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凉:人大代表助力信访维稳工作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6-03-25 09:47:32
“乡镇人大代表就是党委在农村的依靠力量。”这是2015年中共平凉市委书记陈伟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有感而发说出的一句话。
这样的感慨绝非空穴来风。近年来,甘肃省平凉市各级党委、人大围绕加强乡镇人大建设、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紧紧依托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引导代表深入基层和群众听民声、联民心、解民忧、帮民富,在理顺情绪中促和谐、在纾解民怨中保稳定,架起了群众与党委政府的“连心桥”,也为人民群众反映信访诉求铺设了绿色通道。
平凉中心城区2600多户干部职工的单位集资建房产权证办理遗留问题,干部职工反响强烈,部分住户反复上访,市、区人大代表了解这一情况后,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反映情况,市委书记陈伟亲自接待了人大代表和住户代表,在听取人大代表和住户代表意见建议后,责成市政府研究出台了《关于处理国有土地上房屋权属登记有关历史遗留问题的若干意见》,使平凉中心城区部分干部职工单位集资建房产权证办理遗留问题解决有了政策依据。
2013年,崆峒区柳湖乡被征地农民反复到市、区政府无序集体上访,一度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崆峒区部分市、区、乡人大代表得知这一情况后,就办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向市、区政府提出了意见建议,市政府市长臧秋华亲自接待了人大代表和村民代表,对办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2014年,市、区两级政府先后筹措资金9000万元,为柳湖乡失地农民办理了养老保险,使60岁以上的失地农民及时领上了养老保险金。
崆峒区安国镇每逢农历一、四、七是赶集日,这一天也是选民接待日,镇上、村里的“人大代表之家”都有2-3名代表接待选民。一些邻里纠纷、农业生产中的矛盾等,经人大代表和乡干部现场找问题症结和解决办法,村民都满意而归。
泾川县玉都镇康家“人大代表之家”,由人大代表带头,先后组建了生产互助组、资金互助社等合作组织,有效化解了产业开发中缺劳力、缺技术、缺资金等难题。同时,积极组织代表参与村务监督管理,协助村级组织开展公共服务,确保了村组财务管理公开透明,实现了“事由民做主,村民主村事”。
……
人大代表积极参与和推动解决群众信访问题,增进了人民群众对信访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推动了信访问题及时就地解决,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了人大、信访和维稳工作“三赢”局面。
“全市信访总量由2013年的10600人次、2014年的8800人次下降到2015年的5600人次,到市集体访、赴省集体访均逐年下降,全市信访形势呈现持续平稳向好态势。”这是平凉市信访局提供的一组数据。
社会稳,事业兴;民心齐,百业旺。人大代表来自于群众、生活在群众中,离群众最近、离各种矛盾最近,代表的话群众听得进去、也信得过,一些信访问题解决起来就顺手多了。而这一切,也源自平凉市探索建立了一套人大代表参与和推动解决群众信访问题工作的好机制。
在以往解决群众信访问题过程中,“堵”是一个重要途径,群众和干部玩起了“躲猫猫”游戏,结果越级访、集体访愈来愈多。平凉市总结以往经验,注重发挥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密切的优势,另辟蹊径,以“疏”为主,鼓励人大代表当好信访法规宣传员、民意收集信息员、信访诉求代理员,畅通信访渠道,群众反映的一些问题和合理诉求,通过代表意见建议形式,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与此同时,还要求人大代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必须做到“三个优先”:优先登记受理、优先交办督办、优先解决问题,群众反映的问题逐步得到了落实,大量涉众性信访诉求得到了及时解决。2015年全市重信重访和越级上访相比2014年分别下降15%和36%,群众的心气顺了,代表的威望更高了,人大工作也更有活力了。肖永明 李红录
这样的感慨绝非空穴来风。近年来,甘肃省平凉市各级党委、人大围绕加强乡镇人大建设、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紧紧依托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引导代表深入基层和群众听民声、联民心、解民忧、帮民富,在理顺情绪中促和谐、在纾解民怨中保稳定,架起了群众与党委政府的“连心桥”,也为人民群众反映信访诉求铺设了绿色通道。
平凉中心城区2600多户干部职工的单位集资建房产权证办理遗留问题,干部职工反响强烈,部分住户反复上访,市、区人大代表了解这一情况后,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反映情况,市委书记陈伟亲自接待了人大代表和住户代表,在听取人大代表和住户代表意见建议后,责成市政府研究出台了《关于处理国有土地上房屋权属登记有关历史遗留问题的若干意见》,使平凉中心城区部分干部职工单位集资建房产权证办理遗留问题解决有了政策依据。
2013年,崆峒区柳湖乡被征地农民反复到市、区政府无序集体上访,一度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崆峒区部分市、区、乡人大代表得知这一情况后,就办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向市、区政府提出了意见建议,市政府市长臧秋华亲自接待了人大代表和村民代表,对办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2014年,市、区两级政府先后筹措资金9000万元,为柳湖乡失地农民办理了养老保险,使60岁以上的失地农民及时领上了养老保险金。
崆峒区安国镇每逢农历一、四、七是赶集日,这一天也是选民接待日,镇上、村里的“人大代表之家”都有2-3名代表接待选民。一些邻里纠纷、农业生产中的矛盾等,经人大代表和乡干部现场找问题症结和解决办法,村民都满意而归。
泾川县玉都镇康家“人大代表之家”,由人大代表带头,先后组建了生产互助组、资金互助社等合作组织,有效化解了产业开发中缺劳力、缺技术、缺资金等难题。同时,积极组织代表参与村务监督管理,协助村级组织开展公共服务,确保了村组财务管理公开透明,实现了“事由民做主,村民主村事”。
……
人大代表积极参与和推动解决群众信访问题,增进了人民群众对信访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推动了信访问题及时就地解决,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了人大、信访和维稳工作“三赢”局面。
“全市信访总量由2013年的10600人次、2014年的8800人次下降到2015年的5600人次,到市集体访、赴省集体访均逐年下降,全市信访形势呈现持续平稳向好态势。”这是平凉市信访局提供的一组数据。
社会稳,事业兴;民心齐,百业旺。人大代表来自于群众、生活在群众中,离群众最近、离各种矛盾最近,代表的话群众听得进去、也信得过,一些信访问题解决起来就顺手多了。而这一切,也源自平凉市探索建立了一套人大代表参与和推动解决群众信访问题工作的好机制。
在以往解决群众信访问题过程中,“堵”是一个重要途径,群众和干部玩起了“躲猫猫”游戏,结果越级访、集体访愈来愈多。平凉市总结以往经验,注重发挥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密切的优势,另辟蹊径,以“疏”为主,鼓励人大代表当好信访法规宣传员、民意收集信息员、信访诉求代理员,畅通信访渠道,群众反映的一些问题和合理诉求,通过代表意见建议形式,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与此同时,还要求人大代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必须做到“三个优先”:优先登记受理、优先交办督办、优先解决问题,群众反映的问题逐步得到了落实,大量涉众性信访诉求得到了及时解决。2015年全市重信重访和越级上访相比2014年分别下降15%和36%,群众的心气顺了,代表的威望更高了,人大工作也更有活力了。肖永明 李红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