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立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6-11-30 10:24:51
本报讯 (记者 高勇)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11月24日,《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获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批准,由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实施。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地域辽阔,历史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浓郁的民族特点,现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7项,其中,肃北蒙古族服饰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肃北蒙古族祝赞词、肃北蒙古族马头琴制作技艺、肃北蒙古族马上用具制作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据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自平介绍,保护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保持自治县文化多样性和健康文化生态,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保护工作机制不够健全,经费投入偏少,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有些民间传统技艺后继乏人,一些珍贵文化遗产资料被毁和流失,许多文化遗产濒临消亡。因此,制定该条例对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动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文化建设将发挥重要作用。
条例共设六章四十四条,针对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围、调查申报、传承与传播、保护措施和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条例规定了自治县应当保护的9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即民族民间口头文学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肃北蒙古族长调、民族舞蹈等表演艺术;传统蒙医药医学和保健知识、技能;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历法、手稿、经卷、文献、书法、绘画;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和游艺;传统祭敖包、祭火祭祀活动,那达慕节庆活动,民族婚礼、礼仪、习俗;传统蒙古包、马上用具、骆驼用具、服饰、刺绣、马头琴等器具设计制作工艺;传统特色饮食制作技艺;各民族其他需要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调查与名录是做好保护工作的前提。条例规定,自治县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应当对行政区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分类调查,并且予以认定、记录,建立数据库和档案。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评审委员会,对代表性项目、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实行专家评审制度,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和公示结果,拟定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名录,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在保护措施上,条例规定,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并应当争取上级补助经费、项目资金和社会个人的捐款。条例还规定,自治县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应当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调查、确认、管理、评审、考核的相关办法,并组织实施。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地域辽阔,历史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浓郁的民族特点,现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7项,其中,肃北蒙古族服饰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肃北蒙古族祝赞词、肃北蒙古族马头琴制作技艺、肃北蒙古族马上用具制作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据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自平介绍,保护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保持自治县文化多样性和健康文化生态,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保护工作机制不够健全,经费投入偏少,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有些民间传统技艺后继乏人,一些珍贵文化遗产资料被毁和流失,许多文化遗产濒临消亡。因此,制定该条例对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动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文化建设将发挥重要作用。
条例共设六章四十四条,针对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围、调查申报、传承与传播、保护措施和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条例规定了自治县应当保护的9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即民族民间口头文学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肃北蒙古族长调、民族舞蹈等表演艺术;传统蒙医药医学和保健知识、技能;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历法、手稿、经卷、文献、书法、绘画;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和游艺;传统祭敖包、祭火祭祀活动,那达慕节庆活动,民族婚礼、礼仪、习俗;传统蒙古包、马上用具、骆驼用具、服饰、刺绣、马头琴等器具设计制作工艺;传统特色饮食制作技艺;各民族其他需要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调查与名录是做好保护工作的前提。条例规定,自治县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应当对行政区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分类调查,并且予以认定、记录,建立数据库和档案。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评审委员会,对代表性项目、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实行专家评审制度,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和公示结果,拟定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名录,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在保护措施上,条例规定,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并应当争取上级补助经费、项目资金和社会个人的捐款。条例还规定,自治县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应当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调查、确认、管理、评审、考核的相关办法,并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