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意见建议 > 正文

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建议点击

稿件来源:省人大常委会机关 发布时间:2015-01-22 12:24:18

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我省人大代表紧紧围绕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围绕解决民生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积极向大会提出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截至129日,大会秘书处共收到代表联名提出的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共920余件(全部按建议、批评和意见处理)。这些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涉及大力实施区域发展新战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加快工业项目建设,加大对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的扶持力度,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等方面。本文选取其中代表关注度较高的部分建议进行点击,以期读者彼此抵达,产生合鸣。


  将兰州建设成区域性物流中心


  为了加强物流基础设施整合,建设大型物流枢纽,发展区域性物流中心,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兰州市代表团瞿金叶等10位代表提出了《关于在兰州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建议》。
  现代物流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其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20093月,国务院颁布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兰州确定为全国9大物流区域、10大物流通道和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对兰州物流业发展进行了新的定位。这对兰州建设现代化、综合型、多功能的辐射西北、通达全国、面向中亚地区的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全面提升和发挥物流功能,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
  兰州作为原国家商务部、发展改革委等五部委于1994年确定的西北地区唯一的商贸中心试点城市,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形成大商贸、大市场、大流通、大服务格局,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以及包括10大富有特色的区域性批发市场、5大生产要素市场、8个繁华商业小区和5大配套服务体系的4个功能区。这里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在西北坐中四连,是全国12个主干交通枢纽之一,也是铁路、公路、航空的综合性交通枢纽。物流信息服务业发展迅速,基本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运行要求的综合、高效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信息服务体系。随着兰州机电产业、石化产业、生物和医药产业、汽车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加快发展,对现代物流服务的需求急剧增长,与资源禀赋差异明显的周边省区城市具有良好的经济互补性,为合作共赢错位发展物流业提供了广阔空间。
  为了促进落后地区物流业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国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瞿金叶等代表建议,省政府要协调国家有关部门支持兰州物流通道建设,重点对兰州集装箱节点站、兰州货运编组站、兰州南绕城高速公路、兰州公路物流中心、兰州公路运输集装箱中转站等交通设施项目予以支持。要协调国家有关部门支持兰州建设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将东部生活资料物流园区、西部生产资料物流园区、兰州陆港物流园区、兰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兰海钢材物流中心等重要支撑项目,纳入国家物流园区工程,列为全国性重大物流基础设施项目,安排中央和地方预算内建设投资,以投资补助、资本金注入或贷款贴息等方式,给予重点支持。同时,将东部生活资料物流园区列为双百市场项目,在土地审批、专项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要协调国家有关部门支持兰州物流信息化建设,将兰州物流公共信息查询系统、物流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物流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和物流信息公用平台建设等作为提升物流现代水平的项目,纳入国家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工程,予以重点支持。


  加大渭河流域综合治理力度


  渭河流域的生态建设问题已刻不容缓!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天水市代表团张景辉等4位代表再次提出《关于加大渭河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力度的建议》。
  渭河是黄河第一大支流,全长818公里,流域总面积13.48万平方公里,在甘、宁、陕三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整个黄河治理开发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据张景辉代表介绍,渭河作为流经天水市的主要河流,干流自西向东途经武山县、甘谷县、麦积区,至麦积区东岔镇流入陕西省,境内干流全长270公里,流域面积为11695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14317平方公里的81.7%,人口为328.6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357.21万人的92.01%,市区及五县县城、重要工业企业均沿渭河分布,在河谷川道地区人口稠密,土地肥沃,经济文化发达,素有天水金腰带美称。
  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天水市渭河流域防洪形势严峻、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加剧和水土流失治理缓慢等问题仍未得到有效缓解。张景辉等代表提出,渭河流域天水段一方面干旱缺水,另一方面无骨干调蓄工程,地表水资源不能充分利用,现有水利工程老化失修,堤防抵御洪水能力很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任务还很艰巨。据悉,境内沿渭河流域的灌溉工程大部分建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的问题突出,维修改造任务非常繁重。始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堤防工程设计标准低,虽多次对险段进行加固,由于基础较差,洪涝灾害严重危及沿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流域内多为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流域内尚有5913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亟待治理。
  据了解,随着《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的批复和《陕西省渭河治理五年规划(2008—2012年)》的启动实施,按照《天水市渭河流域水利水保治理规划》、《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在认真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天水市确定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渭河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项目:修建藉河高桥头水库;在渭河干流及支流修建新修加固堤防103735.7公里;完成10个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衬砌干、支渠634.32公里,发展灌溉面积24.58万亩;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000平方公里;完成全市8座小二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修建清水县王磨、麦积区党川和武山县广武等3座水电站工程,新增装机5000千瓦。项目估算总投资30.41亿元。
  张景辉等代表建议,省上应将渭河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列为全省的重点骨干建设项目,申请国家安排投资,尽快启动实施。


