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镇人大工作考核的“通渭模式”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5-05-08 14:33:07
近年来,通过目标管理考核、促进乡镇人大工作发展的“通渭模式”,是甘肃省通渭县人大常委会为加强乡镇人大工作指导所做的有益探索和实践。“通渭模式”为:乡镇人大工作纳入乡镇领导班子考核体系——县委与乡镇党委签订乡镇人大工作考核责任书——县人大常委会负责责任书的制定考核——考核结果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审定后报县委——考核分数按比例计入乡镇领导班子总分——列入乡镇人大工作单项奖。
县委重视
将乡镇人大工作纳入目标考核
2014年,全省乡镇(街道)人大工作座谈会之后,通渭县人大常委会在全面调查了解、掌握全县乡镇人大工作状况及参考外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认为,虽然上一级人大对下一级人大不存在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只存在着监督、指导及联系关系,但是人大工作应与时俱进,人大的工作方法也应与时俱进,只要有利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把人大工作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有利于推进乡镇人大工作的开展,有利于调动乡镇人大干部的积极性,人大常委会就不能墨守成规,要敢于探索,对乡镇人大工作实施量化目标考核,必将给乡镇人大的发展带来生机与活力。为此,通渭县人大常委会在认真讨论成熟后,专题向县委进行了汇报,提出了乡镇人大工作考核的“通渭模式”。经县委第六十七次常委会议讨论决定,在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中,将乡镇人大工作列入党委考核范围。
人大落实,乡镇人大工作考核细则出台
通渭县委常委会决定将乡镇人大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后,要求县人大常委会负责拿出具体的考核细则报县委常委会审定后组织实施。
通渭县人大常委会及早着手,进行了考核细则的制定。一是深入调查,听取意见。根据人大工作业务范围及乡镇人大工作实际,通渭县人大常委会在初步拟定了考核细则的基本框架后,召开主任会议专题进行研究,初步形成了《乡镇人大工作目标管理责任考核细则(征求意见稿)》;随后,广泛征求了乡镇党委、乡镇人大、乡镇人大代表以及人大工作者的意见,并根据征集到的意见建议,整理汇总后,再次提交主任会议讨论。二是认真研究,确定内容。主任会议认真研究了反馈的意见及建议,最后确定了比较切合实际的考核细则,报经县委常委会审定通过。考核内容基本涵盖了乡镇人大的主要工作,分为党委领导、人代会召开、代表工作、监督工作和自身建设5个大项、18个小项。
在考核的总体设计上,通渭县人大常委会注重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党委领导,主要是每年专题研究人大工作,保障乡镇人大依法开展工作情况,乡镇人大办公室是否运转正常,乡镇人大工作人员配备等方面。人代会召开,主要看人代会的各项筹备工作,组织召开预备会议和正式会议,听取和审议各项工作报告,依法完成选举任务情况以及人代会是否程序合法、议程完整、各项材料符合要求。代表工作,主要是代表之家运行、人大代表工作室创建、代表小组活动开展、代表学习培训、代表视察、代表联系选民、向代表通报政情、代表述职工作、开展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等情况。监督工作,主要是每年组织开展专题调研情况、代表意见建议督办情况。自身建设,主要是工作制度是否健全、每年是否有工作计划并向县人大常委会报送、宣传报道以及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开展工作等情况。
组织实施,乡镇人大工作考核全面兑现
为了把乡镇人大工作开展情况引入竞争机制,真正达到表彰先进,激励后进,促使全县乡镇人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目的,通渭县人大常委会在组织考核实践中,主要运用了以下方法:一是年中督查与年末考核相结合。即年中督导小结,查缺补漏;年末量化考核,对照每一具体工作落实情况量化打分,算出最终得分。二是考核中听、看、议相结合。听,即听人大主席工作汇报、听人大代表意见;看,即看制度建设、看工作记录、看办公条件、看档案资料;议,即考核组与乡镇党委书记、乡镇人大主席、人大工作人员就本年度的工作进行双向交流探讨。三是通报与奖励相结合。考核结束后,考核组向主任会议汇报考核情况,并拟定书面考核情况报送县委,县委考核组将乡镇人大工作考核成绩按比例计入乡镇领导班子考核总分。全县考核结束后,县委将全县考核情况进行整体通报,在当年考核中获得前三名的乡镇人大,会在县委工作会议上进行表彰。
