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意见建议 > 正文

代表议案建议点击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5-01-22 12:25:27


如何充分发挥我省丰富而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加强文化建设,扎实推进文化大省建设,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这次大会热议的焦点。记者采访时发现,各代表团在酝酿提出建议时,均结合各地独特的文化资源,争取把自己的独特文化资源优势变成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项目,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加大嘉峪关长城保护和维修工作力度


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是明代长城沿线建造规模最为壮观、保存程度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军事城堡。但由于缺乏资金,自上世纪80年代之后,除零星保养维护外,嘉峪关关城及长城没有进行过大的保护修缮。


2011年7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嘉峪关视察时,就嘉峪关长城保护维修工作特别指示要“超出常规、大幅度投入、修旧如故”。国家文物局和甘肃省委、省政府研究决定,计划投资20.3亿元,规划实施嘉峪关文物本体保护工程、国家级世界文化遗产公园和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三大项目,使之成为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工程,更好地弘扬长城文化,增强城市文化旅游吸引力。


由于地方财力有限,致使工程整体规划和世界文化遗产公园项目进展缓慢。为此,嘉峪关团代表提出建议,请求省上对世界文化遗产公园项目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


推进庆阳民俗文化产业发展


庆阳市民俗文化资源丰富,在提出的建议中,代表们积极筹谋,推进民俗文化产业发展。


庆阳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分布广泛,种类繁多。“香包绣制”、“唢呐艺术”、“环县道情皮影戏”、“庆阳剪纸”、“窑洞营造技艺”等5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庆阳香包绣制”和“环县道情皮影戏”更被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是全国1219个国家级名录项目中入选的39个项目中我省唯一的2个项目。但庆阳至今没有一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博览馆,严重影响了庆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发展。代表们建议省上将庆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博览馆建设项目列入全省重大项目建设规划,给予重点扶持。


庆阳市是甘肃的戏剧大市之一。2010至2011年,全市新创剧目22部,提交全市剧目研讨会重点研讨11部。从中选出大型陇东民歌歌舞剧《绣金匾》,大型历史陇剧《古月承华》、《医祖岐伯》,大型近代陇剧《吼塌窑》,古典荒诞秦剧《伯乐相驴》和大型眉户剧《再歌刘巧儿》6部剧目进行重点打造,其中前4部已经公开上演,后两部正在抓紧排练,2012年底前可望上演。由于市上财政困难,代表们建议省上对6部重点剧目给予资金扶持。


为发展民俗文化产业,庆阳市计划建设庆阳文化产业园,包括民俗展览馆、牛博物馆、大师创作区、黄土窑洞陈列馆、民俗产品体验区、民俗文化广场等项目。项目建成后,可容纳100个文化企业、公司、产业基地入住发展,年产值将突破8000万元,实现税收500万元。代表们建议省上给予资金扶持。


大力保护白马人和羌藏民俗文化


陇南市文县铁楼乡和石鸡坝乡是居住着万余人的藏族群落。据考证,这些自称为白马人的藏族,为远古白马氐人后裔,至今延续和保留着白马人丰富独特的民俗文化,是罕见的民俗文化大观园和氐族文化的活化石,其舞蹈《池歌昼》于2007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白马人民俗文化是具有人类学、宗教学、民俗学、考古学、艺术学等多方面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近年来,陇南市成立了白马人民俗文化研究会,对白马人民俗文化进行了初步的考察、研究、挖掘和整理工作。但目前,这些独一无二的原生态白马人民俗文化正在快速消失,许多非常珍贵的舞蹈、歌曲、服饰等民俗事象的传承逐年减少,有些呈现濒危状态。代表们建议,省上给予专项资金支持,扶持白马人民俗文化保护。


宕昌县新城子藏族乡鹿仁村坐落在官鹅沟国家4A级森林公园景区内。自古以来,鹿仁村是羌藏民族繁衍生息之地,具有深厚羌藏民俗文化传统。近年来,随着宕昌县旅游产业的发展,当地生态资源优势逐渐形成了旅游品牌。但由于地方财力所限,独特的羌藏民俗文化没有得到充分研究保护和开发利用。宕昌县决定将鹿仁村打造成羌藏民俗文化示范村,以充分挖掘羌藏民俗文化。代表们建议省上给予资金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