  把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摆上重要日程


  祁连山和黑河流域的生态保护问题一直备受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张掖市代表团郎建平、金昌市代表团曹永奇等代表再次提出关于保护祁连山和黑河流域生态环境,建立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等建议。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区域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加剧,祁连山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出现了冰川萎缩、雪线上升、森林缩减、草场退化、生物种类减少等生态问题。
  据郎建平代表介绍,张掖市地处黑河流域上中游、河西走廊中心区,包括了冰川积雪、森林草原、内陆河流域湿地三个层次的生态屏障,生态区位十分显要,是西北地区十分重要的战略走廊、经济走廊和生态安全走廊,脆弱的生态屏障一旦破坏,北部巴丹吉林沙漠将南移,大片森林、草原、湿地和绿洲将被吞噬,祁连山北麓生态涵养区将被侵蚀,危及整个黑河流域的生存发展。郎建平等代表认为,加强对祁连山和黑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对于维护西北地区乃至全国生态安全、国防巩固、民族团结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国务院十分关注祁连山冰川和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问题。在20072008年及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温总理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时都反复强调要保护好祁连山冰川、改善黑河流域生态环境。2009年以来,温总理在调研信息《黑河中游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上做出批示:黑河调水对改善生态环境成效非常显著,但是要高度重视对河西走廊主要是黑河中游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要做到科学、合理、适度,两者兼顾,要注意调查研究。”2009年,温总理视察甘肃时又明确提出多年来一直惦记甘肃的四件事情,即民勤治沙,敦煌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祁连山冰川保护,黑河、石羊河沙化盐碱化治理。他特别强调:要合理利用黑河水,统筹兼顾向额济纳旗调水与河西走廊绿洲保护。”“祁连山的生态保护既直接关系到黑河和石羊河流域的治理,也关系到河西的长远发展。要重点做好天然林保护、草场保护和冰川资源保护。
  据悉,为切实加强祁连山生态环境及黑河流域湿地等生态资源的保护,省上已研究编制了《祁连山北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草原生态治理、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一批生态恢复与保护性工程建设,加强祁连山北麓沿山区植被恢复和生态经济型产业发展等措施,保护祁连山冰川、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通过加大黑河流域上中游湿地保护、水源涵养、荒漠化治理等生态建设项目支持力度,增强黑河流域上中游地区的水源涵养能力,实现祁连山北麓和黑河流域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对此,郎建平等代表建议,省政府应将《祁连山北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国家支持甘肃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快《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规划》的修改完善和报批工作,积极报请国务院从建立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高度,上升到国家发展的战略层面,对祁连山和黑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给予重点支持。


  将河西打造成全国重要风电装备制造基地


  为加快风电产业发展步伐,打造全国重要风电装备制造基地,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酒泉市代表团朱涛等代表提出了《关于请求加大酒泉风电场及发电装备制造产业园支持力度的建议》。
  近年来,国家为发展清洁能源,通过各种政策措施推进风电产业发展步伐。2007年,甘肃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河西风电走廊,打造西部陆上三峡的发展战略。酒泉市在建设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方面在资金、土地、人力等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截至2008年底,酒泉市已建成风电场总装机规模达51万千瓦,在建风电场装机规模达460万千瓦,十二五规划建设的风电场选址、测风等工作已全面展开。
  据了解,为支持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配合玉门、瓜州、肃北等地风电场建设,酒泉市投入大量资金积极做好征地拆迁和道路、通讯、供水、电力工程建设,为风电场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为配合风电场建设,该市正在规划建设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面积6平方公里,主要布局建设风力发电机制造、风力发电机叶片制造、风力发展机塔架塔筒制造、锻铸造件及法兰生产、电器及控制设备制造、研发及高科技服务等六大类20个项目,力争到2015年,形成年产150万千瓦的风机成套设备生产能力。
  为支持风电产业和洁净能源建设,酒泉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投入大量前期建设资金,初步完成了一期风电场四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为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风电场及园区综合功能,努力建成全国重要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调动地方政府发展风电产业的积极性,早日完成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规划蓝图,朱涛等代表建议:省上每年安排专项资金2000万元,支持酒泉风电场和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充分考虑增值税转型后酒泉市在发展风电产业方面遇到的特殊困难,对支持发展风电产业做得较好的市县,按照年建成风电装机容量,每增加10万千瓦奖励100万元,弥补增值税转型后发展风电产业造成的财力减收。


