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破解经济发展难题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5-05-08 14:43:12

  人大履职,不是说一年简单地搞几次检查和调研,而是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看地方发展需要我们干什么,找到制约发展的问题在哪里,指出加快发展的出路是什么。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来说,这就是大局观念,这就是抓大事、议大事……

新常态下破解经济发展难题
——平凉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中小企业促进法执法检查综述
 
  走进平凉工业园区,一股浓郁的醋香味弥漫开来。在金江集团副食有限责任公司的食醋酿造车间,工人们穿着消毒工作服,进料出料、操作仪表、包装、质检、搬运,忙个不停,地方名牌“玄鹤洞”牌米香醋正是从这里生产并销往陕、甘、宁、青4省区的80多个县市区的。目前,像金江副食公司这样落户平凉工业园区的企业已达184家,从业人员1.2万多人。
  平凉市新城区绿地广场,高达25层的平凉商会大厦拔地而起,除了“地标性建筑”头衔外,该大厦还是民营经济的“四大中心”,即服务中心、商会中心、会展中心和商务中心,是为非公企业提供政策、法律、培训、信息、融资和咨询等服务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在这一思路的主导下,平凉市下活了中小企业发展一盘棋,特别是在近两年经济下行的新形势下,千方百计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成为平凉破解经济发展难题的突破口。于是,忽如一夜春风来,中小微企业在平凉大地遍地开花。
  迎风破浪,逆流而上。平凉市中小企业加速发展的动力何在?
  “去年以来,政府的服务更细致了,企业办事手续更加简化了,融资也更加便利了。”华亭县宏源牧业公司董事长禹宏说出了他的感受。
  “这和市人大常委会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说起这一年来的变化,平凉市工信委主任程斌杰认为,“市人大常委会去年开展执法检查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破题:新常态下地方经济发展的潜力在哪里
  经济新常态,从国家层面看,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中国GDP增速从2012年起开始回落,告别了过去30多年平均10%左右的高速增长。
  从地方层面看,受宏观经济影响,平凉市经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2013年,全市投资增长放缓,消费拉动乏力;煤电市场需求萎缩、价格低迷,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下降,止滑企稳任务艰巨;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特色产业提质增效难度大。受这些因素影响,全市经济整体增长乏力。
  “平凉经济发展的潜力在哪里?”
  “人大及其常委会应该为全市经济发展做些什么?”
  2014年初召开的一次常委会主任会议上,与会人员的话题都集中在这两个问题上。
  为了找到答案,平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分头带队深入政府各部门调研,并公开向常委会委员、市人大代表、全市群众征集2014年监督工作议题。
  “经调研了解,近年我市中小企业发展迅速,数量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其所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接近半壁江山。我们认为,我市经济的发展要更加重视、支持和依靠中小企业。”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出台一系列扶持非公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以来,我市中小企业在带动地方产业发展、吸纳就业和税收贡献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应该大力支持。”
  “中小企业行业分布广,经营灵活,市场前景广阔,在我市大型支柱企业较少的情况下,是我市经济发展保持活力的重要力量和发展方向。”
  ……
  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在审议确定2014年重点监督议题时,大家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中小企业发展。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赵景山说:“我同意大家的看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不仅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需要,更是发展平凉经济的需要,我觉得从监督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角度切入比较好。”
  于是,对全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甘肃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以下简称“一法一条例”)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并正式摆上了市人大常委会的议事日程。
检查:中小企业发展的困难是什么
  执法检查查什么?怎么查?
  “‘一法一条例’规定的内容很多,但我们要抓住一个关键,那就是我市中小企业发展的困难是什么?抓住这个关键,就抓住了‘牛鼻子’。”平凉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国安说。
  为了把问题查实、查清,市人大常委会狠下了一番功夫。
  前期准备:坚持问题导向有的放矢
  在前期准备阶段,除了深入学习“一法一条例”和相关政策外,由常委会分管副主任牵头,组织有关工委认真研究制定了检查提纲。
  提纲以法律规定为依据,以需要了解的问题为导向,共设定了“中小企业基本情况”、“法规执行情况”、“问题和建议”3大类15个方面50多个问题。通过“找答案”的方式,全面了解法律法规执行和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情况,使检查做到了有的放矢。
  实地查看:换位思考查点看面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执法检查中进行现场实地查看时,执法检查组换位思考,不站在人大的角度看问题,而是站在企业的角度看问题。
  逐环节看:从企业的注册登记、规划用地、融资贷款、生产销售、税收减免等环节,看企业在办事过程中哪个环节遇到“卡脖子”。
  逐行业看:从农业和粮油加工到工业,从房地产开发到建筑业,从交通运输到物流仓储业,从金融服务到旅游业,看不同行业的企业在发展中存在什么共性问题。
  逐县区看:从市政府所在地崆峒区到平凉工业园区,从最南面的华亭县到最西面的静宁县,看县区政府在法律和政策执行上哪些方面还不到位。
  问卷调查:数据对比综合分析
  “面对面地问,难免让人心存顾虑,反映的情况也就有水分,那么我们就背对背,让人都能说真话、说实话。”市人大常委会财经与城建工委原主任冯天祥介绍了进行问卷调查的原因。
  精心设计,突出主要方面。常委会组织人员认真研究法律法规内容,结合当前企业发展中反映较为强烈的一些困难和问题,精心设计了调查问卷。
  问卷调查的对象主要是企业负责人及职工,内容涵盖对法律的知晓率、生产经营、筹融资等共计14个问题,个个直面企业发展难题。
  数据分析,查找主要问题。检查结束后,工作人员对收回的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纵向分析,逐题逐选项进行统计,看同一个问题哪一种情况占比大,比较突出;横向分析,看同一个方面在不同企业、不同县区之间有哪些共性问题。据此,工作人员撰写了分析报告,总结出了企业发展中比较突出的困难和问题。
  座谈讨论:征求意见反馈问题
  “请各位企业负责人谈谈,你们遇到的最大困难和问题是什么?”
  “目前,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得到底怎么样?”
  “县(区)政府在服务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出台了哪些优惠政策?搭建了哪些服务平台?”
  ……
  执法检查组在各县(区)检查座谈会上,没有按照惯例先听汇报、后谈意见、检查组带队领导最后讲话的模式进行,而是改由检查组成员提问,参会人员作答,一问一答,需要了解的情况逐渐清晰。
  同时,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市直机关座谈会上,还征求了企业代表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意见建议,由检查组汇总整理后,反馈给各有关部门进行整改,并要求将整改情况及时书面汇报检查组。
