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人大常委会首次专题询问剑指水污染防治工作 水污染之“问”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6-04-05 08:54:17

  “如何确保引洮工程受益区居民喝上安全甘甜的洮河水?”

  “如何保证在设备检修、突发水污染事件等特殊情况下,老百姓能够正常用水?”

  “全市还有15家医疗机构没有建设处理设施,如何对医疗废物、废水进行无害化处理?”

……

  2015年10月29日,定西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联组会议会场气氛紧张而热烈,一场特殊的“考试”正在进行。

  “考试”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马虎成主持,“考官”是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考生”是副市长郭维团率领的市环保、水务、发改、工信、住建、卫计、农业、畜牧8个相关部门负责人。

  8名常委会组成人员围绕全市水污染防治重点问题,向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负责人面对面进行了询问,3名委员又进行了追问,一个个“热点”问题接连提出,应询者一一答复,问答双方直面问题、深入互动、坦诚交流。

  会场上,除了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全体参加和列席人员外,还特别邀请了14名来自基层的市三届人大代表旁听。

  这是定西市人大常委会结合审议市政府关于水污染防治工作的专项报告和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的调研报告,采取联组会议的形式,首次开展专题询问。

  如何在“考前”出好“考题”

  定西市是资源性和工程性缺水并存的地区,长期以来,干旱缺水问题一直是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的“瓶颈”。近几年来,随着全市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水污染防治形势不容乐观。多名市人大代表曾多次提出相关建议,呼吁各级政府重视和解决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为此,市人大常委会在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在讨论2015年的工作要点时,决定开展首次专题询问,将矛头直指水污染防治。

  首次专题询问应该“问”什么,怎么“问”?定西市人大常委会为此进行了多次研究讨论。

  “为了问出成效,这次专题询问我们准备了半年多,这些问题都是在反复征求意见、反复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定西市人大常委会环境资源工作委员会主任田晓红说。从年初开始,市人大常委会就开展了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制定了专题询问工作方案,成立了专题询问工作领导小组,由常委会副主任马玉莲任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小组先后两次深入全市7个县区和洮河九甸峡库区,开展了《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和水污染防治工作专题调研,向各级人大代表和干部群众发放824份调查问卷,广泛征求了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起草了向常委会提交的情况报告,并梳理出一批社会关注、百姓关心且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难点、热点问题,作为专题询问的内容,力求问到“点子”上。

  开展专题询问之前,定西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向市委作了专题汇报。市委书记张令平批示指出,在全市上下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行动的关键时刻,市人大常委会贯彻市委决策,顺应群众期待,围绕水污染防治工作,首次开展专题询问,选题精准,针对性强,非常及时,很有必要。要周密谋划,精心组织,高质量地搞好这次专题询问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聚焦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加大专题询问力度,创新监督方式,增强监督实效,既敢于监督、又善于监督,依法保障市委重大决策落到实处。

  会议伊始,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马虎成开门见山地说:“市人大常委会围绕水污染防治工作,首次开展专题询问,一方面是为了贯彻落实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方式,增强人大监督实效;另一方面是为了推动中央和省、市对环境保护工作部署要求的贯彻落实,积极回应社会公众对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关注,更好地监督和促进全市水污染防治工作,确保城乡居民用水安全。”

  如何提高环境执法监管和监测能力

  “市、县区环境执法监管力量薄弱,在政府机构改革中,通渭、渭源、岷县三县环保局由政府工作部门撤并为国土局下属部门。同时,国家规定的109项饮用水水质监测因子中,市环境监测站仅能监测29项;106项供水检测项目中,仅能检测40项。政府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加强环境执法监管和监测能力建设?”2015年,马玉莲先后两次带队开展水污染防治执法检查和专题调研,她对环境执法监管和监测能力建设十分关注,第一个发问。

