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民生福祉 描绘发展蓝图——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综述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6-03-09 12:56:29
过去一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全年新登记注册企业增长21.6%,平均每天新增1.2万户。
取消和下放311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123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彻底终结了非行政许可审批。
扶贫攻坚力度加大,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442万人。
农村危房改造432万户,一大批住房困难家庭圆了安居梦。提高低保、优抚、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等标准……广大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
过去五年,超过一半人口居住在城镇。
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过6400万人。
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亿多,解决了3亿多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十三五”时期,经济年均增长保持在6.5%以上。
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2000万套。
我们既要让人民的物质生活更殷实,又要让人民的精神生活更丰富。
今年,棚户区住房改造600万套,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
今年要完成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其中易地搬迁脱贫200万人以上,继续推进贫困农户危房改造。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增长43.4%。在贫困县推进涉农资金整合。
中央财政安排城乡医疗救助补助资金160亿元,增长9.6%。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380元提高到420元。
3月5日下午至6日,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组组数据,一句句凝聚共识、彰显信心、增进民生福祉、描绘发展蓝图的话语,成为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甘肃代表团热议的话题。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十三五”时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补齐基本民生保障的短板,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审议时,人大代表认为,这个目标非常明确,措施实实在在,非常得力,非常有针对性。
“十二五”期间,甘肃省委、省政府坚持把中央精神和省情实际相结合,精心谋划工作载体和抓手,通过着眼“谁来精准”、“精准什么”、“怎样精准”,通过实施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1236”扶贫攻坚行动、“1+17”精准扶贫行动,推动扶贫攻坚扎实有效开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十三五”时期,我省以脱贫攻坚总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如何完成“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任务,人大代表提出了“五个下功夫”,即:要在政策落实到位上下功夫,要在精准上下功夫,要在保质量上下功夫,要在靠实责任上下功夫,要在精准退和进上下功夫。
人大代表建议,国家应加大对易地搬迁、危房改造和县乡通村道路建设的补助标准。要通过电子商务进农村、铁路运输等手段,做好农产品物流,减少中间环节,把优势农产品运到城市,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政府工作报告在安排今年重点工作时指出,围绕解决重点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审议时,人大代表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报告中的一个突出重点,提出的各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坚持了问题导向,抓住了要害。
人大代表建议,要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重点任务,妥善处置“僵尸企业”,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跃升。
人大代表指出,当前,无论是按照供给侧改革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还是应对气候变化,都应当发展新能源。
这些年,按照中央要求,甘肃各地在发展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这是甘肃的优势,也是国家新能源结构调整取得的成绩。对此,人大代表建议,要在供给侧改革、结构调整过程中,重视解决好弃光弃电问题,落实补贴政策,加强调度和输送,继续保持好新能源发展势头。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和降本增效。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过剩产能。采取兼并重组、债务重组或破产清算等措施,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完善财政、金融等支持政策,中央财政安排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重点用于职工分流安置。
审议时,人大代表指出,兼并重组、债务重组或破产清算、职工分流安置等,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要对“僵尸企业”进行稳妥处置。
人大代表建议,尽快出台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配套办法,以便在实施过程中有切实可行的措施。同时,这个办法要根据各地实际有所区分、有所区别、分类实施,特别是对自身脱贫任务还很重的甘肃省,要加大支持力度。
针对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加快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的问题,人大代表建议,要充分利用国企改革的机会,解决好企业办学校等历史遗留问题,增强其核心竞争力。
让人民的物质生活更殷实,让人民的精神生活更丰富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的一年,在财力紧张情况下,保障民生力度继续加大。“十三五”时期,将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社会保障等等,报告围绕民生福祉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所交出的成绩单和规划图,令人大代表备感振奋。
审议时,人大代表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举措得力,对我们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编密织牢社会保障网、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都是难得的政策机遇。
人大代表指出,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重点抓好“五保一创”,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现实获得感。要加大失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坚决守住社会稳定底线。
人大代表指出,甘肃有两个民族自治州,针对民族地区教育落后现状,率先实行了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阶段全免学费,这是有长远战略眼光的事。建议国家对两个州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全免学费实行专项奖补的支持。
人大代表建议,加快培养全科医生和儿科医生;加强顶层设计,彻底解决以药养医的问题;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力度,有效保障国民健康;把入院前急救作为国家公共医疗项目,切实加大投入力度。