结论:法律法规的实施成效怎么样
  实地检查结束后,执法检查组召开会议,对全市的整体情况进行了汇总。
  大家一致认为,总体上看,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是比较好的。近年来,市、县(区)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近20个政策文件,通过建立7个工业园区(集中区),不断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搭建银企对接平台,组织开展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职工培训,进行中小企业质量、环境管理和产品认证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极大地优化了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为企业在平凉大地生根发芽,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在对政府所作工作“点赞”的同时,大家把焦点主要汇聚在存在的问题上。
  检查组认为,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是:扶持政策落实不够到位,国家和省、市一系列相关优惠扶持奖励政策没有得到较好落实;融资、土地、人才“三难”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仍然是制约全市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现有中小企业服务平台门类不全,服务单一,信用体系建设滞后;中小企业和企业家队伍素质亟待提高,全市中小企业整体上生产经营管理粗放,企业管理现代化程度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合力还没有形成,部门和行业之间存在多头管理、重叠管理和条块分割等问题。
建议:
中小企业发展的出路在何方
  “问题找到了,事情就好办了。”王国安介绍说,根据“一法一条例”的规定,结合平凉实际,检查组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建议:
  在创优发展环境方面,建议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办事程序,并按要求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发展基金。坚持银企对接,加快中小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把企业用地纳入土地供应计划,解决好融资、土地两大难题。
  在落实扶持政策方面,建议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切实落实好国家和省上出台的各类扶持政策,注重与本地发展项目对接,为中小企业争取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同时,解决好中小企业用工难、人才缺的问题。
  在拓宽发展领域方面,建议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鼓励中小企业通过合资、收购、兼并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引导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进入城市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医疗、金融等领域开展经营活动,扩展企业经营范围。
  在健全服务体系方面,建议大力推进涉企法律法规宣传、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才交流等平台建设,引导支持中小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开展技术合作,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在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方面,建议制定实施企业经营管理队伍培训计划,分层分类分行业对企业家开展创业咨询、融资辅导、市场开拓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培训,提高企业家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在完善发展机制方面,建议整合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工作机构,建立和完善相关议事决策机制,制定中小企业长期发展规划,明确行业主管部门职责,建立健全抓总有力、协作紧密的发展推进机制。
  “经过我们认真研究讨论,六易其稿,最终将这些建议写进了执法检查报告。去年4月28日,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我们的报告,与会人员对报告都很满意。”参与全程执法检查和报告起草的同志如是说。
整改:服务企业发展政府应该干什么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将执法检查报告上报市委后,随即便被批转市、县(区)各级党组织,要求抓好落实。
  “在我看来,市委批转这次执法检查报告,一方面是因为检查搞得扎实,问题找得准,建议科学可行,更重要的是,站在全市的高度,为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破了题,找到了促进全市中小企业发展的方向和出路。”对此,赵景山谈了自己的看法。
  审议意见转交后,市政府高度重视,先后两次进行了督办,各有关职能部门及金融企业也结合自身职责,采取措施,积极进行了整改落实。
  针对扶持政策落实不够到位的问题,制定了《平凉市行政审批目录管理办法》,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71项,将市直部门186项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纳入政务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办理。2014年,市政府预算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610万元,较2013年增长52.5%;为66户中小微企业争取到位资金7732万元……
  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引导各银行内部设立了小微企业专营机构或网点,推出了一系列金融产品,与市内8家银行逐一对接,实施对接项目85个,支持31个项目贷款到位资金3.58亿元……
  针对中小企业用地难的问题,市政府计划每年拿出不低于新增建设用地计划5%的专项指标,优先安排扶持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中小企业用地需求……
  针对中小企业用人难的问题,举办大型人才招聘会两场次,为208家企业签约2500人;组织市内外158家用工企业开展了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签订就业意向1230人;开展企业职工技能大赛和技术培训,培训职工2000多人次,技能鉴定1600多人……
  针对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的问题,制定了《平凉市关于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平凉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管理办法》,全市认定省级示范平台4家,市级20家,县级25家,与526家企业建立了服务协作关系,为1685家企业提供了相关服务……
  针对企业家素质亟待提高的问题,制定和实施紧缺急需人才培养规划,举办各领域企业高端紧缺人才和骨干专业人才岗位能力培训班10期,培训263人……
  针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合力不够的问题,市政府把中小企业发展纳入年度综合责任书考评范畴,制定出台了《平凉市中小企业统计监测分析制度》,实现了统计信息资源共享……
  功夫在诗外。
  正因为有了人大常委会、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才有了本文开头所提到的一幕幕。
  “人大履职,不是说一年简单地搞几次检查和调研,而是要站在全市的高度,看地方发展需要我们干什么,找到制约发展的问题在哪里,指出加快发展的出路是什么。我想,对人大来说,这就是大局观念,这就是抓大事、议大事。”赵景山说。 张涵 台自文 李宝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