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城乡巨变的强大基础支撑——我省“十二五”发展成就回顾之基础设施建设篇

稿件来源:甘肃日报 发布时间:2015-12-04 12:44:19

  初冬的一天,通渭县张庄村农民王志祥,一大早搭乘通村班车去20公里外的县城赶集,返回时顺便买了两斤面条和几样新鲜蔬菜,回到家还不到中午。
 
  “现在农村条件越来越好了,农民走上了水泥路,住上了砖瓦房,吃上了自来水,日子和城里人没啥两样!”王志祥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王志祥老人感受到的,正是我省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给群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实惠。
 
  而这一切,得益于“十二五”以来省委省政府对基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重视,得益于扶贫攻坚、基础先行给城乡面貌带来的巨大变化。
 
  公路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基础支撑
 
  家在兰州的小宋,多年在陇南武都上班。去年以来,成县至武都、十堰至天水(甘肃段)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武都到兰州实现了全程高速,这让小宋很开心,“没想到山大沟深的陇南,这么快通上了高速公路,我以后回兰州方便多了。”
 
  甘肃是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古代丝绸之路必经之地。但由于经济欠发达,交通发展历史欠账多。到“十一五”末,全省高速公路只有2000公里,与新疆、四川、内蒙古还未实现高速公路连接,全省一半以上的县没有通高速公路,60%的行政村没有通硬化路。公路突出干线网络建设,而通向偏远山区的“毛细血管”还比较薄弱,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不畅。
 
  “十二五”以来,省委省政府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大力实施交通先行发展战略,把交通列为“3341”项目工程建设和“1236”扶贫攻坚行动之首,积极实施“6873”交通突破行动,推动全省交通建设率先跨越、引领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基础支撑。
 
  记者从省交通运输厅了解到,“十二五”以来全省累计完成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约2500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3倍。全省公路网总里程达到14.15万公里,14个市州政府驻地全部以高速公路贯通,86个县区政府驻地以二级及以上公路贯通,所有乡镇以沥青水泥路贯通。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600公里,原有省道中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达到70%以上,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比重达到80%以上,以上三项指标均比“十一五”翻了一番。
 
  我省作为典型的贫困省份,交通在扶贫攻坚中具有特殊地位。我省86个县、市、区中有58个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主要分布于六盘山区、秦巴山区和四省藏区三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而农村公路发展滞后,则是制约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大瓶颈。
 
  我省从2013年起启动交通扶贫攻坚,每年新建农村公路1万公里。截至10月底,今年已建成通车高速公路301公里,一级公路169公里;建成通车二级公路906公里;建成建制村通畅工程1.1万公里。
 
  高速公路接县区、国省干线通乡镇、农村公路连万家……交通条件的改善,让我省城乡群众出行不再难。而在广大农村,公路修到哪里,哪里的经济就活跃起来,吸引外地客商走村入户,昔日偏远的农村交易市场活跃了起来,带动农民增加收入。
 
  铁路航空:搭建“一带一路”建设的交通桥梁
 
  去年年底,随着兰新高铁的开通,我省河西地区的旅游更加热起来。不少兰州市民选择乘坐高铁,利用周末就可轻松完成敦煌或嘉峪关两日游。
 
  兰新高铁是我省“十二五”期间铁路建设成效的代表。这条世界上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的高铁全线通车,在我省境内长达798公里,使甘肃一举迈入“高铁时代”。
 
  记者从兰州铁路局了解到,“十二五”时期,我省抢抓“一带一路”建设和国家支持西部铁路发展的重大机遇,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大力推进铁路工程建设。目前,我省在建或即将开工的铁路建设工程有兰渝铁路、宝兰客专、干武线增建二线、敦煌至格尔木铁路、天平铁路、兰州铁路综合货场、兰州至合作铁路等7个项目。“如果加上现有的陇海、兰新、兰青、包兰铁路等,未来将有11个方向的铁路在兰州交汇,形成新的兰州铁路枢纽,同时向兰州、白银、金昌、武威、张掖五市同城化方向稳步迈进。”兰州铁路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2014年12月12日,一列满载着机械设备、玩具、家电等产品的“天马号”中欧班列从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出发,经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出境,最终抵达2646公里外的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这是我省第一趟运营成功的中欧班列,接着,“兰州号”“酒钢号”中欧班列相继在今年开行。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中欧班列的开行,铺平了我省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沟通合作的坦途,加快了我省特色产品“走出去”步伐。
 
  在加快铁路建设的同时,近年来我省民航业也可以用“飞速”发展来形容。据省民航机场集团介绍,甘肃机场旅客吞吐量连续4年实现“百万级”增长,今年截至11月25日,全省6个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827.69万人次,同比增长20.82%。今年9月底建成的兰州至中川城际铁路和兰州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实现了公路、铁路、民航无缝换乘。目前,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已开通国际和地区航线15条,共有29家国内外航空公司投入运营,架起丝绸之路经济带空中桥梁。
 
  水利工程:圆了干旱山区群众脱贫致富梦想
 
  2014年12月28日,在历时8年的艰苦施工后,我省历史上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宣告建成并全线试运行通水,百万陇中人民魂牵梦绕的洮河水如约而至。
 
  “这口水,我们盼了几十年!”通渭县华川村80岁的老人徐进贤感叹道。喝上甘甜的洮河水,陇中百姓欢欣鼓舞,为这一重大民生工程由衷点赞。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省以定西为代表的中东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是全国最为干旱的区域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3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6%。吃水难、水质不安全是长期困扰群众脱贫致富的最大制约因素。如果不能解决群众基本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全面建成小康就是一句空话。
 
  对此,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力推进农村水利工程和安全饮用水工程建设。在“1236”扶贫攻坚行动中将农村饮水工程作为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提出到2020年,贫困地区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5%以上。
 
  “十二五”时期,我省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强化保障,加快推进引洮一期工程建设。引洮一期通水后,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困扰陇中400多万人饮水的水源、水质问题。
 
  “引洮的作用不仅解决吃水和增加灌溉,通水后的农村地区青壮年劳力不再把大量精力花在拉水上,有更多的机会外出务工,增加收入。”临洮县一位乡镇干部如是说。
 
  引洮一期通水后,激起了更多农民的致富梦想。建大棚,搞养殖,买机器,建厂房,很多村民看准了果品加工、粉条生产等发展项目,准备大干一场。
 
  更让人振奋的是,今年8月,甘肃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工程将以城乡生活、工业供水为主,兼顾农业灌溉,年引水量3.13亿立方米。
 
  与此同时,“十二五”以来,我省坚持不懈搞好农村危房和动力电改造,进一步改善农村住房和生产生活条件。仅今年全省就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6.04万户,解决167.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动力电覆盖率达到87.52%。贫困群众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可减贫100万人以上。(记者严存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