早些年下岗的工人是小康路上被边缘化的群体。人大代表建议,国家应关注这一弱势群体,对城市贫困人口加大帮扶力度,开展精准扶贫,协调城乡发展,共同小康。
人大代表建议,继续加大农村养老院、幼儿园等公益设施建设力度;给予农民工入城优惠政策,实现农民工的“城市梦”。王仲毅
取消和下放311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123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彻底终结了非行政许可审批。
扶贫攻坚力度加大,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442万人。
农村危房改造432万户,一大批住房困难家庭圆了安居梦。提高低保、优抚、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等标准……广大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
过去五年,超过一半人口居住在城镇。
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过6400万人。
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亿多,解决了3亿多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十三五”时期,经济年均增长保持在6.5%以上。
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2000万套。
我们既要让人民的物质生活更殷实,又要让人民的精神生活更丰富。
今年,棚户区住房改造600万套,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
今年要完成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其中易地搬迁脱贫200万人以上,继续推进贫困农户危房改造。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增长43.4%。在贫困县推进涉农资金整合。
中央财政安排城乡医疗救助补助资金160亿元,增长9.6%。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380元提高到420元。
3月5日下午至6日,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组组数据,一句句凝聚共识、彰显信心、增进民生福祉、描绘发展蓝图的话语,成为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甘肃代表团热议的话题。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十三五”时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补齐基本民生保障的短板,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审议时,人大代表认为,这个目标非常明确,措施实实在在,非常得力,非常有针对性。
“十二五”期间,甘肃省委、省政府坚持把中央精神和省情实际相结合,精心谋划工作载体和抓手,通过着眼“谁来精准”、“精准什么”、“怎样精准”,通过实施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1236”扶贫攻坚行动、“1+17”精准扶贫行动,推动扶贫攻坚扎实有效开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十三五”时期,我省以脱贫攻坚总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如何完成“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任务,人大代表提出了“五个下功夫”,即:要在政策落实到位上下功夫,要在精准上下功夫,要在保质量上下功夫,要在靠实责任上下功夫,要在精准退和进上下功夫。
人大代表建议,国家应加大对易地搬迁、危房改造和县乡通村道路建设的补助标准。要通过电子商务进农村、铁路运输等手段,做好农产品物流,减少中间环节,把优势农产品运到城市,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政府工作报告在安排今年重点工作时指出,围绕解决重点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审议时,人大代表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报告中的一个突出重点,提出的各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坚持了问题导向,抓住了要害。
人大代表建议,要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重点任务,妥善处置“僵尸企业”,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跃升。
人大代表指出,当前,无论是按照供给侧改革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还是应对气候变化,都应当发展新能源。
这些年,按照中央要求,甘肃各地在发展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这是甘肃的优势,也是国家新能源结构调整取得的成绩。对此,人大代表建议,要在供给侧改革、结构调整过程中,重视解决好弃光弃电问题,落实补贴政策,加强调度和输送,继续保持好新能源发展势头。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和降本增效。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过剩产能。采取兼并重组、债务重组或破产清算等措施,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完善财政、金融等支持政策,中央财政安排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重点用于职工分流安置。
审议时,人大代表指出,兼并重组、债务重组或破产清算、职工分流安置等,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要对“僵尸企业”进行稳妥处置。
人大代表建议,尽快出台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配套办法,以便在实施过程中有切实可行的措施。同时,这个办法要根据各地实际有所区分、有所区别、分类实施,特别是对自身脱贫任务还很重的甘肃省,要加大支持力度。
针对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加快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的问题,人大代表建议,要充分利用国企改革的机会,解决好企业办学校等历史遗留问题,增强其核心竞争力。
让人民的物质生活更殷实,让人民的精神生活更丰富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的一年,在财力紧张情况下,保障民生力度继续加大。“十三五”时期,将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社会保障等等,报告围绕民生福祉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所交出的成绩单和规划图,令人大代表备感振奋。
审议时,人大代表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举措得力,对我们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编密织牢社会保障网、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都是难得的政策机遇。
人大代表指出,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重点抓好“五保一创”,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现实获得感。要加大失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坚决守住社会稳定底线。
人大代表指出,甘肃有两个民族自治州,针对民族地区教育落后现状,率先实行了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阶段全免学费,这是有长远战略眼光的事。建议国家对两个州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全免学费实行专项奖补的支持。
人大代表建议,加快培养全科医生和儿科医生;加强顶层设计,彻底解决以药养医的问题;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力度,有效保障国民健康;把入院前急救作为国家公共医疗项目,切实加大投入力度。
早些年下岗的工人是小康路上被边缘化的群体。人大代表建议,国家应关注这一弱势群体,对城市贫困人口加大帮扶力度,开展精准扶贫,协调城乡发展,共同小康。
人大代表建议,继续加大农村养老院、幼儿园等公益设施建设力度;给予农民工入城优惠政策,实现农民工的“城市梦”。王仲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