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贫困村脱贫致富“把脉开方”——正宁县人大常委会调研西坡乡韩坳村扶贫攻坚工作小记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2015-05-19 06:45:03

  “家里有多少亩地?主要种植什么作物,发展什么产业?”“养了多少只羊?”“去年收入是多少?”“最急需帮助解决的困难是什么?” ……在拉家常的过程中,正宁县人大代表详细了解了该县西坡乡韩坳村群众对脱贫致富的想法和打算,听取了他们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期望和建议。
  西坡乡韩坳村地处林缘山区,该村农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缓慢,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落后,增收渠道单一。全村402户2121口人,现有贫困人口1063人,贫困面达52.6%,是全县14个省定贫困村之一。制约韩坳村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出路在哪里?困难群众最急需政府帮助解决的困难有哪些?带着这些问题,5月5日,正宁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县人大代表及县委农村部、扶贫办、西坡乡主要负责人赴正宁县西坡乡韩坳村入村组、访农户、下田地,对该村扶贫攻坚工作进行了调研。
  调研组每到一户贫困户家中,都实地察看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详细了解他们的产业发展及经济收入情况,仔细倾听群众的需求和期望,详细填写《入户调查问卷》,一起查找贫困原因,研究增收致富方法,鼓励他们要树立信心,通过政府的扶持和自己辛勤劳动,争取早日脱贫致富。
  在贫困户徐都学家里,调研组得知他承包了40多亩土地,种植玉米15亩、紫苏15亩,定植树苗15亩,年总收入2万多元,但由于父亲残疾,身患重病,每年看病就医开销需上万元。调研组鼓励他要坚定信心,要依靠科技,合理安排增收产业,提高土地收益率。
  在贫困户张岁红家里,得知她家老人常年患哮喘病,住院花费8000多元,因手续不全,未报销农村合作医疗这一情况时,调研组要求乡村干部帮助她完善相关住院手续,争取尽快报销,减轻经济负担,防止因病返贫。
  融资难、贷款难是困扰韩坳村群众发展致富产业的主要难题。“群众贷款的积极性高吗?”“贷款利息高不高?”“能不能按期还款?”在详细了解具体情况后,调研组强调,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改进信贷管理模式,加大对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内的农户、企业及经济组织支持力度,让金融扶贫更多地惠及广大贫困群众。财政、扶贫等部门要加强沟通,协作配合,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努力破解扶贫开发融资难的问题。
  在随后召开的乡、村、组和群众代表参加的座谈会上,调研组指出,西坡乡韩坳村要按照全省“1236”扶贫攻坚行动要求,把握好“五个精准”的实质,把工作做细、做实,把基础扎牢筑稳,结合苗林、种植、养殖有基础的实际,引导贫困群众开阔眼界、拓展思路,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使群众自愿自主地投入到致富产业的发展上来。
  调研组强调,扶贫工作要积极探索一些符合群众愿望和当地实际的做法,从群众生产生活便利化出发,最大限度地把政策、资金、项目向贫困户倾斜,创新扶贫方式方法,重点先解决群众饮水、用电、行路、就医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中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在加快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和贫困群众培训中不断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早日改变贫困乡村的落后面貌,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
  调研组要求,相关部门及乡村干部在扶贫工作中,要深入调查研究,善于发现新问题,研究新情况,探索符合村情户情的扶贫新路子。要研究扶贫政策,摸清摸准贫困家庭根源,结合实际,想方设法,解决其经济拮据、居住条件简陋、上学费用支付难、收入结构单一等问题。要根据实际,加强农民文化素质和农作物种植技术培训,宣传新技术新思路,最大程度提高农作物收益。要结合村情实际,因地制宜,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鼓励贫困群众增强信心,下定决心,上下齐心,以苦干实干的精神,闯出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要坚持基础攻坚与产业培育同抓,加大“输血”与促进“造血”并重,不断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创新路径,推动扶贫攻坚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师正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