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电子商务与精准扶贫脱贫有机结合起来——宕昌县人大常委会助推电子商务发展侧记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5-11-02 09:06:50
竹院乡竹院村柳志明开了1家网店,主要销售纹党、大黄、黄芪等中药材,不足一年线上销售额34万元,线下销售额达200多万元,帮扶贫困户60多户。
2015年9月15日至16日,随着调研工作的推进,全县电子商务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作用渐次呈现在甘肃省宕昌县人大常委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情况调研组面前。
宕昌县16个电商扶贫试点乡镇已建成乡级电商扶贫服务站2个,在50个电商扶贫试点村中已建成21个电商扶贫服务点,每个试点村有一个标准化示范网店,帮扶贫困户开通网店186家,为3600多户贫困群众销售中药材等农产品,实现增值2043.5万元,带动297户贫困户创业。
截至目前,宕昌县共开通网店817家,其中,注册资金300万元以上6家、200万元以上9家、100万元以上12家,皇冠2家、1钻以上18家,开发网络产品53大类264种,线上销售额4473.46万元。县乡网络宽带实现全覆盖,全县366个行政村有264个开通网络宽带,覆盖率达到78.5%。
为了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宕昌县鼓励扶持能人大户、返乡创业青年、未就业大学生积极参与电商业务,并定期对网商和网店从业人员进行精准化培训。目前,已开展培训20次4500人,完成了16个电商扶贫试点乡镇2500人次的培训任务,逐步建立了一支熟练掌握和运用网络技术推广营销农特产品的网商队伍。
经多方研究论证,宕昌县开发出适合网上销售的黄芪红枣枸杞茶等8种药膳产品。同时,建立了“线上+线下”的中药材药膳产品销售平台,并在全县100多家网店集中推广营销,将其作为宕昌县电商产品的主打品牌。此外,哈达铺紫皮大蒜、哈达铺粉条,宕昌蕨菜、羊肚菌、燕麦、蔓茎油、土蜂蜜、野草莓、农资及羌藏文化民间手工艺品等系列电商品牌已初步形成。
2014年,宕昌县邮政局在全省率先推出中国邮政电商“优惠寄”VIP业务,这是专门针对当地电商企业和网店店主的一项优惠业务。
为了保障电子商务扶贫工作顺利进行,宕昌县建立了把贫困户培育成网商、把农产品培育成网货、把贫困村培育成网货供应基地、把农村闲散劳动力培育成电商致富领头人的四个电商扶贫培育机制,建立了“双联+电商+精准扶贫”的帮扶机制、“电商扶贫服务点带村带户”增收带贫机制、增收节支便民服务机制和激励扶助机制的四个电商扶贫帮带机制。同时,结合双联惠农贷款和电商扶贫贴息贷款政策,鼓励扶持更多的合作社和群众加入到网商队伍中来。
通过实地调研,宕昌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发现,境内山大沟深,没有高速公路和铁路,仅有一条212国道穿境而过,交通不便,农产品运输成本高,物流服务点建设滞后,全县仅有49个服务点,物流不畅。
虽然县内农产品资源丰富,种类多,但许多农产品没有质量认证和地理标志认定,缺乏标准化农产品,特别是中药材受自然条件和市场影响较大,生产销售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预知性,标准化程度低,市场准入不高。
受传统营销方式影响,许多农民缺乏网络知识,对电子商务持怀疑态度,而一些掌握电子商务技术和营销战略的人,大多选择在城市立足发展,致使农村电子商务人才严重缺乏,影响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2015年9月30日,宕昌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的调研报告、县政府关于全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情况的报告。
这次会议提出的审议意见要求,县政府要在现有网店的基础上,重点开办一批有潜力的网店,确保网店数量稳步增长。要加强对新开网店、零售网店和经营业绩千元以下网店的运营指导和扶持帮助,进一步提升网店质量。
发展电子商务过程中,一定要十分注重产品质量,下大功夫开发一些原生态无公害农产品,做好产品注册、质量认证和包装工作,大力建设网货供应基地,发挥品牌效应,打造品牌产品,加强质量监管,诚实守信经营。
依托现有培训资源,重点对大学生村官、农村创业青年、致富带头人和中药材专业户、电商经营户等开展精准化培训,提升电商人才的能力,建设一支熟练掌握运用网络技术销售农产品的服务队伍。
