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意见建议 > 正文

路有多远 腿有多长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5-01-22 12:26:06


——静宁县人民检察院办理人大代表建议设立乡镇检察室工作侧记


甘肃省静宁县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分组审议法检“两院”工作报告时,来自基层的几位人大代表不约而同地指出,检察院是法律监督机关,但是腿太短,管不了基层。


人大代表话虽不多,但这几句话深深地刻进了参加审议的静宁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陈龙的心里。会议结束后,针对人大代表的审议意见,他立即主持召开党组会议,组织干警分头深入有关乡镇和政法机关开展调研,邀请有关人大代表和政法部门负责人座谈讨论,并安排两名副检察长带领有关干警赴兰州市七里河区检察院考察学习,经过近3个月的紧张筹备,静宁县人民检察院乡镇检察室于2011年4月29日在威戎镇、界石铺镇、甘沟乡和雷大乡分别挂牌成立。


“乡镇检察室的设立,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法律监督腿短的问题,拓宽监督领域,延伸监督触角,做到路有多远,腿有多长。我们要通过检察室这一前沿阵地,让基层群众时时处处感到法律就在身边,检察官就在身边。”陈龙的这番话,道出了静宁县检察院设立乡镇检察室的初衷。


据了解,静宁县乡镇检察室设立一年来,接待群众来访100多人次,受理举报线索15件,受理控告、申诉19件,提供法律咨询60多人次,为落实“重心下移,检力下沉”的检察改革措施,促进检察机关向农村延伸检察职能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


接地气 畅通举报渠道


2011年11月,甘沟乡检察室在受理两名群众实名举报5名村干部涉嫌贪污的案件线索后,及时将线索转静宁县检察院反贪局,并积极配合反贪局调查走访、获取证据后予以立案查处,有力地打击了涉农职务犯罪行为,维护了农村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


过去,群众曾戏称,检察机关没有在农村设立机构,“腿短接不了地气”。静宁县一位人大代表说,所谓“地气”就是老百姓的呼声。县检察院倾听人大代表呼声,在乡镇设立检察室,架起了基层群众和检察院的“连心桥”,减轻了诉累,大大方便了群众诉讼,提高了诉讼时效,群众亲切地称检察室为他们的“保护神”。


据了解,静宁县乡镇检察室在工作中紧紧依靠乡镇党委,以“服务、协调、教育、引导”为主,听取民生、民声、民诉,把工作重点放在服务“三农”及收集、发现农村职务犯罪线索,受理辖区内公民、单位和其他组织的举报、控告和申诉上。特别是注意发现和受理在新农村建设中涉及土地征用、批租、征地补偿、政府专项资金拨付等管理环节出现的职务犯罪案件线索,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失职渎职给群众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侵犯人权造成严重后果的犯罪案件,并积极配合反贪和反渎部门进行查处。


听民声 为群众解忧愁


2011年12月28日,年近七旬的景姓老人来到威戎镇检察室。这位老人的儿子因车祸身亡,静宁县法院依法作出了判决,且已执行完毕。但老人认为刑警大队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书》不合适,认为其儿子在本次事故中没有任何过错,不应负次要责任,虽然案子判了,但他不服,这成为他的一个心结,多次上访但对答复都不满意。


这天,陈龙深入威戎检察室调研时亲自接待了老人。了解具体情况后,陈龙指派分管副检察长及相关部门重新展开调查,要求限时办结。12月30日,静宁县检察院干警在分管副检察长带领下,赶赴景姓老人所在乡镇,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村入户实地调查,了解掌握案情及其家庭生活状况。针对老人的思想状况,运用事实和法律耐心解释,说法释理,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老人最终服判息诉。最后,老人动情地说:“检察官真是我们老百姓的贴心人啊!” 


“听民声、解民忧是乡镇检察室干警的工作理念。”当地一位人大代表深有感触地表示,在工作中,静宁县检察干警争做群众的贴心人,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始终做到心为民所想、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忠诚、公正、清廉、文明”的检察官职业道德贯穿到了工作的各个环节。


察民情 高举监督利剑


陈龙说,静宁县检察院在乡镇设立检察室,给群众和基层单位行使控告、举报权力带来了方便,也便于检察机关开展法制宣传、提供法律咨询、就近监督各基层单位依法行使权力,充分发挥了民事行政检察职能,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


当地人大代表对静宁县检察院在乡镇设立检察室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们表示,乡镇检察室设立一年来,通过检察干警的努力,有效畅通了检察机关的监督渠道,提高了检察机关的基层知晓率,走出了检察专业化与群众路线相结合之路,提高了检察队伍的群众工作水平和能力,进一步提升了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和检察队伍形象。


陈龙说:“静宁县设立乡镇检察室经过一年的探索,有苦也有甜,有收获也有失落。但只要群众需要,人大代表肯定,不管道路多么崎岖,我们会一直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