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宁:两年跟踪监督 坚持问效于“路”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5-01-22 13:34:14
2014年6月,甘肃省静宁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听取审议了县政府《关于全县农村公路建设管护工作有关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和县人大常委会检查组《关于全县农村公路建设管护工作有关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检查报告》。
这是时隔一年之后,农村公路建设管护工作再次成为静宁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的会议议题。
农村公路建设管护工作是一件福泽农村、惠及百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好事、实事,对保障百姓出行方便,助推群众脱贫致富,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早日建成小康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静宁县人大常委会始终把农村公路建设管护作为重大民生工程进行重点关注,坚持跟踪监督问效。
2013年6月,静宁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对全县农村公路建设管护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进行了审议,并发出了审议意见书——
A.首次出诊:倾听群众呼声,对农村公路建设管护工作进行调研
“近几年,农村公路建设管护工作中存在重建轻管、养护不到位、路政执法不严、侵产侵权现象频发、公路破坏严重等现象,造成部分路段通行能力受限,车辆通行不便,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群众有很多意见,建议县人大常委会依法进行监督。”在静宁县人大常委会征求2013年工作要点时,好几个乡镇的人大主席带来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静宁县人大常委会决定将全县农村公路建设管护工作列为2013年重点监督工作之一。
2013年5月至6月,静宁县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先后深入仁大、甘沟、界石、司桥等12个乡镇及县交通运输局、县乡公路养护站等部门和单位,通过实地察看、查阅资料、座谈汇报等方式,对全县农村公路建设管护情况进行了调研。
据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人介绍,静宁县地处南北地震带北段、鄂尔多斯台地的西南缘、六盘山地震带中部,横跨陇山,县内沟壑纵横、坡陡弯急、地质疏松,属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区,并分布有葫芦河、甘沟河、甘渭子河、高界河、红寺河等干支流上百条,给农村公路建设造成了很大困难,工程量大,桥涵配套多,施工周期长,建设难度大。加之县上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自有财力严重不足,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十分短缺,致使路网结构还不完善,主骨架路网没有形成,普遍存在县与乡通一路、乡与乡不通路、村与村之间没有路的现状,而且路面铺装率底,晴通雨阻,给广大群众出行造成极大不便,严重制约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
调查统计,截至2012年底,静宁全县3062公里农村公路中,有沥青、水泥铺装路面的仅755公里,占24.6%,有1400多公里属等外公路,急需进行改造;全县尚有264个行政村未通沥青水泥路,只有极少数的自然村通了沥青水泥路,仅占32.7%,与全省、全市和周边县区差距明显;田间路、产业路建设严重滞后,近几年南部乡镇山地果园发展迅速,但大多数果园田间道路不畅,农业机械和运输工具不能直接到田间地头,严重影响果品生产和销售,制约果品产业发展。
调研组了解到,农村公路除了建设滞后,超限运输现象普遍存在,对建成的路面破坏严重。
调查中,一位当地群众忧心忡忡地说:“新店至治平、李店、仁大、秦安一线和新店至甘沟、县城一线超载运输砂石的车辆较多,仅陇新砂场每天运砂达1000余方,大部分车辆装载砂石30方左右,吨位在40至50吨之间,大大超过了四级公路15至20吨的承载标准,超强度运输致使路面开裂、地基沉陷等病害遍及公路沿线,车辆通行受到很大限制,部分路段仅靠修复无法解决问题,只能重新铺筑。”
力量薄弱、经费欠缺,路政执法管理不能有效进行。农村公路管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也让人震惊。
据了解,静宁县路政管理大队编制为8人,但仅有4名工作人员,执法用车1辆,执法力量薄弱。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每年仅从公路养护经费中划拨一部分资金用于路政管理,工作经费不足,工作开展比较困难。
路政执法管理不到位,导致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乡镇对公路相关法律、规定、政策宣传不到位,落实不力,控制不严,超限超载运输普遍,公路沿线违章建筑、违规采砂、占道经营、乱堆乱放、倾倒垃圾、填埋边沟的现象较为突出,对公路的安全畅通和今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
调研组了解到,静宁县为国家级贫困县,向来财政吃紧,在支持公路建设的同时,很难抽出大量资金投入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养护经费较为短缺,加之近几年国家大力投资,全县积极建设,农村公路里程不断增加,养护任务不断加重,有限的资金和养护力量对目前的养护任务有些力不从心,而且这一现象越来越突出。
调研组发现,县级农村公路养护机构对道路日常巡查不够,不能及早发现并维修路面开裂、路基沉陷和水毁等病害,在一些路段维修养护中施工不彻底,不能根除病害,养护质量不高,导致部分路段病害加剧、大面积受损,小病养成大患,增加了维修难度和成本。而在有些乡镇,公路管养所和村级公路管养组形同虚设,没有配备人员,日常养护几乎没有开展。
B.诊脉开方:对症下药,审议意见破解建管困局
2013年6月,在经过两个多月的深入调研后,静宁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对调研组《关于全县农村公路建设管护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进行了审议,随后,县人大常委会向县政府发出了审议意见书。
针对全县农村公路建设滞后的问题,审议意见书指出,要争取项目,加大投入,助推农村公路建设。
