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凉州:“三招”让乡镇人大由“终点站”变成“加油站”“中转站”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5-01-22 13:33:23
作为基层权力机关的乡镇人大,前些年被“人大人大,说起来权力很大,其实要啥没啥”、“老头子,大牌子,其实是个空架子”、“喝喝茶,举举手,完事回家抱孙子”这样的段子所嘲讽。这虽然不能完全反映乡镇人大在政治生活和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但也折射出乡镇人大被当做干部退休养老前“最后一站”的尴尬。近年来,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人大常委会通过对乡镇人大主席培训充电、邀请参加常委会各种活动、注重交流任用,对乡镇人大工作做了“归位”,使被当做“终点站”的人大岗位华丽转身为“加油站”、“中转站”,乡镇人大工作出现了勃勃生机。
举办各类培训,为乡镇人大主席充电
长期以来,武威市凉州区乡镇人大主席(街道人大联络处主任)皆由乡镇(街道)党政岗位交流而来,对人大工作较为陌生。为使他们尽快熟悉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理论,深入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尽早掌握履行职能的有关法律法规和乡镇(街道)人大工作方法,切实增强做好乡镇(街道)人大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正确处理乡镇(街道)人大与党委、政府及本职工作与中心工作的关系,努力做好新时期乡镇(街道)人大工作,凉州区人大常委会通过以会代训、专题培训、分片座谈、上下互动交流、邀请专家讲座、组织观看光碟等方式,对他们进行宪法、地方组织法、代表法、选举法、监督法、甘肃省乡镇人大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方面的培训。自2006年凉州区六届人大以来,共组织举办各种培训12场次,仅乡镇人大主席(街道人大联络处主任)参加的就达500多人次。
乡镇人大主席(街道人大联络处主任)纷纷感言,培训使他们深刻认识到了乡镇(街道)人大的性质、地位、作用和乡镇(街道)人大该如何依法行使权力,进一步明确了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内涵,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了做好乡镇(街道)人大工作的必要性、紧迫性,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工作重点,增添了抓好乡镇(街道)人大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经常邀请参加活动,让乡镇人大主席更加熟悉人大工作
人大工作政治性、法律性、权威性、程序性、规范性、公开性强。讲程序、重规范,是人大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的体现。如何让新上任的乡镇人大主席(街道人大联络处主任)充分认识到人大工作的作用?自区六届人大伊始,凉州区人大常委会就健全邀请乡镇人大主席(街道人大联络处主任)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和参加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各种活动的制度。据统计,自凉州区六届人大以来,共召开区人大常委会会议53次,邀请列席会议的乡镇人大主席(街道人大联络处主任)达229人次;共组织各种活动100多场次,邀请参加活动的乡镇人大主席(街道人大联络处主任)300多人次。不少乡镇人大主席(街道人大联络处主任)认为,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和参加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各种活动,既让他们学到了不少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方面的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直观生动的业务培训,使他们更加熟悉了人大工作的程序和内容。
凉州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沈开祥说:“邀请乡镇人大主席(街道人大联络处主任)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和参加区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各种活动,不仅可以倾听到人民群众的呼声,拓宽民主监督渠道,而且还增强了人大和政府工作的公开度、透明度,在潜移默化中让乡镇人大主席(街道人大联络处主任)懂得了怎样开展人大工作。今后,凉州区人大常委会将一如既往地把这一制度坚持下去,争取一年内让43个乡镇的人大主席(街道人大联络处主任)都能列席一次区人大常委会会议,参加一次活动,从而加强对乡镇(街道)人大工作的指导,增强乡镇人大主席(街道人大联络处主任)的民主法制意识,提高其履行职责能力,促进全区经济跨越式发展。”
注重交流任用,“终点站”变成了“加油站”、“中转站”
过去,乡镇人大主席(街道人大联络处主任)对人大工作不太热情、惰性较强,是因为他们觉得“船到码头车到站”了,进了人大很难再走出去,再也没啥盼头了。针对这种情况,凉州区人大常委会积极向区委建言献策,改变过去乡镇人大主席(街道人大联络处主任)多由乡镇党政班子中即将退居“二线”的领导同志担任的“惯例”,着力选拔年富力强、政治文化素质高、年轻有为的乡镇党政班子成员担任乡镇人大主席(街道人大联络处主任)。凉州区委察纳雅言,所配备的乡镇人大主席(街道人大联络处主任)年龄大多在45岁以下、学历均在大专以上,消解了过去因为年龄结构老化、工作热情不高等原因造成的乡镇人大主席(街道人大联络处主任)职能发挥不完善的问题,切实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乡镇(街道)人大工作的新要求和新期盼。
据了解,自2006年至今,由乡镇人大主席交流到乡镇长、书记(街道党工委书记)的有10人,有效激发了乡镇人大主席(街道人大联络处主任)的工作积极性。