  解决引洮一期定西市配套工程建设资金缺口


  为解决引洮一期定西市配套工程建设资金缺口问题,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定西市代表团杨子兴等代表提出了《关于协调解决引洮一期定西市配套工程建设缺口资金的建议》。
  引洮工程是解决以定西为代表的甘肃中部地区水资源匮乏、实现地区水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及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水利基础设施,对缓解中部地区日渐紧迫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重要,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2006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查通过了九甸峡水利枢纽及引洮一期供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611月九甸峡水利枢纽及引洮工程开工建设。
  据杨子兴代表介绍,引洮一期工程开工以来,定西市高度重视配套工程建设,为加快前期工作进度,组织人力于2008年初编制完成了城镇供水、农村供水、田间配套等3个水资源配置及配套工程规划报告。委托省、市设计单位于20088月完成了引洮供水一期安定、陇西、渭源、临洮4项田间节水灌溉,安定、陇通、西南部、东峪沟4项农村供水,定西、陇西2项城镇供水等10项工程可研报告,并报省发改委、省水利厅进行了批复。
  据悉,引洮供水一期定西市配套项目分为农村供水、城市供水、田间配套三大类型10项工程,共解决安定、通渭、陇西、渭源、临洮5县区现状农村人口115万人、城镇人口30万人、田间节水灌溉面积17.34万亩以及受益区城市工业、乡镇企业、畜牧养殖业的用水问题,工程总投资18.19亿元,其中引洮一期审批投资1.91亿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安排投资3.63亿元,地方及企业自筹0.3亿元,计划争取国家及省上投资12.35亿元。
  杨子兴提出,引洮供水一期工程计划2012年全面建成,配套工程建设时间相当紧迫,资金缺口、任务非常艰巨。目前,省上已下达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资金7200万元用于4项农村供水工程建设,配套工程资金缺口仍达11.63亿元。为此,他建议:省上应积极协调争取11.63亿元引洮配套工程建设缺口资金,并将引洮配套工程建设列为全省重点建设项目,在省财政预算和项目安排中予以支持,并协调省发改、省财政、省水利、省农业等部门围绕田间节水灌溉配套工程建设,整合相关项目资金。同时,要加大对定西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投资力度,提高人均投资标准,以满足工程建设的资金需求。


  加快推进兰白都市经济圈建设


  为加快实施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白银市代表团宁金辉等5位代表提出了《关于加快推进兰白都市经济圈建设的建议》。
  2009617日,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兰州-白银和酒泉-嘉峪关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工作的意见》,提出以国家编制十二五规划和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为契机,将兰白和酒嘉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规划作为全省十二五重大区域发展专项规划,提前启动兰白和酒嘉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从统筹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特色产业发展、推进园区建设、共创开放互利的公共服务平台和打造统一的政策法规环境等五个方面有序推进一体化进程,促进兰白和酒嘉区域战略地位及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20091019日至22日,在省市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暨省委十一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和建设兰白都市经济圈的重大举措。
  宁金辉等代表认为,推进兰白都市经济圈建设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有序推进。
  为全面做好加快推进兰白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各项工作,结合兰州白银发展现状,宁金辉等代表建议:要加快规划编制进程;取消兰州白银高速公路收费和兰州贷款建设路桥车辆通行费,建立两市公路主干线快速通道;加快推进产业发展一体化,充分发挥兰州、白银各自的优势资源和有利因素,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模式,科学规划两市间的产业分工,以兰白、白刘高速公路为轴线,对沿线生产要素按产业联系进行整合,把兰白、白刘高速公路沿线建设成各产业和各类生产要素聚集发展的工业经济带;加快推进市场建设一体化,坚持兰州的市场中心地位,辐射连接到白银,形成一个兰白市场流通带,建立和培育一体化的消费品市场、资本金融市场、信息技术市场、人力资源和产权交易市场;加快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以黄河沿岸、交通干线为骨架,在扩容提质、基础设施建设、聚集产业上下功夫,形成加工型、娱乐型、生态型等各具形态的农村新型城市格局,重视中心城镇建设,不断提升两市城镇化水平;加快推进交通通讯一体化,以高速化、网络化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两市统一规划共同向国家上报争取及早建设兰州到白银的城际轻轨交通,统一兰州与白银的通讯区号;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一体化,协调兰白两市共同制定区域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城市大园林;加快推进社会事业一体化,不断缩小区域内基础设施、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兰州的差距,实现两市基本公共资源服务一体化。