  “这个问题涉及全市环境治理面上工作,由郭维团亲自回答。”主持人说。

  副市长郭维团毫不回避,实事求是地陈述了当前环保能力建设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介绍了市政府下一步将采取的四项措施:一是协调通渭等县政府,暂时保留该县环保局原有机构、人员等,按原来的运作模式运行,确保不减弱环境执法监管力量,不影响环保工作。在此基础上,要求各县区不断增加环保人员编制,建立完善县区级环境监察、监测机构,并通过招考、招聘、借调等方式,进一步加强环保技术力量,充实基层环保队伍,在乡镇逐步成立环保所;二是采取向上争取一点、财政补贴一点的办法,多方筹措资金,进一步加强执法监管和水质监测能力建设,着力改善软硬件条件,改善环保工作条件,提升环保工作水平;三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办法,加大环保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定西市环境执法和监测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建立一支业务素质过硬的环境执法、监测队伍;四是进一步扩充环境监测渠道,探索和引进社会第三方环境监测、监理等机构参与环保监测和治理,通过招投标的方式,对建设项目环评、验收及部分环境质量监测,吸纳民间环保机构进行监测监理。

  如何治理河道“三乱”

  在执法检查和专题调研中发现,“多数河道存在乱倒垃圾、乱排污水、乱采砂料等行为,造成河水污染”的问题比较突出,郭景虎委员显然有备而来,在举例“渭河出境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仅为63%”之后,抛出了第二个问题:“如何采取针对性措施来解决此类问题?”

  相关部门负责人正准备回答,被主持人马虎成紧急叫“停”。他说,刚才收到一条定西城区群众发来的手机短信:“环境保护应该说实话,我们所处的城区东河现在是一条臭沟,黑水整天在流,沿河照样有人排污,臭气熏天,政府怎样解决呢?”说明群众也在关注我们开展的专题询问活动,请结合委员提出的问题一并回答。

  这条被马虎成称为“小插曲”的手机短信,问题尖锐,直击要害,给应询者回答问题增加了难度。

  市水务局局长常正贵在回答问题时坦言: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兰渝铁路、宝兰客专、引洮一期供水工程等一大批重点项目的开工建设,特别是“5·10”和“7·22”灾后重建工程,对砂石料的需求骤增,砂石供需矛盾突出,一些河道内出现乱采滥挖等行为。同时,河道内乱倒垃圾、乱排污水的行为也屡禁不止,河道水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针对这些问题,常正贵承诺了五项整改措施:深入贯彻《定西市河道采砂管理办法》和《关于切实加强河道日常巡查监管的意见》两个文件精神,建立河道监管长效机制;继续深入开展河道采砂专项整治,保持河道采砂监管高压态势;落实好属地管理责任,督促抓好河道垃圾清理管护;加强部门协作,形成齐抓共管局面;加强宣传警示,提高公民水环境保护意识。

  针对手机短信中提到的定西城区东河排污问题,常正贵说:“这条河道由安定区分段管理,据了解,旧城区段目前由街道办负责管理。由于河道两侧旧城改造和管道埋设难度较大、进展缓慢,的确存在一些旱厕和排污口直排的问题。会后,我们将与安定区协调沟通,确保妥善处理好这个问题。”

  盛淑兰委员追问道:“重点流域沿河道排污口的设置、审批和监管由谁负责?”

  常正贵回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今后,环保部门在审批建设单位入河排污口环境影响评价前,由水务部门对入河排污口设置提出前置审核意见,凡是未经水务部门审核提出意见的,环保部门不进行环评审批。”市环保局局长黄强在补充回答时表示,按照“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对已取得环评许可的入河排污项目,由环保部门负责加强监督管理,确保达标排放。

  如何解决畜禽养殖污染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全市1800多家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中,大部分没有建成养殖废弃物综合治理设施。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如何解决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田晓红委员问道。

  市畜牧局副局长薛建军在回答问题时,对全市畜禽规模养殖的有关数据了如指掌:“截至2014年底,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场达到1850家,其中通过环评和办理环境影响登记的养殖场243家。据测算,全市规模化养殖场排泄粪尿总量76.2万吨。通过采取建设沼气池、生产有机肥、推广生物发酵床养殖和堆肥发酵处理4种污染治理模式,年可处理排泄粪尿总量60万吨。”

