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县:健全制度提升履职能力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5-03-20 09:16:01
2014年以来,甘肃省康县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县委中心工作和重大决策部署,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工作需要,坚持边探索、边实践,在行使好权力和发挥代表作用方面,建立了一系列切合实际的监督办法和规章制度,严格按照监督法的规定,充分运用执法检查、工作调研、代表视察、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等形式,充分发挥监督职能,通过开展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加大了监督力度,提高了监督实效,保证人大常委会正确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权。
康县人大常委会坚持“依法规范、务求实效”原则,把制度建设作为规范工作程序、发挥职能作用、提升履职能力、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任务,制定、修订完善了人大工作制度,并认真抓好制度的严格执行,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提高了人大工作的规范化水平。该县人大常委会每次组织的视察、调研、评议、执法检查等活动,都安排代表参加,引导代表找准问题、思考对策、提出建议,让代表在参与中知政情,在实践中增能力,增强了代表的人大意识、代表意识及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了代表的履职能力和水平。
康县人大常委会注重加强对“一府两院”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充分发挥常委会的职能作用,围绕县委的重大决策部署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通过法定程序,及时将县委的主张变成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决议、决定。重视和加强人大机关干部的培养和教育,加强人大机关干部队伍的合理流动,建立起能进能出的良性循环机制。有计划地组织代表旁听法院庭审,使代表了解案情法情,了解司法工作,提高司法监督能力。
康县人大常委会坚持县人大常委会领导联系乡镇人大制度,加强对乡镇人大工作指导,组织乡镇人大主席和工作人员就人大会议制度和议事程序、乡镇人大主席团工作职能、人大规范用语和宣传工作等业务知识进行系统培训,推进了乡镇人大依法开展工作。同时,该县人大常委会还开展了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基层县人大代表和县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两联系”活动,努力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题。2014年,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了120多名基层县人大代表,县人大代表联系了1500多名群众,先后召开座谈会210多次,收集意见、建议370多条,协调帮助基层解决关乎民生的过河难、吃水难、行路难、乘车难问题38件,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本报讯 (通讯员 马步虎)
康县人大常委会坚持“依法规范、务求实效”原则,把制度建设作为规范工作程序、发挥职能作用、提升履职能力、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任务,制定、修订完善了人大工作制度,并认真抓好制度的严格执行,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提高了人大工作的规范化水平。该县人大常委会每次组织的视察、调研、评议、执法检查等活动,都安排代表参加,引导代表找准问题、思考对策、提出建议,让代表在参与中知政情,在实践中增能力,增强了代表的人大意识、代表意识及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了代表的履职能力和水平。
康县人大常委会注重加强对“一府两院”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充分发挥常委会的职能作用,围绕县委的重大决策部署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通过法定程序,及时将县委的主张变成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决议、决定。重视和加强人大机关干部的培养和教育,加强人大机关干部队伍的合理流动,建立起能进能出的良性循环机制。有计划地组织代表旁听法院庭审,使代表了解案情法情,了解司法工作,提高司法监督能力。
康县人大常委会坚持县人大常委会领导联系乡镇人大制度,加强对乡镇人大工作指导,组织乡镇人大主席和工作人员就人大会议制度和议事程序、乡镇人大主席团工作职能、人大规范用语和宣传工作等业务知识进行系统培训,推进了乡镇人大依法开展工作。同时,该县人大常委会还开展了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基层县人大代表和县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两联系”活动,努力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题。2014年,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了120多名基层县人大代表,县人大代表联系了1500多名群众,先后召开座谈会210多次,收集意见、建议370多条,协调帮助基层解决关乎民生的过河难、吃水难、行路难、乘车难问题38件,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本报讯 (通讯员 马步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