  全面落实刘家峡等库区移民政策


  为了全面落实国家库区移民政策,解决库区移民遗留问题,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临夏州代表团马锋等11位代表联名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库移民工作的领导,全面落实刘家峡等库区移民政策的建议》。
  1958年以来,国家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的黄河干流上相继建成了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座大中型水电站。2005年,省电投公司开工建成了洮河海甸峡水电站。四座电站在防洪、发电、灌溉、供水、生态等方面发挥了巨大效益,为全州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形成了15.44万水库移民,占全省移民总人口的67.34%
  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在认真总结水库移民工作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相继出台了《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和《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临夏州委、州政府领导各县(市),周密组织,精心实施,积极稳妥地开展了库区移民后期扶持政策。
  据马锋等代表介绍,由于国家移民政策尚未全面兑现,临夏州移民遗留问题至今仍较严重,水库区移民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一是项目规划实施缓慢。因省上库区基金征收不到位,《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至今不能实施。二是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移民生产生活条件依然相对落后。库区和移民安置县均为国家级贫困县,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滞后,移民群众在行路、用电、饮水、上学、就医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少困难。三是新建水电站工程移民前期补偿和移民安置工作仍不到位。安置前期工作不够完善,征地补偿安置不到位,标准偏低。四是库区移民工作机构人员编制较少,无法保证后期扶持政策的平稳顺利推进和全面贯彻落实。五是水库区移民仍存在不稳定因素。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兑现以后,移民与原住村民的收入差距明显拉大,部分原住村民心理不平衡,个别村社在农灌用水、行路等问题上有意制造矛盾,影响了后扶政策顺利实施和库区稳定。同时,淹地不淹房人口、小型水库移民等未纳入后扶政策范围的连带影响人口,要求享受后扶政策的意愿强烈,来信来访不断。
  马锋等代表认为,当前,临夏州库区移民后期扶持任务十分繁重,维护库区社会稳定的工作十分艰巨。为此建议:省上要督促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强化措施,加快库区基金、电价加价等移民资金征缴力度,足额征缴,及时入库,确保各项后期扶持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是国家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取信于民,维护稳定,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加快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改善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基础条件,解决好原住村民的困难问题,及时化解原住村民和移民间的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库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要进一步加强库区移民工作机构,完善库区移民工作体制,充实移民机构队伍,确保后期扶持政策的深入推进和全面贯彻落实。


  大力扶持陇南地震灾区后续发展


  为了深入推进陇南地震灾区后续发展,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陇南市张志杰等代表提出了《关于对陇南地震灾区后续发展给予政策扶持的建议》。
  据张志杰代表介绍,陇南市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四川主震区以外最严重的受灾区,地震发生一年多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无私援助和大力支持下,市上组织各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倾注全力、扎实推进,全市农村受灾群众的居住条件已得到了根本改善,灾区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为实现三年恢复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原来没有发现的一些新困难和新问题也正逐步暴露出来。
  张志杰等代表认为,灾后重建资金缺口较大,整村重建村基础设施配套难度大,农村受灾群众后续生产生活困难多等问题,直接制约着灾后重建任务的全面完成。代表们提出,陇南地震灾区大部分农户为了完成住房重建,不但倾其所有,并向亲友举债建房,不仅后续生产投入乏力,而且还面临着巨大的还款和生活压力。
  张志杰等代表建议,要倾斜中央扩大内需投资,通过扩大内需资金渠道安排实施一批灾后重建规划内未安排资金的项目;制定优惠贷款政策,通过银行贷款实施一批基础设施、生产经营性项目等规划内未安排资金的项目;进一步加大世行贷款、红十字会援助、慈善总会援助、省内对口援建和社会帮扶力度,利用各种渠道再争取实施一批规划内未安排资金的项目。通过采取综合措施,有效解决资金缺口问题。
  代表们还提出,要通过扶贫、以工代赈、扩大内需等渠道安排专项资金,解决陇南市551个整村重建村的道路、堤防、供水、供电、通讯、排污、垃圾处理及沼气等配套设施恢复重建问题。要出台解决农村住房重建户后续生产生活困难的倾斜扶持政策,加大对地震灾区的扶贫投入,加大民政救济投入,向灾区倾斜农村社会保险政策,安排专项小额贷款资金,全力扶持受灾农户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和特色加工业,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并把受灾县区作为劳务输出的重点区域,加大农民工技能培训投入,加强劳务技能培训,组织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要适当提高陇南市水电站上网电价,并在上网电价中每千瓦时电提取2分作为地方留成,用于支持灾区基础设施和扶贫开发建设。加大灾区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力度,延续退耕还林政策,每年新增20万亩退耕还林计划,延续10-20年。给予陇南市连续三年每年增加1.2亿元的特殊性转移支付补助,以帮助灾区恢复发展。