全县各级各部门要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深刻认识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重大意义,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工作,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改善民生、为民谋利的实事、大事来抓。
要抢抓国家加大基础设施领域公共投资力度和国务院支持甘肃发展、六盘山片区扶贫攻坚、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等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建设项目和资金,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为群众出行方便、脱贫致富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针对管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审议意见书指出,要齐抓共管,严格执法,加强农村公路管理。
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呼声,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超限超载治理力度,从源头上减少超限超载对公路的破坏。对超限超载运输、恶意破坏公路的行为,要严格按照《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规定,进行严管重罚。
对农村公路及周边的违规建筑、违规采砂、占道经营、乱堆乱放等侵占路产路权的行为,主管部门要联合相关部门依法予以拆除、取缔。
针对农村公路建设管护工作中存在的重建设轻管护问题,审议意见书指出,要坚持建养并重,落实资金,提高公路养护水平。
县政府及主管部门要深入查找目前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解决面临的困难,采取切实措施,有效解决重建轻管的问题,保障农村公路事业可持续发展。
要提供养护资金和人力保障,逐步加大对农村公路养护的资金投入,力争按省上规定标准,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落实到位。
要落实各级养护责任,按照“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公路养护体制,进一步落实县、乡、村三级公路养护机构的责任,督促做好农村公路养护工作。
C.再次出诊:跟踪检查审议意见书落实情况
审议意见书发出,并不意味着县人大常委会对农村公路建设管护关注的结束。如何保证好“售后服务”?2014年,静宁县人大常委会检查组出发了。
为了确保县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得到有效落实,更为了关系广大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农村公路建设管护工作这一基础性民生工程能够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2014年5月至6月,静宁县人大常委会对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发出的审议意见书落实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
检查组了解到,2013年6月以来,县政府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审议意见非常重视,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成就之一,积极争取项目,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县政府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抢抓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建设项目和资金,2014年,静宁县被列为六盘山片区5个交通扶贫示范试点县之一,国家及省市下达通畅工程建设项目740公里;按照六盘山片区示范试点县实施方案,2015年,国家和省市将为在静宁县下达通畅工程建设项目700公里以上,项目实施后可使该县建制村通畅率达到100%。
成就之二,加强队伍建设,充实建设管理工作力量。2013年6月以来,静宁县交通运输局新调入工作人员7名,充实了农村公路质量监管和路政管理人员力量。并对乡村农村公路建设管护工作人员采取专题培训、以会代训、现场指导等方式,先后组织乡镇监督人员、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参加技术培训316人次,着力提升农村公路工作人员岗位胜任能力和整体技术素质。
成就之三,加大管养力度,确保农村公路安全通畅。县政府进一步加大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投入力度,按照《甘肃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规定和审议意见书的要求,2013年,县乡公路养护站共投入1043万元用于农村公路维修养护,有效确保了主要交通干道的安全畅通。2014年,县财政预算农村公路养护资金205万元,比2013年增加115万元。
检查中发现,虽然县政府和主管部门在农村公路建设管护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但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如建设监管还不到位,路政管理力度不够大,重建轻管问题比较突出,养护职责落实仍不到位,养护经费缺口比较大,养护力量仍比较薄弱等。
D.再次会诊:针对“疑难杂症”细化审议意见,为农村公路发展保驾护航
2014年6月,在静宁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检查组的检查报告和县政府落实审议意见书的情况报告提交会议审议,常委会组成人员及列席会议的部门负责人、乡镇人大主席、人大代表、旁听公民,对审议意见书的细化落实,提出了大量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审议焦点之一,农村公路建设监管。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进才审议时说,建设监管不到位,是造成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差、使用寿命短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严格按照《静宁县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的规定,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监管体系,抓好制度落实,严把各个关口,落实各级责任,加强关键环节的质量监督和指导,强化对施工过程的日常监管,对施工不规范、质量不达标的现象要及时发现,坚决予以纠正,杜绝人情工程、面子工程,努力做到建设一条、达标一条,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还要严格执行工程质量追溯及责任追究制度,严厉查处降低建设标准、偷工减料等行为,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必须返工或重建,对已投入使用、质量问题多的工程,要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并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常委会委员杨华补充道。
