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曾经的草原
稿件来源:甘肃人大网-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5-01-22 12:29:52
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裕固族聚居区,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境内冰川、雪山、森林、草原、湿地等几大生态系统相互交汇,使肃南县成为黑河、石羊河、疏勒河重要的水源产流区和源头集水区,也是河西地区和内蒙古西部的“生命线”和“绿色水塔”。
来自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常海霞打小在这里长大,对家乡广袤的草原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眷恋。
“草随风摇曳,骑着自己喂养的羊儿,看着牧民悠然自得的放牧,身处绿草蓝天之间,享受那种畅快、自在,那就是真正的草原。”常海霞说。
但是,上世纪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区域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加剧,祁连山生态环境不断告急,冰川持续退缩、雪线不断上升、草场日益退化、流域来水量逐步减少、水土流失日益加重、荒漠化不断加剧,水源涵养和生态服务功能下降。
环境发生变化后,2005年,肃南县牧民群众开始减少山羊养殖量,以控制对草的破坏;2010年,草场环境日益恶化,出现了羊没草吃,舔土充饥的情况,这让牧民感到害怕。那时起,牧民群众纷纷产生了禁牧的想法,并表示愿意禁牧。
“尽管牧民都舍不得禁牧,但是他们爱草原,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舍不得,也要舍。”说着,常海霞低下了头。
因为有游牧情怀,有对草原的热爱,2013年,常海霞当选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之初,就将注意力放在了肃南的生态环境保护上,并带去了相关建议。
“你知道吗,小时候我家住的地方人特少。和小朋友都是就地取乐,我们和牛羊说话;会把马莲草的果实挖出来,抽出顶上的一根线,把它当成牛牵着走;迁场(搬家)是最头疼的事情,因为河水很大,水流急,水没过了马肚子,马驮着东西不敢过河,我们都会全家动员上去赶马……”常海霞用手比划着花朵的大小,仿佛手中就拿着一颗果实,抽出了线,再现着童年的动作。
童年的记忆让常海霞露出幸福的笑容,可眼神却有些闪烁。常海霞叹了口气说:“不过,这些都是小时候的记忆,那时候的草原现在已经回不去了……”
严峻的环境问题引起了更多人的重视,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甘肃代表团提交了关于将甘肃省确定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的议案。2014年1月13日,国务院通过了甘肃省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并由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按照《甘肃省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我省将依据自身发展的战略定位以及全国和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将试验区分为河西内陆河地区、中部沿黄河地区等五大区域,张掖市正在其中,这为祁连山生态保护带来新的机遇。
按照该方案,到2020年,全省各类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生态保护建设和补偿机制基本建立,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常海霞说:“尽管方案中提出了明确目标,我省也研究编制了《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规划》,可作为草原儿女,我急切地希望能尽自己的力量,助推生态建设,推进补偿机制的尽快建立。”
“看到大河变小河,小河变小溪;很多草都已经灭绝;冰川持续退缩、雪线不断上升,我特别心疼。”细数每况愈下的生态环境,常海霞的声音有些颤抖。
“对于牧民来说,草场是他们生存的根源和生活的保障,关系着牧民的存亡。”常海霞说:“我们肃南县历届代表、委员持续不断地反映生态问题,不是想要套取政策资金,而是祁连山的生态真的到了不抓紧保护不行的地步。”
为此,常海霞今年带到大会的建议是:在祁连山建立生态功能区补偿机制,加强祁连山冰川、森林、草原、河流和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科学合理解决祁连山生态保护的长远性、本源性问题,实现祁连山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肃南县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建议尽快启动实施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项目。加大天然林保护、草原生态治理、退牧还草、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地质气象灾害和病虫害防治等一批重大生态恢复与综合治理工程投入力度,对祁连山生态环境实行抢救性保护,切实遏制祁连山生态恶化的趋势。
常海霞认为,生态保护的根本措施在于解决好生态区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对祁连山实行强制性保护,就是要加大游牧民族易地搬迁和集中定居力度,一方面要逐步将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农牧民群众转为生态管护人员。另一方面,通过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和新兴产业,对缓冲区和试验区的农牧民实行产业转移安置,落实以草定畜计划和禁牧、休牧措施,减少重点生态区人为活动,实现对生态区的“最小干预”。