  加快庆阳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开发建设


  为了加快庆阳市绿色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步伐,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庆阳市代表团周强等代表提出了《关于加快庆阳大型绿色能源化工基地开发建设的建议》。
  庆阳境内石油、煤炭资源丰富。已探明油气总资源量近40亿吨,现有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中国石化华北油田分公司等企业进入该市开发石油天然气。2009年,境内石油产量达到313万吨。煤炭资源预测储量为2360亿吨,至2009年底,已查明煤炭资源量104.4亿吨,现有华能、中铝、中电、甘电投等4户企业进入该市开发建设煤矿、煤电、煤化工和运煤通道等项目。
  据悉,省委、省政府已将庆阳确定为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和全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开发建设,规划目标是:2015年,石油产能达到800万吨、煤炭产能达到6290万吨、火力发电达到1220万千瓦;2020年石油产能达到1000万吨、煤炭产能达到1亿吨、火力发电达到3220万千瓦。
  据周强代表介绍,目前,庆阳市沙井子矿区总体规划、宁正矿区总体规划已通过咨询机构评审,甜水堡矿区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成。刘园子90万吨/年、核桃峪1200万吨/年矿井、新庄800万吨/年等矿井项目已开工建设。正宁电厂2×100万千瓦机组工程、西峰热电厂2×30万千瓦机组工程和环县电厂2×100万千瓦机组工程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组织的专家审查。20095月,省发改委同意正宁电厂2×100万千瓦机组工程、环县电厂2×100万千瓦机组项目开展前期工作。与矿区配套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西(安)平(凉)铁路、西(峰)长(庆桥)凤(翔路口)高速公路、宁(县路口)长(庆桥)二级公路宫(河)长(庆桥)段、环县二(十里沟口)毛(井)公路改建等3个项目已开工建设。盐环定扬黄续建工程进展顺利,其他配套项目前期工作均已启动。目前,庆阳市煤炭产业开发已由大面积地质勘查阶段迈入重点矿区开发建设阶段。
  为了加快庆阳市绿色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步伐,周强等代表建议:省发改委协调国家有关部委将庆阳市列入国家大型绿色能源化工基地和西电东送基地规划之中;尽快核准庆阳市能源化工建设项目;安排项目和资金加大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加快兰州至合作铁路建设


  为了使铁路尽早发挥带动区域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作用,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甘南藏族自治州代表团陈建华等代表提出《关于加快兰州至合作铁路建设的建议》。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除西藏外的10个藏族自治州之一,交通运输方式单一,目前境内运输依靠公路,航空、铁路、水运均属空白。随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家先后安排实施了贫困县连接国道、地到县通油路、县际公路、通乡公路项目,使甘南州公路交通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善。但公路总量少、等级低、抗灾能力弱、公路网络不完善,通达深度不足的落后局面仍然是制约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陈建华等代表认为,改善甘南州交通条件已成当务之急,建设铁路是全州68万人民的迫切希望。而兰州至成都铁路兰州至合作段、成都至西宁铁路甘南段的建设,将改变甘南州无铁路的历史,是甘南经济实现腾飞的一次绝好历史机遇,将极大地改善甘南州的交通条件,更好地发挥综合交通的优势,对甘南资源开发、生态保护、发展旅游产业、改善投资环境和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甘南和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据悉,根据国家铁路中长期调整规划,铁道部于2008年底开展了兰州至合作铁路前期工作。《新建铁路兰州至合作铁路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由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编制完成并与20092月在兰州通过了评审。根据预可研报告,该线路建筑长度174.2公里,等级为级,采用电力牵引,设计时速为160公里/小时,概算总投资861596.7万元。20098月,国家发改委组织有关方面对兰州至合作铁路项目建议书进行了评审。近期,成都至西宁铁路建设前期工作已启动。
  为了使铁路尽早发挥带动区域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作用,陈建华等代表建议:尽快批复立项兰州至合作铁路,加快成都至西宁铁路的前期工作并早日立项建设。同时,建议铁路建设中加大国家投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