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宁:三嘉乡人大“五项措施”为群众办实事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5-11-23 08:24:14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甘肃省正宁县三嘉乡人大积极协调省安监局等帮联单位,以破解发展瓶颈为突破、以增收脱贫为核心、以制度执行为保障,理清思路、争取项目,采取“五项措施”,为三嘉乡刘川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制定发展规划、加强党组织建设、规范村“两委”工作。针对刘川村自然条件差、地理位置偏僻、群众思想观念守旧、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三嘉乡人大组织乡人大代表和各帮联单位驻村工作队员,深入村组、农户,与干部群众座谈交流,开展调研摸底,分析发展现状和致贫原因,帮助村上制定了年度帮扶计划和《刘川村2012-2020年小康社会发展规划》,提出了项目需求、脱贫时序和推进计划。同时,经过与村党支部讨论研究,制定了刘川村党组织发展建设方案,确定每年至少组织全体党员集中学习2-3次,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教育,提高党员思想素质,增强党性,教育党员做遵纪守法的老实人、发展致富的带头人。重视党组织发展,及时将有致富本领,敢想、敢干、敢闯的年轻人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吸纳到党组织中来,为基层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积极帮助村“两委”班子做好村规民约的修订工作,监督村“两委”班子实行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
 
  制定帮扶思路,实施“六大工程”,突出“四大产业富民项目”。三嘉乡人大积极协调各驻刘川村帮扶工作队根据自身优势,按照“找准一条发展路子,制定一项脱贫计划,谋划一个主导产业”的要求,研究制定了“联村联户、以村带户、整体推进”的工作原则和“以果带畜、以畜促果、互动发展”的帮扶思路,重点实施了农村危旧房改造、漫水桥工程、自来水入户、道路建设、通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等“六大工程”。在产业发展上,突出苹果、畜牧养殖、苗林、双垄沟播玉米等“四大产业富民项目”。通过基础设施改造和建设,改善和提升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力争用3-5年时间,带领全村朝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整洁的方向迈进,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请专家评估论证项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争户户有一门致富产业。三嘉乡人大通过调研走访、实地考察等方式,掌握了制约刘川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找准了瓶颈所在。为加快全村发展步伐,乡人大及时邀请专家评估论证、实地了解勘察,仔细对每个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双联行动开展3年多来,刘川村共实施特困户危房改造18户,为贫困户安装自来水150户;针对刘川村村民出行难问题,修建宽4米、长22.5米的3孔漫水桥1座,新修砂石路9.3公里;组织开展义诊活动2次,累计接诊人数700人次;实现了路、水、电、房等基础条件全面提升。力争通过1-3年的努力,在全村组建养畜专业合作社4个,发展规模养殖户100户,引进良种羊2000只,每年种植全膜粮食4000亩,实现户户有一门致富产业。
 
  以实际行动鼓励和促进群众重视教育,加强贫困村群众实用技术培训,力争做到人人有技能。三嘉乡人大在调研走访中了解到,三嘉乡各村群众思想观念普遍比较落后,不重视教育,平均文化水平较低,大部分学生上完初中后就外出打工,不能接受更高等的教育。为了鼓励各村群众送子女接受更高的教育,乡人大协调省安监局驻村帮扶工作队联系陕西耀杰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为三嘉乡九年制学校在读的270名学生购买了爱心书包大礼包(文具盒、5个笔记本、铅笔、彩笔1套)。同时,协同陕西耀杰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在三嘉乡发起爱心助学捐款活动,向三嘉乡考入大学的贫困大学生每人每学期发放3000元助学金直至大学毕业。针对贫困村群众缺乏实用技术技能,外出务工只能干低级初等体力活的问题,制定了贫困村种植养殖技术、致富技能培训计划,邀请专业人员分阶段、分层次对贫困村群众进行各种技能培训,力争做到一人一技能,提高外出务工人员工种等级。
 
  做到户情、收入、发展愿望、存在困难和就医就学“五个知晓”。三嘉乡人大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扶贫工作成绩的标准,把提高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扶贫工作的重要任务,按照省委提出的“三个绝不”的总体要求,对刘川村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和留守妇女等困难群体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排查摸底,查清了各类困难群体数量、构成及家庭状况,做到户情、收入、发展愿望、存在困难和就医就学“五个知晓”,并根据调查结果,开展送温暖、献爱心,助残、助医、助困等关爱活动,切实帮助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同时,逐步筹备成立“七彩小屋”、“互助老人幸福院”等社会救助机构,真正解决好留守人员的实际困难。 (通讯员 师正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