列席会议的仁大乡党委书记屈稳强则认为,为了巩固农村通畅工程硬化路建设成果,保障农村公路安全通畅,还要高度重视配套工程建设,把公路附属工程纳入公路规划、设计、建设和竣工验收范围,对配套工程建设不到位,标准、质量不达标的,坚决不予竣工验收,不予拨付经费,要通过强有力的措施,不断提高农村公路抗灾能力,减轻养护任务压力。
审议焦点之二,农村公路路政管理。
县乡公路养护站站长张文江说,近几年,超限超载运输对部分农村公路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超限超载运输整治已迫在眉睫。针对部分路段超限超载运输车辆集中、对公路破坏严重、群众意见大的现状,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超限超载运输治理工作,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联合执法,大力整治超限超载运输。
列席会议的雷大乡人大主席王伟军说,还要加大侵占路产路权行为的查处力度,严格执行公路沿线建设用地报批和建设项目立项审批程序,落实道路两侧红线控制规定;对农村公路及周边的违规建筑、违规采砂、占道经营、乱堆乱放等侵占路产路权的行为,主管部门要联合相关部门依法予以拆除、取缔。
“群众对农村公路相关法规政策了解不多,主管部门还要重视公路建设管护法规政策的宣传教育,提高知晓率。”有旁听公民这样说。
审议焦点之三,农村公路日常养护。
“做好养护工作是农村公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所以,要把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强化监督考核,督促县、乡、村三级养护机构提高思想认识,落实养护责任,扎实开展农村公路日常养护,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列席会议的县人大代表文铭提出建议。
曹务乡乡长崔江鸿说,养护资金缺乏是目前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的重要困难,要全方位、多渠道筹措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政府要逐年加大对县乡公路养护资金的投入力度;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各类养护资金,为县乡公路养护提供资金保障;乡村两级要按照“村民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则,广泛发动、教育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村社道路养护。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维军则指出,建立长效机制是确保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的必要前提。主管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尽快制定出台管理制度;要合理利用农村低保政策和惠农资金受益群众力量,建立稳固的农村公路养护工作队伍;要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养路护路积极性,鼓励群众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主动投工投劳,支持乡村道路养护。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自杰表示,这次会议之后,将在认真分析整理和科学研判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细化审议意见,并将继续跟踪监督农村公路建设管护工作,为农村公路发展保驾护航,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列席会议的副县长王运军当场表态:“农村公路建设管护是加快农民脱贫致富进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政府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管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农村公路建设管护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抓实、抓好。今后将认真研究解决农村公路建设管护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落实责任,强化管理,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加大支持力度,不断提高农村公路建设管护工作水平。”
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人杨飞也表示,将在县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和县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监管,提高公路建设标准和质量;进一步加大路政管理执法力度,大力打击超限超载和公路侵权行为;进一步解决养护资金缺口,提高农村公路养护工作水平;进一步完善工作体制机制,确保农村公路建设管护工作健康发展。
跟踪在继续,问效在继续。据悉,自2014年6月静宁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以来,县政府及主管部门对会议的审议意见高度重视,目前,共衔接争取本年度通畅工程项目953公里,项目资金达4.75亿元。
针对农村公路建设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县政府于8月专题召开了静宁县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建设动员会,把农村公路建设监管作为重中之重,精心部署,严格要求,确保农村公路建设保质保量完成。
针对公路养护和路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继续深化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努力筹集养护资金,管养工作进一步常态化、规范化,保证了农村公路安全通畅;坚决打击非法营运、超限超载等扰乱运输市场秩序的行为,运输市场环境进一步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