一些办法,但群众的认识还是不到位。

  灵台县农牧部门负责人向调研组坦言,全县登记注册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72个,但是大多数合作社组织引导作用发挥不充分、运行机制不健全,群众果菜产品有机肥料投入不足,种子、化肥、农药等经营管理粗放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致使果菜产品质量不高,合作社的产业链条短,种苗培育、农资销售等配套服务跟不上,多数群众从外地购入,产业投入成本较高,收益受到一定影响。

  “现在最担心的是市场价格不稳定,希望政府在组织收购方面想些办法,解决销售难的问题。”

  “如果有客商定向收购,我们肯定愿意,就是不能打压价格。”

  “犊牛的冻配产犊难,冻配价格比其他品种的高。希望秦宝牧业给予技术养殖指导,同时能降低冻配价格。”

  “海升的果园建得好,但我们学不来,希望政府协调多给群众搞些培训指导。”

  调研中,村干部和群众纷纷谈了自己对企农合作的看法。调研组分析认为,从全县的整体情况来看,多数企业规模小、产业链条短,以企业自我生产经营为主,未与农户形成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示范带动能力弱。近年来引入的大型龙头企业,全产业链条还未全面形成,带动农户发展作用发挥不充分,这些是影响群众与企业合作的最大制约因素。

  调研组在农户中了解到,一些有规模种植意向的农户,由于受资金、土地流转等因素制约,发展规模经营,促进专业化、集约化生产有一定的难度。



  提出新举措:推进利益联结关系从松散向紧密发展,让产业发展惠及更多群众



  在随后召开的调研座谈会上,调研组成员和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认真讨论,针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大家纷纷建言,推进农业产业发展的思路和脉络逐渐清晰。

  “我县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但是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在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关系、带动农户发展方面存在薄弱环节。这是我们要着力研究和解决的主要问题,要把研究的着力点放在如何让产业发展惠及更多的群众上,提出让农户与企业建立利益联结关系,促进互动融合发展,分享更多的加工增值效益的对策和措施。”灵台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任永福说。

  围绕这个核心问题,调研组成员纷纷提出建议对策。

  “引入的企业,尤其是大型农业龙头企业要负起社会责任,发挥示范和带动农户发展的作用。”

  “政府要动员企业向农户提供良种、技术、产品销售信息和营销等服务。同时,引导农户学习企业现代经营理念,提高经济效益。”

  “近年引入的秦宝、海升、中行世融等农业企业还没有在县域内建立完整的产业链,要与他们积极协商,建办一批产品加工、流通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奠定带动农户发展的基础。”

  经过大家的共同研究讨论,调研组建议,县政府及农口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着力培育懂政策、有文化、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要稳步推进土地流转,通过转包、互换、入股等多种形式,促使土地向苹果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发展规模生产经营,提高产业效益,着力破解产业发展瓶颈。要以牛果菜三大主导产业为基础,积极培育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政策、资金等方面进行引导扶持,促其健康发展,逐步形成政府培育扶持经营主体—经营主体带动土地流转—土地流转吸引经营主体规模经营的良性循环机制,激发产业发展活力。要大力发展产业化龙头企业,着力带动农户互动融合发展。鼓励专业合作组织和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入股龙头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增值收益。要拓宽投资融资渠道,着力加大对产业的扶持力度。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宅基地使用权等物权抵押贷款的措施和办法,拓宽农业产业发展融资渠道。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和工商资本投向牛果菜产业,助推农业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