创新机制,乡镇人大工作得到明显加强
乡镇人大工作考核机制的引入,对乡镇党委、乡镇人大和乡镇政府搞好人大工作形成了倒逼效应。从考核情况来看,乡镇人大工作发生了明显变化。
党委对乡镇人大工作的领导得到了加强。自从把乡镇人大工作列入乡镇领导班子考核范围之后,乡镇党委进一步加强了对乡镇人大工作的领导,把乡镇人大工作列入党委的议事日程。乡镇党委在年初认真研究和部署乡镇人大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工作汇报;对乡镇人大关于人大工作的请示、报告等,能及时召开会议研究、批复。乡镇人大的办公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各乡镇人大均设立了人大工作办公室,启用了人大办公室印章,配置了必要的办公设施,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负责人大日常工作。乡镇人大主席安排政府工作少了,投入乡镇人大工作多了,主席的专职化程度逐步提高。
乡镇人大工作整体得到了加强。从考核情况来看,各乡镇人大工作相比以前,整体上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主要是:制度建设逐步规范化。全县18个乡镇人大都建立了工作制度,重点建立完善了讨论决定重大事项规定、议事规则等会议制度,视察、执法检查、评议等监督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学习培训等自身建设方面的制度,联系代表、办理代表建议、代表述职等代表工作制度,以及档案资料管理等其他日常工作制度。代表活动逐步经常化。各乡镇人大组织人大代表学习、视察、执法检查、开展代表小组活动已基本走上了规范化轨道。
乡镇政府接受监督的主动性得到了加强。从考核实践情况看,各乡镇政府除能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外,还能为人大依法开展的各项工作提供保障,主动办理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等。
乡镇人大工作队伍得到了加强。从考核情况来看,全县18个乡镇人大主席都能安心本职工作、履行法定职责、钻研人大业务;能够紧紧围绕本行政区域内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事关全局性的问题、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工作;在干中求变,在变中求新,以有为争有位,以成绩争权威;各乡镇人大办公室工作人员工作有目标、肩上有担子、心中有压力,信心更足、干劲更大了。 李岳 郑昕
县委重视
将乡镇人大工作纳入目标考核
2014年,全省乡镇(街道)人大工作座谈会之后,通渭县人大常委会在全面调查了解、掌握全县乡镇人大工作状况及参考外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认为,虽然上一级人大对下一级人大不存在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只存在着监督、指导及联系关系,但是人大工作应与时俱进,人大的工作方法也应与时俱进,只要有利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把人大工作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有利于推进乡镇人大工作的开展,有利于调动乡镇人大干部的积极性,人大常委会就不能墨守成规,要敢于探索,对乡镇人大工作实施量化目标考核,必将给乡镇人大的发展带来生机与活力。为此,通渭县人大常委会在认真讨论成熟后,专题向县委进行了汇报,提出了乡镇人大工作考核的“通渭模式”。经县委第六十七次常委会议讨论决定,在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中,将乡镇人大工作列入党委考核范围。
人大落实,乡镇人大工作考核细则出台
通渭县委常委会决定将乡镇人大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后,要求县人大常委会负责拿出具体的考核细则报县委常委会审定后组织实施。
通渭县人大常委会及早着手,进行了考核细则的制定。一是深入调查,听取意见。根据人大工作业务范围及乡镇人大工作实际,通渭县人大常委会在初步拟定了考核细则的基本框架后,召开主任会议专题进行研究,初步形成了《乡镇人大工作目标管理责任考核细则(征求意见稿)》;随后,广泛征求了乡镇党委、乡镇人大、乡镇人大代表以及人大工作者的意见,并根据征集到的意见建议,整理汇总后,再次提交主任会议讨论。二是认真研究,确定内容。主任会议认真研究了反馈的意见及建议,最后确定了比较切合实际的考核细则,报经县委常委会审定通过。考核内容基本涵盖了乡镇人大的主要工作,分为党委领导、人代会召开、代表工作、监督工作和自身建设5个大项、18个小项。
