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 讲述人大片段】一位代表的为民情怀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5-01-22 13:33:35


             庆阳市人大常委会  屈娅妮



  作为一名“80后”人大机关干部,我亲历了自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见证了这个过程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西北土地上的开花和结果。在这里,我想讲一位人大代表的故事。

  刚到人大机关工作,就见到了庆阳市唯一的全国人大代表——王庆粉,她打扮朴素整洁,说话清脆利落,为人亲切和善。

  2011年的全国人代会上,王庆粉代表又一次向大会提交了“关于解决庆阳市干旱缺水问题”的建议。她在建议中写道:庆阳市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干旱缺水,农业用水紧缺,人畜饮水紧张。水资源未能有效开发利用,已成为掣肘庆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围绕这个主题,王庆粉一口气提了“尽快立项实施扬黄三期工程”、“尽快启动实施马莲河上游苦咸水治理与中下游水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水资源从根本上解决庆阳老区缺水问题”等3件建议。

  为了增加建议的说服力,王庆粉跑遍了庆阳的村塬卯沟,用瓶子采集了不同地段的水样本,连同全市水资源的调研材料,一起送到了国务院总理的面前。在此之前,她提出的关于扬黄二期工程的建议已经落实,能解决最缺水的环县12万人的饮水问题;而她关于庆阳苦咸水淡化工程的建议,国家有关部委也有了回应,2013年拨出专项资金用于苦咸水的淡化,解决了12个乡镇村民的饮水困难。因此,群众亲切地称她为“水代表”。

  一件建议一提到底,“如果不解决,我明年还提。”王庆粉坚定地说:“庆阳这个地方就是干旱缺水,如果能把水的问题解决了还愁啥哩?”2012年7月,庆阳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人大代表深入全市8个县(区),实地调研了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情况。王庆粉也参加了此次调研,每到一处,王庆粉都深入群众家中,和群众拉家常,促膝谈心,真诚地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当她听到群众说,打井打了几百米都不出水,打出来的水上面飘着油花花,大家都不敢喝时,她的眼角泛着泪花,动情地说,你们别担心,我给上面建议,尽快解决大家的吃水难题。

  经常深入一线,了解群众疾苦,对群众的问题摸得很熟。王庆粉不但熟悉下情,还精通上情,由于过去一直在基层从事畜牧业技术推广工作,对国家的方针政策不太了解,但她不服输,天天想着怎么把会开好,怎么履行职责,怎么把最基层老百姓的声音、把她调研了解到的情况反映上去。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以后,她坚持学习如何履职,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她非常关心庆阳的发展,不管是报刊上、电视上,还是网络上有关庆阳的报道和大政方针都是她关注的重点,通过全面系统的学习和深入实地的调研,她的履职能力逐年提高。

  通过深入调研,王庆粉了解到农民工的各项合法权益常常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她说,农民工工资普遍偏低,劳动安全条件差,成为职业病和工伤事故高发群体。她善于用数字来说话:我国有36.5%的农民工面临高温、低温作业问题,41.3%的人工作环境中存在噪音污染,36%的人工作环境存在容易伤及肢体的机械故障隐患,存在粉尘污染问题的为34.7%。为此,她建议,整合社会资源,加快农村敬老院、城市福利院、残疾人托养中心基础建设步伐,使更多的农村“五保户”、城镇“三无”人员和重度残疾人得到集中供养和托养。同时,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扩大覆盖面,力争将处于贫困线以下的困难群众全部列入农村低保对象,逐步实现城乡低保一体化目标。提高农民工最低工资标准,加强对农民工劳动安全条件、养老、医疗保险缴纳等方面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