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大新闻 > 正文

马青林在省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座谈会上强调 做大做强富民产业 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6-05-11 06:46:41

  5月5日上午,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召开贫困地区富民产业培育情况专题调研座谈会。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青林强调,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从深化改革、健全机制、强化保障、提升服务等方面入手,破解富民产业培育中的瓶颈制约问题,努力做大做强富民产业,实现贫困地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对我省贫困地区富民产业培育情况进行专题调研是省人大常委会今年确定的重点调研课题之一。为了解和掌握我省贫困地区富民产业培育情况,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决策部署落到实处,4月下旬,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青林带领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先后到平凉市的静宁县、庄浪县,定西市的陇西县、临洮县和临夏回族自治州的康乐县、临夏县等地开展了实地调研。

  马青林听取了省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工作汇报后指出,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把发展富民产业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省委、省政府“1+17”精准扶贫方案的重要举措,采取得力措施,富民产业培育取得显著成效。各地在发展富民产业过程中已基本解决了发展什么富民产业、怎么发展富民产业、发展富民产业如何解决好农民特别是贫困群众受益的问题,初步培育建成了草食畜、优质林果、高原夏菜、马铃薯、中药材、现代种业等六大特色优势产业,中药材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马铃薯产量居全国第二位,一村一品专业村发展到721个,全省贫困县和贫困村的产业结构得到了改善,贫困家庭收入持续增长,富民产业已成为稳定脱贫、农民持续增收、农业增效的主导产业,为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发挥了重要支撑和保障作用。

  马青林强调,在现有基础上,要继续加快发展富民产业,努力破解全省富民产业发展资金不足、产业链延伸不够、科技支撑不强、产业化层次不高、服务保障体系不健全的问题,要把培育发展富民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举措来抓,坚定发展富民产业的决心和信心。要强化富民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积极推广应用农业实用技术,进一步健全农业科技人员激励机制,加大培训力度,培养一大批农业种养能手。要重视富民产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新技术推广应用等,积极发挥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在发展富民产业中的示范带动作用。要根据富民产业发展实际需要,按照合法、自愿、有序的原则,做好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确保被流转土地农民群众的权益,实现持续增收、稳定脱贫。要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村社道路、产业路、农田水利、农产品交易市场、农村现代物流市场以及农产品信息交流服务平台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继续探索破解新型经营主体特别是龙头企业资金、人才等方面的瓶颈制约,直面问题,深化改革,为富民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要积极培育市场营销主体,提高现有农产品加工水平,进一步扩大规模,延伸产业链,提升富民产业防风险能力。

  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省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工作委员会、省政府办公厅、省农牧厅、省林业厅、省人社厅、省商务厅、省扶贫办、省政府金融办等有关方面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