“乡镇人大主席(街道人大联络处主任)的交流重用,既给我区乡镇党委、政府输送了新鲜‘血液’,又增强了新的活力,也使乡镇人大主席(街道人大联络处主任)转变了观念,看到了希望。”凉州区委有关负责同志对人大干部的交流任用给予了较高评价。
凉州区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认为,乡镇人大主席(街道人大联络处主任)从“议员”到“官员”,从“终点站”到“加油站”、“中转站”,无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举办各类培训,为乡镇人大主席充电
长期以来,武威市凉州区乡镇人大主席(街道人大联络处主任)皆由乡镇(街道)党政岗位交流而来,对人大工作较为陌生。为使他们尽快熟悉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理论,深入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尽早掌握履行职能的有关法律法规和乡镇(街道)人大工作方法,切实增强做好乡镇(街道)人大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正确处理乡镇(街道)人大与党委、政府及本职工作与中心工作的关系,努力做好新时期乡镇(街道)人大工作,凉州区人大常委会通过以会代训、专题培训、分片座谈、上下互动交流、邀请专家讲座、组织观看光碟等方式,对他们进行宪法、地方组织法、代表法、选举法、监督法、甘肃省乡镇人大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方面的培训。自2006年凉州区六届人大以来,共组织举办各种培训12场次,仅乡镇人大主席(街道人大联络处主任)参加的就达500多人次。
乡镇人大主席(街道人大联络处主任)纷纷感言,培训使他们深刻认识到了乡镇(街道)人大的性质、地位、作用和乡镇(街道)人大该如何依法行使权力,进一步明确了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内涵,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了做好乡镇(街道)人大工作的必要性、紧迫性,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工作重点,增添了抓好乡镇(街道)人大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经常邀请参加活动,让乡镇人大主席更加熟悉人大工作
人大工作政治性、法律性、权威性、程序性、规范性、公开性强。讲程序、重规范,是人大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的体现。如何让新上任的乡镇人大主席(街道人大联络处主任)充分认识到人大工作的作用?自区六届人大伊始,凉州区人大常委会就健全邀请乡镇人大主席(街道人大联络处主任)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和参加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各种活动的制度。据统计,自凉州区六届人大以来,共召开区人大常委会会议53次,邀请列席会议的乡镇人大主席(街道人大联络处主任)达229人次;共组织各种活动100多场次,邀请参加活动的乡镇人大主席(街道人大联络处主任)300多人次。不少乡镇人大主席(街道人大联络处主任)认为,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和参加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各种活动,既让他们学到了不少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方面的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直观生动的业务培训,使他们更加熟悉了人大工作的程序和内容。
凉州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沈开祥说:“邀请乡镇人大主席(街道人大联络处主任)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和参加区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各种活动,不仅可以倾听到人民群众的呼声,拓宽民主监督渠道,而且还增强了人大和政府工作的公开度、透明度,在潜移默化中让乡镇人大主席(街道人大联络处主任)懂得了怎样开展人大工作。今后,凉州区人大常委会将一如既往地把这一制度坚持下去,争取一年内让43个乡镇的人大主席(街道人大联络处主任)都能列席一次区人大常委会会议,参加一次活动,从而加强对乡镇(街道)人大工作的指导,增强乡镇人大主席(街道人大联络处主任)的民主法制意识,提高其履行职责能力,促进全区经济跨越式发展。”
注重交流任用,“终点站”变成了“加油站”、“中转站”
过去,乡镇人大主席(街道人大联络处主任)对人大工作不太热情、惰性较强,是因为他们觉得“船到码头车到站”了,进了人大很难再走出去,再也没啥盼头了。针对这种情况,凉州区人大常委会积极向区委建言献策,改变过去乡镇人大主席(街道人大联络处主任)多由乡镇党政班子中即将退居“二线”的领导同志担任的“惯例”,着力选拔年富力强、政治文化素质高、年轻有为的乡镇党政班子成员担任乡镇人大主席(街道人大联络处主任)。凉州区委察纳雅言,所配备的乡镇人大主席(街道人大联络处主任)年龄大多在45岁以下、学历均在大专以上,消解了过去因为年龄结构老化、工作热情不高等原因造成的乡镇人大主席(街道人大联络处主任)职能发挥不完善的问题,切实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乡镇(街道)人大工作的新要求和新期盼。
据了解,自2006年至今,由乡镇人大主席交流到乡镇长、书记(街道党工委书记)的有10人,有效激发了乡镇人大主席(街道人大联络处主任)的工作积极性。
“乡镇人大主席(街道人大联络处主任)的交流重用,既给我区乡镇党委、政府输送了新鲜‘血液’,又增强了新的活力,也使乡镇人大主席(街道人大联络处主任)转变了观念,看到了希望。”凉州区委有关负责同志对人大干部的交流任用给予了较高评价。
凉州区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认为,乡镇人大主席(街道人大联络处主任)从“议员”到“官员”,从“终点站”到“加油站”、“中转站”,无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