  薛建军承诺了下一步将采取的五项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养殖户的环保意识;合理划分养殖区,对规模养殖场污染进行专项整治;加强立项审批监管,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健全体系,加大畜禽养殖场污染执法监管力度;大力推广循环经济模式,促进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

  市环保局局长黄强补充回答道:“从环保部门的角度来看,‘十二五’以来,全市已争取省级环保污染减排资金1200多万元,督促78家规模化养殖场开展了三种模式的污染治理工作。问题中所提的1800多家规模化养殖企业,其中多数为污染较轻的养羊专业户和达不到环保要求的规模化养殖户,我们将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摸清底数,按照养殖户畜禽废弃物集中处置治理的思路,要求各县政府严格执行《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实施标准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经营。”

  吕裕民委员抓住其中的一个具体问题追问道:“政府水污染防治专项工作报告中提到,去年已有两家企业建成有机肥生产线,运行及效益究竟如何?”

  黄强回答:我市通过申请省级污染减排专项资金,建成了甘肃省昕农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年产4万吨和甘肃春寅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年产5万吨2条有机肥生产线,目前均已通过竣工验收,正常生产。昕农福公司与周边40多家养殖专业户签订了畜禽粪便处置协议,年削减化学需氧量432.49吨,氨氮11.34吨;春寅公司与周边20多家养殖专业户签订畜禽粪便处置协议,年削减化学需氧量273.84吨,氨氮4.82吨。

  如何抓好“考后”巩固提高

  在随后的两个多小时里,常委会组成人员抓住关键和要害,提出了一连串当前全市水污染防治各个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据了解,常委会组成人员既可以事先报名参加询问,也可以现场主动提问。对有关部门的答复不满意时,常委会组成人员还可以进行追问。

  “城乡生活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普遍滞后,城乡接合部和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计划采取哪些措施解决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问题?”

  “目前,全市还没有建成运行一家集中式工业污水处理设施。全市各类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规划和建设进展情况怎样?对马铃薯淀粉加工、中医药生产等重点排污企业将如何进行治理,实现达标排放?”

  “废旧农膜和种植尾菜随意丢弃现象比较突出,化肥、农药大量使用,致使农业面源污染呈加剧趋势。计划如何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

  针对这些问题,到会应询的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不回避、不推诿,直截了当、实事求是地一一作了回应。

  专题询问不能仅仅停留于“问”,其目的是要通过“问”来督促政府作出合理解释与承诺,回应群众关切,解决实际问题,有效改进和加强工作。

  郭维团深有感触地说,大家本着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本着对政府工作的支持和理解的态度,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会后,我们将召开专题会议,对提问和建议进行梳理,进一步明确任务,推动这些工作快速落实,让委员和代表满意,给人民群众一个满意的交待。

  马虎成在会议结束时指出,首次专题询问会议虽然已经结束,但这项工作不会就此打住。作出的承诺要一诺千金、真正兑现,防止专题询问止步于一问一答、流于形式。

  马虎成强调,这次专题询问是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市委决策部署,改进监督方式,增强监督实效的创新之举,也是本届常委会依法开展监督工作的重点与亮点。要运用好专题询问这一刚性监督方式,每年至少开展一至两次专题询问,健全完善推进工作、加强监督的长效机制。询问结束后,常委会相关工作机构要对专题询问中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结合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转交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研究落实,并在规定时限内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办理情况,对办理情况的报告进行审议后还要进行满意度测评。对其中突出的问题,要通过持续、跟进监督,实现由知情到监督的“无缝对接”,确保专题询问真正取得实效。

  定西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转交市政府之后,市政府对办理工作高度重视,市长唐晓明随即作出了批示,要求市政府各部门和各县区要切实提高认识、端正态度,主动报告工作,自觉接受监督,认真进行整改,真正做到一诺千金,不遗余力抓好落实。

  这次专题询问是定西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市委决策部署,改进监督方式,增强监督实效的创新之举,也是依法开展监督工作的重点与亮点,不仅为市人大常委会今后常态化开展专题询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且将有力地推动全市水污染防治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高勇 董彦良 张尚俊