采访结束前,常海霞说:“我特别希望领导、人大代表能到肃南草原看看,真正走进草原的腹地,聆听老牧民的所见所闻,感受我们想要保护生态环境的迫切心情。”
虽与常海霞的交流时间不长,但她的每句话却深深地印在了记者的心上。
来自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常海霞打小在这里长大,对家乡广袤的草原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眷恋。
“草随风摇曳,骑着自己喂养的羊儿,看着牧民悠然自得的放牧,身处绿草蓝天之间,享受那种畅快、自在,那就是真正的草原。”常海霞说。
但是,上世纪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区域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加剧,祁连山生态环境不断告急,冰川持续退缩、雪线不断上升、草场日益退化、流域来水量逐步减少、水土流失日益加重、荒漠化不断加剧,水源涵养和生态服务功能下降。
环境发生变化后,2005年,肃南县牧民群众开始减少山羊养殖量,以控制对草的破坏;2010年,草场环境日益恶化,出现了羊没草吃,舔土充饥的情况,这让牧民感到害怕。那时起,牧民群众纷纷产生了禁牧的想法,并表示愿意禁牧。
“尽管牧民都舍不得禁牧,但是他们爱草原,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舍不得,也要舍。”说着,常海霞低下了头。
因为有游牧情怀,有对草原的热爱,2013年,常海霞当选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之初,就将注意力放在了肃南的生态环境保护上,并带去了相关建议。
“你知道吗,小时候我家住的地方人特少。和小朋友都是就地取乐,我们和牛羊说话;会把马莲草的果实挖出来,抽出顶上的一根线,把它当成牛牵着走;迁场(搬家)是最头疼的事情,因为河水很大,水流急,水没过了马肚子,马驮着东西不敢过河,我们都会全家动员上去赶马……”常海霞用手比划着花朵的大小,仿佛手中就拿着一颗果实,抽出了线,再现着童年的动作。
童年的记忆让常海霞露出幸福的笑容,可眼神却有些闪烁。常海霞叹了口气说:“不过,这些都是小时候的记忆,那时候的草原现在已经回不去了……”
严峻的环境问题引起了更多人的重视,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甘肃代表团提交了关于将甘肃省确定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的议案。2014年1月13日,国务院通过了甘肃省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并由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按照《甘肃省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我省将依据自身发展的战略定位以及全国和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将试验区分为河西内陆河地区、中部沿黄河地区等五大区域,张掖市正在其中,这为祁连山生态保护带来新的机遇。
按照该方案,到2020年,全省各类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生态保护建设和补偿机制基本建立,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常海霞说:“尽管方案中提出了明确目标,我省也研究编制了《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规划》,可作为草原儿女,我急切地希望能尽自己的力量,助推生态建设,推进补偿机制的尽快建立。”
“看到大河变小河,小河变小溪;很多草都已经灭绝;冰川持续退缩、雪线不断上升,我特别心疼。”细数每况愈下的生态环境,常海霞的声音有些颤抖。
“对于牧民来说,草场是他们生存的根源和生活的保障,关系着牧民的存亡。”常海霞说:“我们肃南县历届代表、委员持续不断地反映生态问题,不是想要套取政策资金,而是祁连山的生态真的到了不抓紧保护不行的地步。”
为此,常海霞今年带到大会的建议是:在祁连山建立生态功能区补偿机制,加强祁连山冰川、森林、草原、河流和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科学合理解决祁连山生态保护的长远性、本源性问题,实现祁连山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肃南县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建议尽快启动实施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项目。加大天然林保护、草原生态治理、退牧还草、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地质气象灾害和病虫害防治等一批重大生态恢复与综合治理工程投入力度,对祁连山生态环境实行抢救性保护,切实遏制祁连山生态恶化的趋势。
常海霞认为,生态保护的根本措施在于解决好生态区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对祁连山实行强制性保护,就是要加大游牧民族易地搬迁和集中定居力度,一方面要逐步将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农牧民群众转为生态管护人员。另一方面,通过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和新兴产业,对缓冲区和试验区的农牧民实行产业转移安置,落实以草定畜计划和禁牧、休牧措施,减少重点生态区人为活动,实现对生态区的“最小干预”。
采访结束前,常海霞说:“我特别希望领导、人大代表能到肃南草原看看,真正走进草原的腹地,聆听老牧民的所见所闻,感受我们想要保护生态环境的迫切心情。”
虽与常海霞的交流时间不长,但她的每句话却深深地印在了记者的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