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山:真帮实扶促发展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5-05-12 10:47:49
“县人大常委会机关的同志给我们安装了这么多路灯,重新修建了人民舞台,还为我们硬化了村内巷道,带领群众办起了产业。现在,我们村变化可大了,街道和镇上一样干净,下雨天出门不怕湿脚,晚上路灯亮起来,整个村里都灯火辉煌,逢年过节还可以组织村民跳跳舞,群众心里都很感谢他们!”近日,笔者在甘肃省武山县四门镇四门村采访时,村主任兰岁保高兴地这样说。
去年以来,武山县人大常委会机关把双联行动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有力举措,在延续帮扶的基础上,突出“强基础、增活力、促发展”主题,深入四门镇四门村创造性地开展帮扶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建好基础设施,让群众的心“亮”起来了
四门村辖四门、水泉湾两个自然村,599户2310人,两个自然村之间仅有一条山间小道相连,村内巷道硬化面积不到30%,行路难就成了四门村最大的问题。为切实改善四门村人居环境,武山县人大常委会机关积极协调资金16万元,新修一条长4.5公里、宽4.5米的农田产业路,彻底结束了两自然村之间不通道路的历史;捐助水泥80余吨,对四门村剩余的9条3000多米村内巷道全部进行了硬化,极大方便了群众出行;协调资金2万元,安装路灯52盏,新建了垃圾池,捐赠了价值1.6万元的环保垃圾箱20个,推进了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当前,四门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已明显改善,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拉近。
丰富群众生活,让群众精神“富”起来了
为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倡树新风,促进和谐,武山县人大常委会机关积极协调项目资金30多万元,在四门村文化广场新建一座人民舞台,并对文化广场进行了硬化美化。联系县卫生、科技、文化等部门,开展了送科技、文化、卫生、法律下乡系列活动,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如今,每逢农闲或重大喜庆节日,群众均会自发出门健身和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
发展特色产业,让群众腰包“鼓”起来了
为让群众切实富裕起来,武山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多次来到四门村,深入联系户,对村情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并多次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村组干部、群众代表的意见,积极帮办群众支持、适合发展的特色产业。目前,村已成立了食醋生产专业合作社,按照“公司+农户”模式,引导100多户食醋生产户加入专业合作社,提供产、供、销服务,提高市场竞争力,使四门村的食醋源源不断销往外地,已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仅食醋一项,户均收入已达到1万元以上,真正将产业优势变成了经济优势。同时,积极协调联系县林业部门,经过实地调研,结合区位优势,在该村规划连片建设标准化优质果园500多亩,无偿提供优质苹果树苗25000多棵,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又一产业,大大加快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深受群众欢迎。(通讯员 王玉峰)
去年以来,武山县人大常委会机关把双联行动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有力举措,在延续帮扶的基础上,突出“强基础、增活力、促发展”主题,深入四门镇四门村创造性地开展帮扶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建好基础设施,让群众的心“亮”起来了
四门村辖四门、水泉湾两个自然村,599户2310人,两个自然村之间仅有一条山间小道相连,村内巷道硬化面积不到30%,行路难就成了四门村最大的问题。为切实改善四门村人居环境,武山县人大常委会机关积极协调资金16万元,新修一条长4.5公里、宽4.5米的农田产业路,彻底结束了两自然村之间不通道路的历史;捐助水泥80余吨,对四门村剩余的9条3000多米村内巷道全部进行了硬化,极大方便了群众出行;协调资金2万元,安装路灯52盏,新建了垃圾池,捐赠了价值1.6万元的环保垃圾箱20个,推进了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当前,四门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已明显改善,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拉近。
丰富群众生活,让群众精神“富”起来了
为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倡树新风,促进和谐,武山县人大常委会机关积极协调项目资金30多万元,在四门村文化广场新建一座人民舞台,并对文化广场进行了硬化美化。联系县卫生、科技、文化等部门,开展了送科技、文化、卫生、法律下乡系列活动,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如今,每逢农闲或重大喜庆节日,群众均会自发出门健身和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
发展特色产业,让群众腰包“鼓”起来了
为让群众切实富裕起来,武山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多次来到四门村,深入联系户,对村情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并多次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村组干部、群众代表的意见,积极帮办群众支持、适合发展的特色产业。目前,村已成立了食醋生产专业合作社,按照“公司+农户”模式,引导100多户食醋生产户加入专业合作社,提供产、供、销服务,提高市场竞争力,使四门村的食醋源源不断销往外地,已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仅食醋一项,户均收入已达到1万元以上,真正将产业优势变成了经济优势。同时,积极协调联系县林业部门,经过实地调研,结合区位优势,在该村规划连片建设标准化优质果园500多亩,无偿提供优质苹果树苗25000多棵,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又一产业,大大加快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深受群众欢迎。(通讯员 王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