在考核的总体设计上,通渭县人大常委会注重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党委领导,主要是每年专题研究人大工作,保障乡镇人大依法开展工作情况,乡镇人大办公室是否运转正常,乡镇人大工作人员配备等方面。人代会召开,主要看人代会的各项筹备工作,组织召开预备会议和正式会议,听取和审议各项工作报告,依法完成选举任务情况以及人代会是否程序合法、议程完整、各项材料符合要求。代表工作,主要是代表之家运行、人大代表工作室创建、代表小组活动开展、代表学习培训、代表视察、代表联系选民、向代表通报政情、代表述职工作、开展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等情况。监督工作,主要是每年组织开展专题调研情况、代表意见建议督办情况。自身建设,主要是工作制度是否健全、每年是否有工作计划并向县人大常委会报送、宣传报道以及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开展工作等情况。
组织实施,乡镇人大工作考核全面兑现
为了把乡镇人大工作开展情况引入竞争机制,真正达到表彰先进,激励后进,促使全县乡镇人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目的,通渭县人大常委会在组织考核实践中,主要运用了以下方法:一是年中督查与年末考核相结合。即年中督导小结,查缺补漏;年末量化考核,对照每一具体工作落实情况量化打分,算出最终得分。二是考核中听、看、议相结合。听,即听人大主席工作汇报、听人大代表意见;看,即看制度建设、看工作记录、看办公条件、看档案资料;议,即考核组与乡镇党委书记、乡镇人大主席、人大工作人员就本年度的工作进行双向交流探讨。三是通报与奖励相结合。考核结束后,考核组向主任会议汇报考核情况,并拟定书面考核情况报送县委,县委考核组将乡镇人大工作考核成绩按比例计入乡镇领导班子考核总分。全县考核结束后,县委将全县考核情况进行整体通报,在当年考核中获得前三名的乡镇人大,会在县委工作会议上进行表彰。
创新机制,乡镇人大工作得到明显加强
乡镇人大工作考核机制的引入,对乡镇党委、乡镇人大和乡镇政府搞好人大工作形成了倒逼效应。从考核情况来看,乡镇人大工作发生了明显变化。
党委对乡镇人大工作的领导得到了加强。自从把乡镇人大工作列入乡镇领导班子考核范围之后,乡镇党委进一步加强了对乡镇人大工作的领导,把乡镇人大工作列入党委的议事日程。乡镇党委在年初认真研究和部署乡镇人大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工作汇报;对乡镇人大关于人大工作的请示、报告等,能及时召开会议研究、批复。乡镇人大的办公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各乡镇人大均设立了人大工作办公室,启用了人大办公室印章,配置了必要的办公设施,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负责人大日常工作。乡镇人大主席安排政府工作少了,投入乡镇人大工作多了,主席的专职化程度逐步提高。
乡镇人大工作整体得到了加强。从考核情况来看,各乡镇人大工作相比以前,整体上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主要是:制度建设逐步规范化。全县18个乡镇人大都建立了工作制度,重点建立完善了讨论决定重大事项规定、议事规则等会议制度,视察、执法检查、评议等监督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学习培训等自身建设方面的制度,联系代表、办理代表建议、代表述职等代表工作制度,以及档案资料管理等其他日常工作制度。代表活动逐步经常化。各乡镇人大组织人大代表学习、视察、执法检查、开展代表小组活动已基本走上了规范化轨道。
乡镇政府接受监督的主动性得到了加强。从考核实践情况看,各乡镇政府除能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外,还能为人大依法开展的各项工作提供保障,主动办理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等。
乡镇人大工作队伍得到了加强。从考核情况来看,全县18个乡镇人大主席都能安心本职工作、履行法定职责、钻研人大业务;能够紧紧围绕本行政区域内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事关全局性的问题、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工作;在干中求变,在变中求新,以有为争有位,以成绩争权威;各乡镇人大办公室工作人员工作有目标、肩上有担子、心中有压力,信心更足、干劲更大了。 李岳 郑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