要把电子商务工作与农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有机结合起来,将其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和评奖选优的重要依据,纳入年度考核体系,严格考核,责任到人,奖优罚劣,赏罚分明。 王仲毅
2015年9月15日至16日,随着调研工作的推进,全县电子商务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作用渐次呈现在甘肃省宕昌县人大常委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情况调研组面前。
宕昌县16个电商扶贫试点乡镇已建成乡级电商扶贫服务站2个,在50个电商扶贫试点村中已建成21个电商扶贫服务点,每个试点村有一个标准化示范网店,帮扶贫困户开通网店186家,为3600多户贫困群众销售中药材等农产品,实现增值2043.5万元,带动297户贫困户创业。
截至目前,宕昌县共开通网店817家,其中,注册资金300万元以上6家、200万元以上9家、100万元以上12家,皇冠2家、1钻以上18家,开发网络产品53大类264种,线上销售额4473.46万元。县乡网络宽带实现全覆盖,全县366个行政村有264个开通网络宽带,覆盖率达到78.5%。
为了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宕昌县鼓励扶持能人大户、返乡创业青年、未就业大学生积极参与电商业务,并定期对网商和网店从业人员进行精准化培训。目前,已开展培训20次4500人,完成了16个电商扶贫试点乡镇2500人次的培训任务,逐步建立了一支熟练掌握和运用网络技术推广营销农特产品的网商队伍。
经多方研究论证,宕昌县开发出适合网上销售的黄芪红枣枸杞茶等8种药膳产品。同时,建立了“线上+线下”的中药材药膳产品销售平台,并在全县100多家网店集中推广营销,将其作为宕昌县电商产品的主打品牌。此外,哈达铺紫皮大蒜、哈达铺粉条,宕昌蕨菜、羊肚菌、燕麦、蔓茎油、土蜂蜜、野草莓、农资及羌藏文化民间手工艺品等系列电商品牌已初步形成。
2014年,宕昌县邮政局在全省率先推出中国邮政电商“优惠寄”VIP业务,这是专门针对当地电商企业和网店店主的一项优惠业务。
为了保障电子商务扶贫工作顺利进行,宕昌县建立了把贫困户培育成网商、把农产品培育成网货、把贫困村培育成网货供应基地、把农村闲散劳动力培育成电商致富领头人的四个电商扶贫培育机制,建立了“双联+电商+精准扶贫”的帮扶机制、“电商扶贫服务点带村带户”增收带贫机制、增收节支便民服务机制和激励扶助机制的四个电商扶贫帮带机制。同时,结合双联惠农贷款和电商扶贫贴息贷款政策,鼓励扶持更多的合作社和群众加入到网商队伍中来。
通过实地调研,宕昌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发现,境内山大沟深,没有高速公路和铁路,仅有一条212国道穿境而过,交通不便,农产品运输成本高,物流服务点建设滞后,全县仅有49个服务点,物流不畅。
虽然县内农产品资源丰富,种类多,但许多农产品没有质量认证和地理标志认定,缺乏标准化农产品,特别是中药材受自然条件和市场影响较大,生产销售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预知性,标准化程度低,市场准入不高。
受传统营销方式影响,许多农民缺乏网络知识,对电子商务持怀疑态度,而一些掌握电子商务技术和营销战略的人,大多选择在城市立足发展,致使农村电子商务人才严重缺乏,影响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2015年9月30日,宕昌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的调研报告、县政府关于全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情况的报告。
这次会议提出的审议意见要求,县政府要在现有网店的基础上,重点开办一批有潜力的网店,确保网店数量稳步增长。要加强对新开网店、零售网店和经营业绩千元以下网店的运营指导和扶持帮助,进一步提升网店质量。
发展电子商务过程中,一定要十分注重产品质量,下大功夫开发一些原生态无公害农产品,做好产品注册、质量认证和包装工作,大力建设网货供应基地,发挥品牌效应,打造品牌产品,加强质量监管,诚实守信经营。
依托现有培训资源,重点对大学生村官、农村创业青年、致富带头人和中药材专业户、电商经营户等开展精准化培训,提升电商人才的能力,建设一支熟练掌握运用网络技术销售农产品的服务队伍。
要把电子商务工作与农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有机结合起来,将其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和评奖选优的重要依据,纳入年度考核体系,严格考核,责任到人,奖优罚劣,赏罚分明。 王仲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